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源舍命抗洪

2015-10-15陈扬桂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9期
关键词:魏源长堤总督

陈扬桂

道光二十九年(1849)6月,已经55岁的魏源,终于科举取仕,当上了江苏兴化县的县令。尽管这是朝廷给予的一份迟到的爱,但他还是高兴地上任了,因为他觉得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兴化与邻近的高邮、宝应、江都和东台一带,统称为里下河地区。这一带地势低洼,最容易雨涝成灾。而在这片区域中,魏源任职的兴化,地势最低,就好像一只大锅的锅底,洪水一来,首当其冲。里下河地区的人民全靠高邮城西京杭大运河的百里长堤,阻挡着高宝湖和洪泽湖的洪水。当时长堤上设有5个大坝,一遇上水情紧急的时候,河官生怕长堤决口,丢了自己的乌纱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会下令开坝泄洪。可是,一旦泄洪,则当年所种庄稼必定全部淹没,“虽黄穗连云弗顾也”。

魏源上任的时候,碰到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他未来得及去衙门安家,就风尘仆仆地奔向了抗洪第一线。然而让他吃惊的是,守堤的官员正准备启坝,要将洪水泄入“大锅”里。魏源看着快要成熟的粮食,急忙劝阻河官不要启坝,但魏源这个七品芝麻官官职太小,守坝的河官是朝廷直接管理的,级别比魏源高,他们根本不理睬他的哀求。

魏源没有办法,只好快马加鞭,连夜冒雨来到扬州,向两江总督陆建瀛汇报自己的抗洪方案,请求总督大人下令立即打开沿邵北至清口运河东岸二十四闸,分路泄洪,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坝,即使要开坝也要新谷登场之时。对魏源的请求,陆建瀛作了弹性的答复:“可保则保,毋许擅开。”言外之意是,不能保就不要保,需要开还得开。得到总督这个有些模棱的指示后,魏源立即赶赴防洪大堤,借总督的权威阻止了河官开闸泄洪,并亲率兵丁民工坚守东堤,护堤保坝。

已经绝望的百姓见庄稼、房屋暂且保住,精神振奋,一声呼喊,成千上万的民夫全部拥上长堤,紧跟着魏源与洪水做殊死搏斗。

昼夜无眠的魏源,几次晕了过去,当他醒来时,又马上冲向水势最险的地方。他赤足散发地伏在河堤上祈祷:“天啊!庇佑可怜的百姓吧!魏源宁愿以身殉职,代替民死!”悲壮的场面感动得老百姓都哭了起来。

经过几个日夜的奋战,奇迹终于出现,风停雨住,百里长堤保住了。两江总督陆建瀛感动了,扶着跟自己一般年纪的魏源,大发感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不信然。”魏源回衙时,前来迎接的士绅拿着香火,放着鞭炮,送来一块大匾,上书“淮扬保障”四个大字。

这一年,庄稼长得特好,老百姓把一望无际金灿灿的稻谷叫做“魏公稻”。从此,“魏公稻”的故事家喻户晓,至今传颂不衰。

猜你喜欢

魏源长堤总督
忆(通韵)
湖心亭看雪
视觉文化与古代地中海研究
问客
当雾霭遮住了远山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一片冰心在玉壶
讼师赌官帽
给曾国藩算算账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