APP下载

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0李林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融合术代偿先天性

李林华

(上蔡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林华

(上蔡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目的 对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28例,均采取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加以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2.8±4.6)min,术中出血量(584.6±12.8)mL,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冠状面畸形局部弯、全主弯、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及半椎体节段后凸角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治疗中,应用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有显著疗效,可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Cobb's角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脊柱因先天性发育异常造成的脊柱冠状面弯曲向侧向的一种畸形症状[1],其中最常见原因即为半椎体[2]。在该病治疗中保守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通常需采取手术方法加以治疗。我院在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时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6~17岁,平均为(12.3±2.6)岁;病程为7~11个月,平均(8.2±0.3)个月;其中完全分节半椎体21例,封闭分节型1例,部分分节型6例。

1.2 方法:患者在手术前行站立位或平卧位X线片拍摄,对骨桥、半椎体结构及脊柱脊髓行MRI检查,利用CT扫描检查半椎体类型、相邻椎体椎弓根方向与大小。手术中行全麻气管插管,取俯卧位并将病椎视为中心做后方正中切口,剥离骨膜下促使脊柱暴露至双侧横突,在透视确认下将半椎体切除,将2对椎弓根钉植入与半椎体相邻的上下椎体内,对半椎体后部椎板切除并将凹侧椎板截断,对神经根及硬脊膜加以保护,于半椎体横突基底处将横突截断,促使椎弓根外部暴露;沿椎弓根外侧将骨膜剥离至椎体前缘。胸椎需对肋横、肋椎关节加以切除,将半椎体椎弓根、前后半椎体及上下临近椎间盘切除;对脊柱畸形节段展开凸侧压缩,同时行凹侧撑开。术中将患者唤醒,确定其双下肢可正常活动后将半椎体切除,以前后路植骨融合术将自体骨向椎间隙、椎板植入,术后患者不可站起或坐起,术后2周行伤口拆线,在出院后3~5个月佩戴支具,加强四肢活动。

1.3 观察指标:在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卧位脊柱X线片,对冠状面上与中线偏离侧弯向侧方的Cobb's角进行测量,测定冠状面畸形局部弯,对于矢状面畸形椎后弯的矢状面上,对全主弯(脊柱后前位X线片上主要侧弯的Cobb's角)、头侧代偿弯(脊柱后前位X线片上头侧继发代偿侧弯Cobb's角)、尾侧代偿弯(脊柱后前位X线片上尾侧继发代偿侧弯Cobb's角)、半椎体节段后凸角度( 脊柱侧位X线片上半椎体临近上椎体上终板与下椎体下终板所成角度)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与t检验,当P<0.05时,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侧弯与后凸Cobb's角(°)

2 结 果

2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7~428 min,平均时间为(252.8±4.6)min;术中出血118~1468 mL,平均为(584.6±12.8)mL。术后对所有患者展开1~3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冠状面畸形局部弯、全主弯、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及半椎体节段后凸角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先天性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侧弯主要原因[3-4],根据病理可分为完全分节型、部分分节型及封闭分节型三类,其中完全分节型及部分分节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5],在所有半椎体畸形中占比为87%左右[6]。因为椎体两侧的不平衡生长,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侧弯角度可快速进展,当早期缺少及时、有效治疗时患儿在发育成熟后容易出现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同时可引发脊髓压迫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已有研究揭示,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应尽早展开手术治疗,且6~9岁是最适宜展开手术治疗的年龄[7]。

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理想治疗方法应是在对脊柱畸形予以完全矫正或尽可能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对脊柱活动度及高度予以最大限度保留。目前这一疾病通常采用半侧骨骺固定术、原位脊柱融合术及半椎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半侧骨骺固定术的矫正有限且疗效无法预估,而原位脊柱融合术可能会导致侧弯加重或形成假关节,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半椎体切除术是针对于病因提出的合理治疗措施,所切除半椎体可用做脊柱融合时的植骨材料,术式包括单纯后路切除及前后路联合切除两种。我院在为28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均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该术式是根据代偿弯的柔韧性及畸形程度展开操作,若后凸及侧凸不足40°,可采取短节段融合术,若后凸及侧凸达到40°及以上,可对后凸及侧凸内椎体加以融合,而上胸段半椎体需将融合范围适当延长,这一术式矫正率高于70%。同时,椎体切除术可对脊柱生长潜能予以有效消除,利用内固定器械可对脊柱予以稳定,促使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使患者保持良好外观,故而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治疗中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效果良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2.8±4.6)min,术中出血量(584.6±12.8)mL,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冠状面畸形局部弯、全主弯、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及半椎体节段后凸角度均有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治疗中,应用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有显著疗效,可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韩书生.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7-19.

[2] 卫宝宁.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2.

[3] 杨红军,杨建平,曾裴,等.不同术式早期治疗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1):26-28.

[4] 余可谊,仉建国,李书纲,等.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腰骶弯[J].协和医学杂志,2011,2(1):51-52.

[5] 顾凯.I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近期疗效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6] 蔚磊,董乐乐.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1例[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4):45-46.

[7] 闫加鹏,陈建梅,徐皓.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弯畸形[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7):577-580.

R61.5

B

1671-8194(2015)15-0082-02

猜你喜欢

融合术代偿先天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