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天津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分布状况研究

2015-10-18王江平

天津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百强科技进步巨人

高 文,吴 达,王江平

(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 300051)

2013年,在世界经济“蹒跚前行”、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天津经济主动下调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R&D经费内、外部支出合计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 100名的企业)R&D经费投入总额达到 193.91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 62.7%,;R&D 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39%,,远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1.12%)。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成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天津方面发挥着领军作用。

1 区域分布状况

从 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经营所在地看,主要分布在13个区县,其中滨海新区占到一半左右,其次为北辰区,西青区居第 3位;宝坻区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共有 7家企业入围;和平区、红桥区和蓟县连续两年没有百强企业(见图1)。

1.1 滨海新区企业占全市半数,但入围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属于滨海新区的有49家,占总数的近一半。但是与往年相比,其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57家减少到2012年的52家,2013年不足50家。

1.2 宝坻区首次实现零的突破,有7家企业入围科技百强

2013年宝坻区企业表现突出,在纳入统计的 4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7家企业异军突起,闯入科技百强行列,首次实现零的突破。这其中有6家为科技小巨人企业,说明宝坻区小巨人企业的领军示范作用显著。

图1 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数量按区县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Top 1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disctricts and counties in 2013

1.3 津南、静海百强企业数量呈递增态势,和平、红桥和蓟县尚处空白

静海、津南两个区县入围全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的数量均呈递增态势,分别从2010年的1家和2家增加到2013年的6家和5家,两区县创下历史最好记录。

受产业结构所限,“十二五”以来,和平区和红桥区连续3年没有科技百强工业企业,蓟县 2011年有 1家企业入围,2012—2013年两年没有百强企业。

2 行业分布状况

2013年,我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仍然集中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等重化工产业,而从事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维持在两成左右,2010—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所属产业分布如图 2所示。科技百强工业企业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

图2 2010—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所属产业分布对比(单位:家)Fig.2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1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regarding industrial sectors during 2010—2013

2.1 重化工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依然集中在钢铁、石化、金属制品、汽车等重化工产业,如图3所示,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从2010年的35家增加到2013年的49家。其中尤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最多,从 2010年的 7家增加到2013年的17家;其次是金属制品业,从4家增加到11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从 0家提高到 3家。同时也看到,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两个行业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均从2010年的9家下降到2013年的6家。

图3 2010—2013年百强企业数量在重化工产业的分布对比Fig.3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in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during 2010—2013

2.2 从事计算机、医药制造等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保持在两成左右

2010—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9家、17家、21家和17家,占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的比重基本维持在两成左右。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从 2010年的6家增加到 2012年的 10家,2013年为8家;医药制造业企业一直在7家左右徘徊;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从2010年的5家减少到2013年的1家;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近3年入围企业只有曙光计算机公司1家。

3 企业性质分布

从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所属性质看,内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三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下同)有所减少;民营企业数量不断扩大,4年来增加了 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占到七成,龙头带动作用显著。

3.1 内资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三资企业有所减少

如图4所示,2010—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数量从 64家增加到 71家,年均增速为 3.5%。相比之下,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 8家减少到 6家,外商投资企业从28家下降到 23家。可以看出,内资企业是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的主要力量。

图4 2010—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数量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1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regarding their business types during 2010—2013

3.2 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29家增加到2012年的35家,进而扩大到2013年的39家,4年来增加了 10家企业,占百强企业的近四成。特别是像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两年高居全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冠、亚军位置,同时出现了如荣程钢铁、塑力线缆、金桥焊材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有了长足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营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的整体提升。2010—2013年进入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的民营企业数量及综合科技进步指数如图5所示。

3.3 科技小巨人企业占到七成,研发投入贡献率超过100%,

在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从 2010年的 67家增加到 2011年的 74家,2012—2013年基本保持在73家左右,占到百强企业的七成以上,涌现出了像展讯通信、天地伟业和红日药业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劲的小巨人企业。2013年入围全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的 73家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经费总支出达到 84.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8.8%,,拉动百强企业增长 3.5%,,特别是在全市钢铁、石化等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发投入下滑的情况下,科技小巨人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百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100%,,达到649.8%,。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小巨人与非小巨人企业评价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2010—2013年进入科技百强工业企业的民营企业情况Fig.5 Overview of privately-operated enterprises in the Top 1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uring 2010—2013

图6 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小巨人与非小巨人企业评价结果Fig.6 Evaluation results of Young Technology Giants and other enterprises among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in 2013

3.4 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作用显著,综合科技进步能力逐年提升

在 2010—2013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基本保持在五成左右,2010年为 48家,2011年增加到58家,但随后两年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为50家,2013年为46家。如图 7所示,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从2010年的49.3%,提高到2013年的58.0%,,不仅远高于同期百强企业的平均指数,而且增长幅度也高于百强企业,特别是在钢铁、石化等非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出现下滑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充分发挥了“高新”特征,对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像天士力制药、中环天仪、立林石油、飞思卡尔、曙光信息、赛象科技和电气传动研究所等领军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连续 4年入围全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佼佼者。

图7 2010—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Fig.7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pacity indexes of hi-tech enterprises during 2010—2013

4 企业规模分布

从科技百强工业企业规模分布情况看,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主,其数量从2010年的五成增至2013年的六成;中型企业数量基本在三成左右;小型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且入选企业变更频繁。

4.1 大型企业数量从五成增至六成,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低于百强企业平均水平

在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54家增至2012年的61家,2013年扩大到64家,4年增加了10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有 31家大型企业连续 4年入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为我市百强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贡献了力量,这 31家企业主要以钢铁和石化行业为主,例如天铁冶金集团连续4年R&D经费高居全市企业榜首,对我市研发经费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图 8所示,大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呈逐年增长态势,从 2010年的 43.6%,提高到 2013年的 49.0%,,4年来增加了 5.4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百强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特别是 2013年,在中小型百强企业综合指数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大型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强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科技、经济的稳步提升。但同时也看到,大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始终低于全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平均指数,科技创新上升空间较大。

图8 2010—2013年科技百强企业中大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Fig.8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apaity index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s in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during 2010—2013

4.2 中型企业数量有所减少,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

在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中型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30家增至2011年的32家,随后两年呈现递减趋势,2012年为27家,2013年减少到26家。其中,有8家企业连续4年入围科技百强工业企业,这 8家企业主要是从事医药制造、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如图 9所示,中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呈现震荡上行趋势,从 2010年的 47.6%下降到 2011年的 47.3%,,2012年增至 54.6%,,2013年回落到 53.2%;4年来增加了 5.6个百分点,在大中小型企业中增幅最高,其中有 3年高于全市科技百强工业企业平均指数。

图9 2010—2013年科技百强企业中中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Fig.9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apaity indexes of medium-scale enterprises in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during 2010—2013

4.3 小型企业数量逐年递减,综合指数连续 4年高于百强企业平均水平

在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从2010年的16家减少到2011年的14家、2012年的12家,2013年减至10家。在2013年的10家企业中,一半为首次入选百强企业,入围企业变更频繁。

如图10所示,2010—2013年小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从 53.6%,提高到 55.9%,,连续 4年高于百强工业企业平均指数,科技进步实力强劲。但同时发现,2013年小型企业综合指数比上一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在大、中、小三类企业中降幅最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图10 2010—2013年科技百强企业中小型企业综合科技进步能力指数Fig.10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apaity indexes of small-scale enterprises in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during 2010—2013

[1]天津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分析报告[Z].2014.

[2]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教委.2014天津市科技统计年鉴[Z].2014.

[3]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教委.2014天津市科技统计数据[Z].2014.

猜你喜欢

百强科技进步巨人
中国百强报刊
百强报刊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评《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书评)
国内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百强榜单
直立的石巨人
2014上海百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