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可以这么玩儿

2015-10-15王刚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9期
关键词:恶棍翰林

王刚

明代英宗时,有一天英宗出外打猎,群臣赋诗祝贺。某祭酒(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在诗中竟将“雕弓”写成“弓雕”,一位监生(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就作诗讥讽道:“雕弓难以作弓雕,似此诗才欠致标。若使是人为酒祭,算来端的负廷朝。”故意把“标致”“祭酒”“朝廷”等词的字序颠倒,这也是倒语诗。“诗才欠致标”(标致)意即诗才不佳。“端的”就是“真的”,祭酒是全国最高学官,任务是培养英才;让这样的人来担任此职,的确有负朝廷的使命。

清代康熙皇帝有一次郊游时,走到一座前面设有石人石马的古墓附近,问一翰林:“这石人是否就称石人呢?”翰林急忙答道:“还把石人叫仲翁。”其实康熙皇帝是知道石人又叫翁仲的,问的目的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翰林们的杂学怎样,不料却遇到了这样一个差劲的翰林。于是,皇帝第二天就写了一首“打油诗”,并让太监给那个翰林送去。诗是这样写的:“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此诗妙就妙在把每句的最后一个词都故意弄颠倒了,令人看后啼笑皆非。

传说在清代时,江苏某地一个恶棍有一次闯进一位卧床病妇的房里,揭开病妇的被子,抢走了病妇手上的玉镯。村民们便写了状纸,要去县衙告这个恶棍“揭被夺镯”的罪行。当地的一位讼师看了状纸后说:“你们这样告状,他是不会受到严惩的,不如改为‘夺镯揭被。”果然,县官接过修改后的状纸,经过审问,按抢劫和企图强奸的双重罪名,从重处罚了那个恶棍。因为“揭被夺镯”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揭被是为了夺镯,突出的是抢劫的过程,只包含一条罪状。而“夺镯揭被”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词组,第二条罪状也揭露出来了。

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南亭笔记》中记过这样一件事:清朝嘉庆三年(1798),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戊午科场祭”,由于科场作弊,主考官柏葰犯了杀头大罪,内阁有个大臣想开脱他,上奏折说:“法无可恕,情有可原”;另一大臣不买他的账,颠倒其词曰:“情有可原,法无可恕。”结果,“遂论弃市”,柏葰的脑袋还是搬了家。

1904年,慈禧太后办70寿辰的庆寿活动时,全国上下都要贴一副内容相同的对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革命志士章太炎激愤之下撰成一联:“今日幸海子,明日幸颐和,几忘曾幸长安,亿兆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它将“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后面词序颠倒成“一人庆有;万寿疆无”,就聚嬉笑怒骂于笔端,变歌功颂德为辛辣讽刺,对慈禧丧权辱国的行径进行了无情地鞭挞。词序一变,天地迥异。

猜你喜欢

恶棍翰林
来的都是客
来的都是客
不畏惧恶
熟悉的犬
“恶棍”奈保尔
不畏惧恶
恶棍还是受害者
孤独的骆驼
陷身“生子”陷阱,上海女歌手追求浪漫殒命美国
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