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专业课的教与学之改革

2015-10-14苏宏华

科教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改革教师学生

苏宏华

摘 要 目前,农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植保专业人才素质下降,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造成人才素质下降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主要就植物保护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阐述。主要原因有: (1)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政策打压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2)专业课的设置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3)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的匮乏影响其授课水平;(4)学生缺乏专业热情;(5)学生缺少吃苦精神。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改革的想法和建议,如:(1)迫切需要进行教师评价体制改革;(2)改变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3)提升教师深入生产的能力,增加实践经验;(4)团委和专业课教师要联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5)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总之,植物保护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植保专业人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课 改革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49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of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SU Honghu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days, the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plant protection field has become worse, which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practical talents in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ich cause the decreased basic essence of plant protection personnel.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was described and analyzed.Main reasons: (1) schoo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and policy to suppress the teacher's enthusiasm and commitment to teaching; (2) Specialized is set up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scarce (3) teache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impact of their teaching level; and (4) lack of professional enthusiasm of students; (5) the lack of student spirit to endure hardship. Presented against the above problems are ideas and proposals for reform, such as: (1) the urgent need for teacher evaluation reform; (2) changing the hours to arrange professional cours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3)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in-depth production capacity, increase experience; (4) Youth League and specialized teachers to unite the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5) students suffer spirit. In short, the culture of plant protection class professionals there is a problem, the urgent need for a series of reforms, and thus for the country to cultivate good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 to better serve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plant protection; reform; teachers; students

众所周知,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却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3%的中国人口。可见,农业的稳产、增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保护在确保农业粮食的丰收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许多农业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农业本科人才,成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高校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及就业前景的不容乐观,导致选择植保专业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使选择了植保专业,很多同学不热爱这个专业,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仅仅追求课程的及格,最终导致植保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滑坡,不能满足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要改变这个现状,涉及到很多个环节的变革,现在主要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主要环节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政策打压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三大职能。但是,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定体制极其偏重科研,科研的权重远远大于教学。这成为改变教师心态和行为的指挥棒。如果想使个人的职称评定工作顺利,就要按照学校职称评定的政策要求去努力,达到各项指标的要求。其中最难达到的是发表科研文章的数量、档次和申请到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获得科研经费的多少。大学的性质与科研院所所从事的工作已经相差无几。而对教学方面的要求就容易得多。仅仅要求没有教学事故发生、教学工作量饱满。这样,就会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在科研上。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的精力放在申请项目、推进项目的实施、撰写科研论文和专利等,对教学的投入自然随之减少。虽然,这是很多高校、不同专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但是对如植保专业这类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影响更大。

另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他的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也是不同的。当今的年轻专业教师,大体上都是博士毕业,具有研究精神和思想,但是知识面很窄,仅熟悉自己的科研领域的知识。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基本上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训练,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积累非常单薄。但是,高校对新入职的教师并没有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系统的培养,很多高校采取的仅仅是对教师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随即“赶鸭子上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教授同一门专业课的效果差异会多么大。由上可见,是体制影响了教师对人才培养这一最重要最光荣的使命的态度。

第二,专业课的设置方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根据学校对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的编排,“农业昆虫学”编排在秋季学期。南方高校一般是9月初开学。对农药学专业的“农业昆虫学”的课时安排,到了11月份才进展到农业昆虫学部分的学习。众所周知,田间害虫的发生会随着季节、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而不同。而这个时期,大多数作物已收获。害虫种类明显变少,此时带领学生进行田间教学实习所能看到害虫的为害状和害虫已经非常有限。我们都知道,在获取知识方面,书本上的信息给予我们的印象和亲眼所见所受到的冲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另外,现在由于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注重专业知识广度的认知,忽略专业知识的稳扎稳打,每门专业课课时安排大量缩减,导致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浅尝辄止。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非常肤浅。

第三,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的匮乏严重影响其授课水平。目前,学院在招聘植保专业课教师时,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这对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很有帮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高学历的专业课教师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由于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专注于某个研究方向,这就造成知识面狭窄,实际生产经验比较缺乏。另外,年轻教师入职以后,重心就放在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科学研究方面,根本没有心思、没有更多的时间时常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生产中存在的病、虫、草害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没有来自田间的第一手信息资料,青年教师上课就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非常空洞和枯燥。很多学生课后反映某些教师就是课件宣读员。由此,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虽然辛苦备课、认真上课,但就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第四,学生缺乏专业热情是造成植保专业人才素质降低的根源。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盲目选择专业。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严重脱节,使绝大多数高中生对大学所设置的专业不了解,家长也不了解,老师了解得也不全面,所以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有的甚至凭着名字是否好听,自己感觉是否良好来填写,这样导致志愿选择的仓促与茫然。另外,学生来到大学,专业课教师由于忙于对自己职称晋升和个人发展有利的科研和论文撰写,与过去的专业课教师相比,现在的教师和学生沟通显著减少甚至根本没有沟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仅仅一知半解,甚至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会羡慕别的专业,进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即使转专业成功,还是对新的专业也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无论选择哪个专业,都不满意,都不喜欢。

第五,学生的吃苦精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严重下降。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长辈们的加倍呵护使他们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磨练,很少参与家务劳动。另外,由于城镇化政策,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很多农民放弃了田地进城工作,这样导致即使出身在农村的孩子,也没有机会参与田间劳动。目前,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生源显著降低。这就导致学习农业的孩子对土地、对农田、对农业没有感情,害怕从事农事劳动的辛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需要服务生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经常走入农田、走近农民,恰恰需要具有不畏风吹日晒的吃苦精神。如果中国的农业由一代又一代不喜欢农业、不愿意吃苦的人来发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中国的农业还有希望吗?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第一,学校对考评教师的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从政策上重视教学。增加教学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才是改变教师对待教学态度的关键点。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对从事研究性教学的教师给予工作量补助及其奖励,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以及针对评教的结果对相关教师的帮扶和监督。对于青年教师,需要安排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岗前培训。但是,短期的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给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推荐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其职业生涯的导师,一对一的帮扶,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经常请不同领域的教学名师给青年教师做示范性教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才会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为之奋斗的激情!

第二,每一门专业课都要设置一年制,强化和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比如,“农业昆虫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并且受季节的影响特别大。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突破课程设置的学期框架。可以允许教师在一年内上完这门课程。教师可以根据田间的虫情自由安排课程。如,蓟马主要为害在水稻秧田期和本田早期的水稻(在江苏扬州是5月末到6月中旬),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间观察蓟马为害状,并采集蓟马标本回到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在春季带领学生去麦田采集麦叶蜂的幼虫。又如水稻钻蛀类害虫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会造成不同的为害状。为害的最初症状是枯鞘,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在孕穗期至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若转株为害还能形成虫伤株。如果课程仅集中在春季或者秋季学期,那么就会错过很多田间为害状的现场观察。所以,强烈建议农学类的专业课程都要设置成一年,这样会大大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另外,专门设置一门农事操作实践课程。给每个上专业课的班级提供一片农田,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栽培、病虫草害防治、田间肥水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会培养对农业的深刻认识和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兴趣。

另外,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要过于注重多和广,而是要把专业基础课掌握得扎实和系统,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信手拈来,增强学生的自信。

第三,针对青年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窄、生产实践经验非常少的情况,不要急于给青年教师安排课程。给予其1~2年的成长时间。跟着老教师听课,做老教师实践和实验教学的助手;深入乡下的田间地头进行生产实践的系统学习。如果讲授“普通病理学”和“普通昆虫学”等基础专业课的青年教师,就要给他们时间采集标本和制作标本,狠抓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对于讲授“农业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等专业课的教师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实验室,走到田间,了解、掌握病情、虫情的发生状况,对于生产了如指掌。只有经过这样的培养,一个青年教师才能“上天入地”,讲课才能言之有物,绘声绘色。虽然,在培养上花费了1~2年的时间,但是,绝不会影响几批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四,如果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热情,目标不要仅仅局限在被专业录取的学生,还要对高中生进行专业宣传。学院可以设置专业咨询接待站,每年举办几次针对高考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专业宣传。这样能够录取到真正对专业了解和感兴趣的学生。另外,针对大一新生,刚入学就开始进行引导,这个引导和交流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而不是象征性地进行一两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对话的活动。每个学院应该在每个学期安排教师讲座,请每个专业课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发的拳头产品、介绍自己本领域的动态。随着学生的逐步成长,他们对自己本专业的老师也越来越熟悉,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因为老师自己的亲自介绍也越来越清楚。学生总会从老师的各种研究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另外,团委和专业教师联合,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对于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病虫害识别、病源鉴定和病虫害防治的比赛,这样会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和应用,避免了学习仅仅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院专业课教师应该及时把每年田间发生严重的病虫草害情况反馈给学生,请学生给拿出防治方案。这样,会使学生和生产接近,他们会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另外,应该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宣传自己的专业,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加强了社区群众对专业的了解,另一方面给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当然,所有的这些活动开展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专业课教师如果想参与这个环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的前提是:老师有参与的热情,学校政策扶持。否则,教师肯定会去从事对自我成长有利的科学研究当中。

第五,对于学生害怕吃苦的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靠引导,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请知名的教授、请从事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的实业家、请种田大户来到学生课堂,讲述他们与农业的故事,讲述他们对待农业的看法与感情。让学生了解从事农业工作的前途和美好。激励学生的斗志,一旦学生对农业产生感情,吃苦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另外,吃苦的精神是可以培养的。专业课教师多给同学创造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总之,植物保护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就需要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吃苦精神,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此文章受到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化专业《农业昆虫学》授课模式转变初探(项目编号:131040433)的资助

猜你喜欢

改革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