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M菌调节养殖池塘水质试验

2015-10-16高征赵玉勇崔杰高亮徐小雅葛晨霞

吉林农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养殖

高征+赵玉勇+崔杰+高亮+徐小雅+葛晨霞

摘要:EM菌是20世纪80年代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性菌剂。它由五大菌群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依靠相互间的协同作用、增殖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无毒副作用的高效微生物菌群。EM活菌剂主要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和环境净化等方面。本文进行了EM菌调节养殖池塘水质的试验,以期为更好地将EM菌应用于池塘水净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EM菌;养殖;池塘水

中图分类号:S961.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30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品和地点

试验所用EM菌由南京日升昌公司提供。试验地点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前当堡镇华泰渔业有限公司基地。试验对象为黄颡鱼养殖池塘。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试验池和1个对照池,面积分别为9亩、13亩,水深均为1米。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基础设施基本一致,饲喂方式一致,由投饵机在投饵台投喂。试验池按1升/亩用量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全池泼洒;对照池不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其他常规的防病抗病或处理水质的化学药物,无需预先设定。在投放EM菌水质改良剂前后测定水质因子变化,整理、分别对比。

1.3试验实施

试验测定指标为pH值、化学需氧量(COD)、溶氧(DO)、氨氮(NH4+-N)、亚硝酸氮(NO2-N)。测定时间为EM菌水质改良剂投放的前一天和投放后的1~7天和第10天,具体时间为早上5:00~5:30,晚上17:00~17:30。测定地点为两个池塘的上下风口,分上下水层采集水样,先固定,后拿回实验室测值。pH值和化学需氧量为一天一测,统一上午采集水样,溶氧、氨氮和亚硝酸氮为一天两测,即早晚各测一组,试验期间未换水,采样水温在23℃~29℃之间。EM菌水质改良剂投放时间为7月22日8:00~9:00。

1.4测定方法

pH值采用便携式pH计测定;溶解氧(DO)用碘量法测定;化学耗氧量(COD)用酸性法测定高锰酸钾指数;氨氮(NH4+-N)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NO2-N)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对pH值的影响

EM菌水质改良剂对pH值的影响见图1。可以看出,对照池水体pH值变化较为明显,7天试验期间最高值(pH9.1)与最低值(pH7.9)之间相差1.2,而试验池的最高最低值之差仅为0.6,波动幅度较小。在投放EM菌水质改良剂后,试验池的pH值先上升,后下降,且稳定在较低水平;对照池在相对于试验池投放EM菌水质改良剂后的时间,也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大。

2.2对溶氧(DO)值的影响

EM菌水质改良剂对DO值的影响见图2。可以看出,试验前试验池和对照池DO值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池的初始溶氧值低于对照池的溶氧值。在试验阶段,早晚不同时间段,对照池和试验池的DO值都有高低起伏变化,并且在开始记录的前三天,对照池DO值起伏波动较大。比较之下,试验池在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DO值明显升高,且变化较平稳,并处在较高水平。对试验池使用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试验池DO值升高迅速且明显,DO值在第六天开始有所下降,第10天左右DO值恢复接近试验前的DO值,仍处在高于对照池的水平。

2.3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EM菌水质改良剂对COD的影响见图3。试验前,试验池和对照池COD值无明显区别;试验期间,对照池的COD值出现增加的趋势,试验第7天比试验首日上升了12.06%;试验池的COD值的状态是,先降后升,纵观整个试验阶段的数据,试验池的COD值均低于试验的水平,其中最低峰值出现在试验第4天,下降了26.98%,至第7天比试验当天降低19.56%,至第10天,COD值仅降低7.29%,出现明显回升,因此纵观整体,趋势是先降后升。

2.4对氨氮(NH4+-N)含量的影响

EM菌水质改良剂对氨态氮的影响见图4。在试验的开始阶段,试验池和对照池氨氮(NH4+-N)含量差异明显,试验池的NH4+-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池。在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试验池的氨氮(NH4++-N)含量均低于试验前NH4+-N值,趋势是先降后升,下降峰值出现在试验第2天早上,比试验当天下降了79.82%,至第10天,NH4+-N仅降低36.27%,有回升态势,且超过了对照池。对照池的氨氮(NH4+-N)在试验期间呈升高的趋势,至试验第10天比试验当天增加了10.55%。试验池的NH4+-N变化明显,在施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的试验池的氨氮值低于对照池,在对照池升高时仍处于平稳水平,到第十天左右回升,仍低于最初值。

2.5对NO2-N的影响

整理亚硝酸氮(NO2-N)数据,归纳得图5变化曲线。从图5可以看出,试验前试验池和对照池亚硝酸氮(NO2-N)有明显的差异,且试验池的亚硝酸氮(NO2-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池。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试验池亚硝酸氮(NO2-N)含量有下降趋势,到第3天亚硝酸氮(NO2-N)比试验当天下降93.17%,低于对照池。试验期间,对照池亚硝酸氮(NO2-N)含量变化较为稳定,而试验池亚硝酸氮(NO2-N)值变化较明显,在施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亚硝酸氮(NO2-N)含量明显降低并处于较低水平,但在药效逐渐消失时,亚硝酸氮(NO2-N)含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趋于回升到原来的较高水平。

3结论

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对池塘水质具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EM菌水质改良剂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养殖水体中的DO值,降低水体中COD、NH4+-N、NO2-N的含量以及稳定pH值的波动。对COD、NH4+-N、NO2-N的最大降幅分别可达26.98%、79.82%和93.17%。

EM菌水质改良剂可以很大幅度降低水体中COD、NH4+-N、NO2-N的含量,但持续时间较短,下降峰值出现在使用EM菌水质改良剂后第3~5天,有效维持时间7天左右。至第10天,水体中COD、NH4+-N、NO2-N的含量基本接近试验前,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施用EM菌水质改良剂的时间间隔以10天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陈录,姜磊.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农业科技, 2014, 21(1): 171-173.

[2]陈在新,王文一.影响鱼类生长的水质因子机理与控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1): 15-16.

[3]陈苏维,朱文东.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0): 9538-9540.

[4]周云昕.水草水族箱与造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5]何燧源.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汤鸿宵.用水废水化学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7]徐亚同,史家梁,张明.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8]郑光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9]刘双江.采用光合细菌控制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研究[J].环境科学, 1995, 16(6): 21-23.

[10]黄永春,王盛伦,黄志明.有效微生物(EM)对建鲤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1999, 4(1): 42-46.

[11]杨小琴,郭正富,胡玉国.利用光合细菌调节养殖用水的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45-47

[12]柳富荣.池塘水质管理技术[J].内陆水产,2004,(5): 26-27.

[13]郝之奎.水质及水流对鳜卵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 4: 661.

[14]张硌,周文宗,李洪涛等.溶解氧对黄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6):1664.

[15]白亚荣,刘存仁,张和平.影响鱼吃食的原因及措施[J].现代农业, 2000,(7): 33.

[16]刘松岩,熊彦辉.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3): 7258-7259.

[17]陈爱勇.不良水质引起的疾病与防治[J].齐鲁渔业, 2005, 1: 7-8.

[18] Jensen F B. Nitrite disrupts multip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aguatic animals[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03,135(1): 9-24.

[19]王彦波,周绪霞,许梓荣.微生态制剂养鱼对水质影响的研究[J].饲料研究, 2004,(4): 6-8.

[20] Albay M, Mattiensen A, Codd GA. Occurrence of toxic blue-green algae in the Kucukcekmece lagoon(Istanbul,Turkey)[J].Environ Toxicol, 2005,20(3): 277-284.

[21]宋长太.健康养殖的水质管理知识[J].饲料研究, 2005, 1: 57-60.

[22]臧维玲.虾池水环境调控方法.水产科技情报[ J] . 2002, 29(4) : 182~ 184.

[23]汪开航.氯消毒剂的特性及在水产上的应用[ J] .畜禽业, 1998(12) : 17~ 19.

[24]宋怀龙.含氯消毒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利弊[ J].中国水产, 1997, (5) : 30~ 31.

[25]姜礼燔.氯消毒渔用水的效应及其评价[ J] .淡水渔业, 1993, 24(4) : 23~ 25.

[26]蔡继权.新型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 J] .浙江化工, 1995, 26(2) : 49~ 53.

[27]黄君礼,王丽,任南琪,马放,鞠林,刘学礼,孙荣芳,陶清晨,孙成群,王为红,杨观乐.二氧化氯对水中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 J].环境化学,1996, 15(4) :347~ 355

[28]万夕和.浅析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利和弊[J].渔业科技,2002,(3) :66.

[29]陈健,章志强,吴惠明.育苗中采用的紫外消毒技术[ J].渔业现代化, 2002,(2) :26~ 28.

[30]章剑.水产养殖用臭氧进行水净化处理[J].渔业现代化,1998(6) :28.

作者简介:高征,农业推广硕士,沈阳华泰渔业有限公司,水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猜你喜欢

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合方鲫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不懂消毒,莫谈养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