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爱”与职业教育

2015-10-14朱敏

科教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仁爱道德

朱敏

摘 要 刘海洋伤熊事件、复旦投毒事件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缺失“仁爱”之心,实施道德失范行为,甚至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分析其缺失“仁爱”之心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培养“仁爱”之心的路径,对预防青少年实施道德示范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仁 仁爱 道德 社会公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28

"Benevolenc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ZHU Min

(Yangzhou Vocational School of Commerce,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Liu Haiyang hurt the bear, Fudan University poisonings and other incident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he reason is that many young people in today's society lack of "benevolence" of the heart, the implementation immoralities, even into delinquency astray. Young people are the hope of the motherland, to analyze the lack of "benevolence" of the heart of the causes and reasons for the proposed train path "benevolence" of the heart, and for the prevention of juvenile exemplary embodiment of moral behavior and even criminal behavior is important.

Key words humanity; benevolence; moral; social ethics

1事件回顾

2002年1~2月间,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上述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进行投喂、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给北京动物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市海淀区非法经营的“蓝极速”网吧燃起熊熊大火,25人在大火中丧生,多人受伤。4名未成年的纵火者因与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而报复作案,其中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人因不满14岁而免予刑事处罚。

2013年3月31日,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从其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得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当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将剧毒化学品全部注入宿舍内的饮水机中。次日上午,其舍友黄洋从饮水机中接取并喝下已被注入了剧毒化学品的饮用水。之后,黄洋即发生呕吐,赴医院治疗。4月16日,黄洋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黄洋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而死亡。

上述发生的几例极端的个案,无一不刺痛着整个社会的神经。“道德滑坡、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笔者认为事件的发生直接反映了当前很多青少年道德水平不高,缺失仁爱之心,不懂得去爱亲人、爱他人、爱生物、爱社会、爱自然。

2“仁”的内涵及“仁爱”的要求

2.1“仁”的内涵

“仁”是儒家人格思想的核心。“仁”即二人,有互存、互助、互爱之意,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有仁德的人以仁自安,一心怀仁,抵御外物干扰,可独享乐道。《中庸》将“仁”描述为:“仁者,人也”。一个人只有做到仁者才是真正的人。孔子以“仁”为人性,体现了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没有仁德就是没有本善,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根本。

《论语·颜渊》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将“爱人”作为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使“仁爱”思想成为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2.2“仁爱”思想的要求

“仁爱”思想在三个方面有要求:

第一个方面:爱亲。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悌”是爱亲的根本和基础,表现在爱父母方面是“孝”,表现在爱平辈之间是“悌”,这也正是孔子所要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第二个方面:爱众。“仁爱”思想起源于家庭亲情,又超越了家庭亲情,“亚圣”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人与人之间要互施“恻隐”之心,由对自己亲人的爱推恩到他人身上,最终去爱整个社会。

第三个方面:爱物。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不仅要真诚相爱,还要把这种情感推广到天地万物,从而去爱护自然界各种生物。

3缺失仁爱之心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因素

(1)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我国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在体制完善期间的空隙,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竞争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道德评价标准的降低和道德选择多样性使人们产生道德困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样的青少年缺乏民族认同感,缺失仁爱之心,为了满足畸形的物质需要和不健康的精神刺激,不惜做出道德失范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西方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想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以一些糟粕为载体,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及时行乐、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腐朽的生活方式以及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的内容,冲击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一些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弱的学生出现了理想、道德信仰的失落和道德价值世界的混乱,自控能力差的更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由此引发的网络犯罪事件也层出不穷。

3.2家庭因素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当今家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青少年的正常发展。

(1)非正常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残缺导致子女大多存在心理问题。“蓝极速”网吧的几名未成年纵火者,都有着不幸的家庭经历,这些经历使得他们产生了偏激的性格,漠视他人生命,而放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和网吧的服务员产生了一些言语冲突。

(2)非正常的家庭教育。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存在问题,一种是过于溺爱,一种是过于粗暴。前一种教育方式易造成孩子人格发育不健全,不尊重他人,不爱人,不爱物。“伤熊事件”中的刘海洋,幼时父母离异,母亲对其十分溺爱,而刘海洋“伤熊”的原因是竟然是想验证狗熊到底笨不笨。后一种教育方式,即“棒打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一旦发现子女有不良习性,便体罚、打骂,会造成子女性格叛逆、心理扭曲,甚至误入违法犯罪歧途。

3.3学校因素

(1)忽视德育教育。我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家,在应试教育中常忽视对学生仁爱、宽容、诚信等良好道德观念的培养。“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即使开设了思想政治和时事政治的课程,也是内容枯燥,单纯的“灌输式”,致使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不明显,未能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缺失“仁爱”之心。

(2)缺失心理健康教育。就我国的现状来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存在心理和人格教育长期缺失的尴尬。仁爱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心理素质。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的课程,也没有专人治疗学生的“心理疾患”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致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的学生产生畸形的病态的心理,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复旦大学投毒案中的加害人林森浩,心中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愤怒情绪是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

3.4自身因素

(1)道德自律意识缺失。《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从自身修养方面,“仁”的要求是“克己”,即对自己的要求和欲望加以约束和限制,而绝大多数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德自律意识的缺陷,他们一是以个人为中心,漠视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二是个性张扬,公德意识淡薄;三是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没有社会责任感。

(2)思维方式过于直观。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青少年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单一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对社会缺乏深刻的理解,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社会现实,而停留在感性认识和肤浅的理解上”很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对社会的复杂道德现象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产生了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认为“人善被人欺”、“宁可欺人不可被欺”。再加上有些青少年对德育课上的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4培养“仁爱之心”的路径

(1)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仁爱”氛围。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公众“亲亲”、“爱众”、“仁民爱物”的“仁爱”之心。通过消除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崇尚道德和法律的良好氛围,培育先进的社会文化,阻断不良文化的传播,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整顿与监管,持续不断地开展重点地区和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活动,净化社会环境。同时,净化网络环境,整治低俗之风,让绿色网络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2)构建和谐家庭,培养“仁爱”之心。首先,健全家庭结构。父母应努力构造幸福美满的家庭,为青少年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其次,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女时刻保有一颗“仁爱”之心。最后,强化家庭管理。时刻注意子女的行为,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发现苗头时,应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并加以教育,防微杜渐。

(3)构建和谐校园,培育“仁爱”之德。首先,重视德育教育,先成人后成才。一是教育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把“亲亲之爱”推广到“泛爱众”即“让世界充满爱”。二是教育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忠恕之道。对于“忠”,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对于“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培养青少年助人为乐、仁者爱人的精神,即把帮助关心他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遇难相帮。弘扬仁爱精神,形成团结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次,构建校园“仁”文化。将“仁”文化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校园中,多开展关于中国“仁”文化的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活动、知识竞答等活动,宣传“仁爱”典型。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加强对“仁”文化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仁”文化的氛围。

最后,加强“仁爱”实践教育。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应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仁爱之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仁文化”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让学生到基层参加相关爱心活动,让一部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等。积极加强学生的仁爱的实践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用“仁爱”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

基金项目: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ZYB185)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周蒋浒

参考文献

[1] 北京西城法院正式审理“伤熊”案刘海洋被公诉.http://news.sina.com.cn/c/2003-03-27/1044968594.shtml。最后访问于2014年8月12日.

[2] 蓝极速网吧纵火案6周年,25人被烧死.http://news.ifeng.com/society/5/ 200806/0616_2579_598894.shtml。最后访问于2014年8月12日.

[3] 复旦投毒案宣判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http://news.xinhuanet.com/ 2014-02/18/c_119388319.htm.最后访问于2014年8月12日.

[4] 江泽.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82.

[5]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他的愤怒从何而来.http://edu.people. com.cn/n/2014/0220/c1053-24411627.html.最后访问于2014年8月12日.

[6] 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仁爱道德
跟踪导练(五)(2)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道德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国家治理中的社区定位及衰落
道德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