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三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15-10-15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福建轻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出口

2015年三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底部,且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受大环境影响,目前福建轻工业经济运行增速仍显缓慢,从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看,1-9月全行业累计增速比上年略有下降。子行业中,钟表、食品、家具等行业略好些,其他行业如电光源、造纸、皮革、酒、饮料茶、文教工美等行业增速都出现较明显下滑。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尤其4月份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因此,预计四季度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政策措施的效应,将对福建轻工业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2015年第三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地位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相关资料统计, 1-9月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0335.59亿元,累计增长11.3%,增速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10008.35亿元,累计增长10.7%;平均产销率96.83%,产销衔接较好。总产值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达25.6%;食品制造业达18.8%;家具制造业17.9%;农副食品加工业达12.9%,塑料制品业11.6%。

1-9月全省轻工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227.97亿元,累计增长7.2%,增速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9月份单月出口交货值260.28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达24.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达17.8%;家具制造业达14.2%;造纸和纸制品业达14.9%;农副食品加工业达13.0%。

图1 2014~2015年全省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月示意图

1-9月各子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依次是:皮革、皮毛、羽毛和制鞋业673.97亿元,比增5.7%;农副食品加工业392.73亿元,比增13.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346.37亿元,比增-0.1%(其中,工艺美术品249.1亿元,比增-2.2%);食品制造业119.91亿元,比增2.4%;塑料制品业107.19亿元,比增-0.1%;家具制造业105.76亿元,比增14.2%;电光源制造业73.13亿元,比增7.6%;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38.67亿元,比增24.9%;造纸及纸制品业31.48亿元,比增14.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2.13亿元,比增17.8%。

图2 2014~2015年全省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分月示意图

1~8月福建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560个,同比增加275家。其中亏损企业5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个,企业亏损面为7.88%,同比上升1.5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74.45万人,同比减少0.9%。累计主营业务收入8585.32亿元,同比增长10.4%;累计实现利税总额813.6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482.33亿元,同比增长15.3%,税金总额331.27亿元,同比增长9.9%;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21.34亿元,同比增长-2.7%。总体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增幅与上年同期接近,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年略有减少。以上各项指标反映出目前我省轻工行业整体效益基本面尚好。

二、2015年第三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重点子行业运行情况

——农副食品加工业

1~9月行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992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931.91亿元,同比增长12.2%;产销率96.98%,同比增长-0.59%;累计出口交货值392.73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小麦粉产量91.65万吨,同比增长9.5%;大米产量135.88万吨,同比增长-2%;饲料866.4万吨,同比增长16.6%;精制食用植物油150.84万吨,同比增长13.7%;成品糖3054吨,同比增长-74.6%;鲜、冷藏肉66.66万吨,同比增长2.2%;冷冻水产品109.96万吨,同比增长20.4%。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4.83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总额61.31亿元,同比增长18.8%;税金40.08亿元,同比增长20.4%;亏损面7.98%,累计亏损金额9.48亿元,同比增长38%。

本季度农副食品原料价格普遍稳中有跌,猪肉价格涨幅收窄,鲜菜、鲜果、水产品等价格环比下降。9月中下旬生猪价格调整幅度较大,导致猪肉零售价出现回落,同比8月下降7.3个百分点,这也是影响食品价格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态势在11月份仍将持续。2014/15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55.6万吨,同比减少276.2万吨。截至本季度,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62.57万吨,同比减少177.82万吨,2014/15年榨季国内食糖价格因减产而呈上涨势头。目前福州地区白砂糖价格在5600元/吨~5050元/吨之间运行,同比上涨16%以上。

图3 2010年1月~2015年9月福州白砂糖走势图

——食品制造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943.43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914.25亿元,同比增长18.1%;产销率96.91%,增长-0.58%;出口交货值119.91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生产糖果52.95万吨,同比增长23.2%;速冻米面食品3.65万吨,同比增长7.6%;方便面10.34万吨,同比增长-15.2%;乳制品11.49万吨,同比增长-29.6%,乳制品中液体乳7.22万吨,同比增长-45.3%,乳粉4.02万吨,同比增长36.3%;罐头210.88万吨,同比增长6.9%,味精(谷氨酸钠)9.31万吨,同比增长28.3%;酱油7.26万吨,同比下降29.7%;冷冻饮品0.81万吨,同比增长-7.8%;食品添加剂8.51万吨,同比增长8.2%;饲料添加剂10.7万吨,同比增长41.6%。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1.89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55.33亿元,同比增长31.2%;税金20.4亿元,同比增长18.5%;亏损面10.5%,累计亏损金额0.91亿元,同比下降33.6%。

去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罐头企业产量增速超过7%,但出口持续下滑,水果罐头出口减少两至三成。从全球的罐头发展趋势看,综合性集团化已渐成潮流,资源逐渐集中靠拢,产业链不断优化,国际同行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新材料、新包装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国内罐头行业带来了新挑战。而对于老行业罐头来说,虽然发展历史长,且底蕴深厚,但同时也意味着在新经济形势下,老行业面临的考验更多,如何改变行业固有的态势,寻找创新点,进行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是每一个罐头企业都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

今年9月份奥瑞金、福建紫山、浙江丰岛、浙江台州一罐、宁波今日等14家单位在中国罐头产业联盟座谈会上,就罐头企业非良性竞争现状发起行业自律倡议,一致认为:国际与国内罐头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消费者监督和促进,更需要行业自律与规范。罐头产业联盟作为罐头企业自发、自愿组建的开放性、自律性的命运共同体,应设立准入的门槛,并积极尝试失信退出的惩戒机制,成员单位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同时引领行业企业讲诚信、守规矩,形成自律良好的环境。当前,芦笋罐头、鱼罐头等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单位,应抓紧开展品类行业调查,统一产品出口价格,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尽快扭转当前市场低迷、行业非良性竞争的局面。尽快建立C20认证体系,完善C20认证标准与标识管理,提高罐头产业的整体市场信任度与影响力,积极推动中国罐头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成立中国罐头产业发展基金和罐头产业品牌、技术与上下游联合等联盟组织。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629.4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624.83亿元,同比增长10.8%;产销率99.27%,同比增长1.61%;出口交货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17.8%。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9.19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利润总额45.08亿元,同比增长8%;税金24.97亿元,同比增长-7.1%;亏损面3.03%,累计亏损金额1亿元,同比增长177.8%。

酿酒行业: 1~9月累计生产饮料酒160.21万千升,同比增长-4.5%;其中:生产白酒(折65度商品量)3.92万千升,同比增长20.5%;生产黄酒5.46万千升,同比增长16.6%;生产啤酒142.95万千升,同比增长-6.5%。

目前,洋啤酒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已经连续增长20多年的中国啤酒产业。一方面,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共生产啤酒3479.23万千升,同比下降6.12%;另一方面,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渐渐在中国市场流行开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36.31万千升,同比增加65.7%。有关单位对福建地区的样本调查发现,在政策引导下,厦门海沧港区今年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大洋啤酒口岸。厦门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8月,厦门海沧口岸共进口洋啤酒9.51万千升,增幅高达220%。如今,越来越多的贸易商转型做洋啤酒生意,一些厦门酒类电商的零售价甚至比香港还低。

饮料行业:1~9月生产软饮料413.22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碳酸饮料类(汽水)45.78万吨,同比增长8.8%;包装饮用水166.89万吨,同比增长-0.9%;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49.06万吨,同比增长-33.5%。

近几年,互联网思维的触角已经逐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饮料行业虽然步伐稍慢,但是未来越来越多的“触网”“触电”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思维营销,不仅仅是把产品放到网络上售卖,还包括与互联网融合、不断创新、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提高服务体验等。所谓互联网思维,核心是用户思维,本质上在于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打“健康”牌还是寻求差异化,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始终是最重要的。谁能够真正以诚意与消费者积极沟通,把消费者体验放在第一位,打造出口感、营养俱佳,质量过硬的产品,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安全保障和知情权,谁才可以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成为下一个时代坐标。

精制茶加工:1~9月生产精制茶15.87万吨,同比增长4.3%。

据统计,目前中国茶叶年出口量达30.1万吨,绿茶仍占出口总量80%以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茶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拓宽了新的海外销售市场。业内专家建议:未来,中国茶叶出口要从欠发达国家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转移、由绿茶一枝独秀到多茶类齐头并进的产品结构转移、从出口数量增长型向规模效益并举增长型转移、从出口中低档茶向高档茶转移。

——造纸和纸制品行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724.32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664.02亿元,同比增长5.6%;产销率91.67%,同比增长-2.01%;出口交货值31.48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累计生产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27.18万吨,同比增长17.9%;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495.63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未涂布印刷书写用纸18.98万吨,同比下降21.9%,其中,新闻纸2.7万吨,同比下降70.3%);涂布类印刷用纸4.9万吨,同比增长20%;卫生用纸原纸22.43吨,同比下降14%;包装用纸及纸板140.12万吨,同比增长44.4%(其中:箱纸板125.95万吨,同比增长44.1%;包装纸0.78万吨,同比增长为0);纸制品315.26万吨,同比增长9.7%(其中:瓦楞纸箱134.88万吨,同比增长6.4%;卫生用纸制品8.3万吨,同比增长-32.1%)。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6.69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30.44亿元,同比增长11.8%;税金13.85亿元,同比增长0.4%;亏损面10.93%,累计亏损金额3.02亿元,同比下降31.7%。

今年6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明确规定废纸、农作物等固废资源纳入增值税退税优惠目录,造纸行业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利好政策。对于“寒冬”中的造纸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而此次政策的出台,不仅帮助造纸企业走出了困境,同样对造纸行业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政策的出台不是为了让企业去打价格战,而是为了将非法经营的小造纸企业淘汰出市场,进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加快产业升级,引导绿色消费、探寻全新方向一直是造纸行业发展的主题,“互联网+”作为中国造纸的一次大变革,也必将成为中国造纸业新能量,废旧物资交易平台能为大家提供广阔交易渠道,及时分享最新资讯,推动造纸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信心回归指日可待。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2391.62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310.19亿元,同比增长6.4%;产销率96.6%,同比增长-0.84%;出口交货值673.97亿元,同比增长5.7%。累计生产轻革317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6%;皮革服装806.27万件,同比增长19.6%;手提包(袋)、背包3277.28万个,同比增长-6.1%;鞋15.62亿双,同比增长7.3%;纺织面鞋2717.82万双,同比增长21%;皮革鞋靴11.67亿双,同比增长6.7%;塑料鞋2.53%亿双,同比增长6.4%;胶鞋6010.03万双,同比增长6.8%。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0.79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润总额129.65亿元,同比增长1.3%;税金56.29亿元,同比增长7.5%;亏损面5.5%,累计亏损金额2.08亿元,同比下降14%。

我国“十二五”期间,陆续出台了《制革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制革行业规范条件》,以及《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自2013年起,在排污治理环保政策的重压下,环保不达标的真皮、合成革企业将逐步关停,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目前制革行业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行业不规范成为主要问题。受国家政策影响,未来制革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合成革分三代产品,PVC人造革(第一代)、PU合成革(第二代)、超纤革(第三代),超纤革被认为是合成革的朝阳产品,此外作为真皮的最佳替代对象,有望充分获得真皮退出的市场份额。

——塑料制品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911.64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962.71亿元,同比增长10.8%;产销率97.08%,同比增长-0.72%;出口交货值107.19亿元,同比增长-0.1%,增幅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累计生产各类塑料制品266.38万吨,同比增长10.7%。其中,塑料薄膜51.69万吨,同比增长16.5%;泡沫塑料3.79万吨,同比增长8.2%;塑料人造革、合成革73.59万吨,同比增长12.2%;日用塑料制品16.29万吨,同比增长6.1%。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0.29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利润总额39.84亿元,同比增长16.4%;税金17.74亿元,同比增长6.4%;亏损面10.8%,累计亏损金额1.97亿元,同比下降9.6%。

塑料的广泛应用对环境的冲击使产业的发展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有效解决塑料对环境的不良冲击,改变人们固有的对塑料“污染环境”的认识,将是塑料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塑料是当前资源效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材料之一,是可再生循环和回收利用的资源,应倡导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加大塑料回收和利用,澄清一些对塑料的不正确认识,促进塑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家具制造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317.16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311.62亿元,同比增长18.1%;产销率98.25%,同比增长0.15%;出口交货值105.76亿元,同比增长14.2%。累计生产家具9824.17万件,同比增长10%,其中:木质家具2373.8万件,同比增长0.7%;金属家具6679.33万件,同比增长12.9%;软体家具323.63万件,同比增长1%。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1.12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润总额13.82亿元,同比增长24.6%;税金6.73亿元,同比增长14.5%;亏损面8.26%,累计亏损金额0.38亿元,同比增加2.7%。

2014年起,家具行业内刮起了一股倒闭潮,并在2015年上半年中持续蔓延。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房地产销量提升、经济回暖等,家具行业的洗牌或将告一段落,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倒闭事件,而在此次洗牌的地震之后,家具行业的“地形地貌”将发生改变,各大类别也将重新划分版图。此次洗牌期后,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路线将形成四足鼎立的格局,即以深圳为代表的高端家具,以天津、山东为核心的实木家具,以南康、顺德为核心的低端板式家具,以浙江为代表的出口家具。四大类家具企业在产品定位、价值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211.3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07.7亿元,同比增长9.7%;产销率98.28%,同比增长-0.39%;出口交货值10.26亿元,同比增长3.6%。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52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11.64亿元,同比增长14.5%;税金5.77亿元,同比增长9.9%;亏损面12.84%,累计亏损金额0.32亿元,同比下降25.6%。

在当前传统印刷面临挑战之时,喷墨印刷出现了高速增长,也吸引了大批制造商涉足这一行业。根据权威咨询机构报告:2011年全球喷墨印刷市场规模约为334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将达673亿美元。全球喷墨市场将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7%左右。广告仍然是喷墨印刷最重要的一个市场,但到2014年和2019年在喷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分别下降到58.7%和46%,而包装市场在2014~2019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9%,潜力巨大。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040.29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工艺美术品总产值827.57亿元,同比增长9.1%;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018.3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工艺美术品完成销售产值814.36亿元,同比增长9%;产销率97.89%,同比增长-0.25%;出口交货值346.37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工艺美术品出口交货值249.1亿元,同比下降2.2%。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36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利润总额50.94亿元,同比增长22.7%;税金19.76亿元,同比增长12.3%;亏损面5.05%,累计亏损金额0.75亿元,同比下降33.6%。

当前,我国工艺美术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市场需求进入增长平缓期,行业生产进入供应宽松期,企业发展进入转型创新期——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研究和应对的现实。尽管发展出现波动,但这是市场周期性调整的正常反映和必然结果,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和持续升级,这些都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造就了新的更大的市场需求。而面对现阶段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用平常心,正确看待经济增速放缓,主动研究和把握新常态,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在国际市场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及时探路转型不失为一项重要的举措。

——电光源制造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24.46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0.17亿元,同比增长1.4%;产销率96.55%,同比增长-1.77%;出口交货值73.13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同比下降19.7个百分点。生产电光源9.32亿只,同比增长32.6%,其中:生产白炽灯泡2948万只,同比下降8.7%;荧光灯3.82亿只,同比下降20.6%;生产灯具及照明装置4771万套(台、个),同比增长32.1%。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78亿元,同比增长0.3%;实现利润总额10.29亿元,同比增长22.1%;税金2.13亿元,同比增长-12%;亏损面为11.11%,累计亏损金额0.36亿元。

——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

1~9月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61.6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同比上升23.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61.48亿元,同比增长25.6%;产销率99.81%,同比增长0.03%;出口交货值38.67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同比上升24.4个百分点。生产钟6460.59万只,同比增长3.9%;表2066.07万只,同比增长17.9%;光学仪器165.69万台(个),同比下降10.1%;眼镜成镜7691.64副,同比增长32.3%。

1~8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36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利润总额1.92亿元,同比增长36.2%,税金0.86亿元,同比增长14.7%;亏损面8.51%,累计亏损金额0.04亿元,与上年持平。

目前我国钟表行业从产量上看,已稳居世界第一,但从产值上看,还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钟表生产强国。中国钟表市场的消费主体大部分是白领阶层、城市青年和农村广大的老百姓。目前中国生产的手表,尤其是中国的名牌手表,在质量、使用功能以及品种款式上,不仅能够完全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且在性价比上与进口手表比较也有很大的优势。美国、欧洲市场上大量手表都是中国生产的,中国每年出口10亿多只手表,占世界手表消费量的80%以上。随着中国钟表业的自主创新、品牌发展、外观创新、升级换代,将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的结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扩张(占企业总数70%以上)。已形成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六个主要产区。各产区都具备较完整的钟表加工制造产业链。从材料到成品自然形成了上、中、下游之间产业群体完整而灵活的产业链。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这些产业集群区的出现为我国钟表工业的发展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2015年福建省轻工行业运行预测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基本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目前经济增速虽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当前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此外,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今年我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给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也带来很大的影响。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继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效应,对缓解福建轻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预计四季度会出现缓中趋稳的增长态势,全年增速有望保持上年水平。

四、2015年福建省轻工行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轻工企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人民币汇率、融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其中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的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尤其突出。

1、汇率问题: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企业经营更加谨慎,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多以短单、小单为主,为了维护与大客户的关系,企业一般都是微利经营。受贸易顺差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难以改变,汇率调整的节奏和幅度远快于企业的预期。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企业利润损失,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此外,受物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的叠加影响,很多企业承受能力到了极限。

2、融资难问题:融资难,在中小企业层面普遍存在,也是长期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在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缺钱”再次成为焦点,中小企业在信贷方面出现资金紧张的传导效应,回款难度加大,资金链绷得紧,三角债问题较为突出。对当前出现的融资难要做具体分析,一是金融机构紧缩银根,信贷规模减小,金融机构惜贷;二是一些企业信用等级较差,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不贷;三是大企业手持信贷额度,金融机构宽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正规的融资渠道,现有金融机构的服务定位是大企业,无法保障中小企业需求。

3、对外市场开拓问题:对外市场开拓主要问题,一是对外贸易过度依赖产品出口,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加大了贸易摩擦风险,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原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正在削弱;二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水土不服”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出口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和自营渠道。当前轻工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80%的因素是没有自主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

4、流通环节成本问题:流通环节成本增幅较快。除燃油价格调整因素外,流通环节收费不合理和乱收费是重要原因。我国商业流通各环节存在着繁复杂乱的交易成本。在商品销售终端,进场费、摊位费之类的费用多不胜数,这些最终都摊到商品价格里,转移到消费者的头上;在商品运输环节,物流成本畸高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其最有说服力的注脚即是“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流通环节对中小企业的层层盘剥,使中小企业发展重负日益加剧,无法支撑快速发展所需的成本,生存压力日渐增加。

5、国际市场问题:今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北非等海外市场持续动荡,国际市场消费低迷,经销商进入“去库存化”状态,企业订单普遍下降。一些欧美客户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将以往投放中国的订单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与此同时,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轻工行业应对国外贸易摩擦呈现出多发、常态化的特点,贸易摩擦政治化倾向严重,多种贸易救济手段并用,应对难度加大。从在全行业角度观察,可以用贸易摩擦阶段频发,但总体表现比较平稳概括。一些动向值得关注:一是贸易救济案件打持久战,许多日落复审案件只复审不日落,如欧盟对我输欧自行车反倾销的制裁期长达18年,表现出鲜明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二是应对贸易救济案件的成本和风险加大,企业应对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观望气氛渐浓,一些贸易救济案件出现无企业应诉的情况,增加了组织工作的难度。三是国内产业受到不公平贸易行为冲击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维护产业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贸易技术壁垒对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严重,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强制性特点更加突出,由此带来的产品召回事件频发,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远超过贸易救济案件。

由于上述几方面问题给轻工业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轻工企业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当前应抓住“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所引领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契机,继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更加注重出口质量和效益,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在出口渠道和模式方面,紧跟跨境电子商务的新趋势,借助新技术、创新营销模式。此外,轻工外贸企业更应主动地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规避汇率波动给企业进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2020年墨牛肉出口创新高
小虫找出口
硫酸铵出口连创新高
泰国大米出口22.2亿美元
硫酸钾为什么出口没有预想的热?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给情绪找个出口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