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企合作意识形态分析

2015-10-14明平象尹少云

科教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明平象+尹少云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校企合作意识形态分析的意义出发,阐述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对校企合作的需求,以及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的差异原因分析,并提出达成校企合作意识形态一致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07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deological Analysis

MING Pingxiang, YIN Shaoyun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4)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meaning of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deological analysis,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chools, businesses industry, government demand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ideological reasons difference exist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reac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deology consist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deology

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从起步、快速发展、内涵发展到形成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大量技术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好坏是能否培养企业亟需人才的关键因素。

1 高职校企合作意识形态分析的意义

哲学家德·特拉西指出: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概念在我国提出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校企合作的理解、认同及对其价值认可各不相同,校企合作参与对象有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涉及人员有:教师、学生、企业人员、行业协会人员、教育管理部门人员、政府相关人员。校企合作是否能深度融合,是否能为培养人才服务,是否能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是否能服务区域经济。这些的基础是参与对象和人员在校企合作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求同存异。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这些模式之所以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其基础是所有参与者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才能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才能按相关制度认真实施。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多,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在校人数2009年就达到964.8万人。这些情况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相比的,近十多年来我们也借鉴较多国外校企合作成熟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并存,逐步形成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但笔者认为,我国校企合作在我国要达到比较好的状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从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是校企合作的根本,是校企深度融合的起点。

2 校企合作的内涵

1993年,国务院发布3号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这是对校企合作的最早官方阐述。2006年教育部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2011年教育部教职成12号文《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都是对校企合作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校企合作广义上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同时期校企合作的内涵不断变化,现阶段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但校企合作参与的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在意识形态上还不能达成一致。从学校角度来看,对校企合作的意愿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积极参与并响应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制定的各项政策;(2)希望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出台一些有利于实施的细则;(3)希望企业能配合学校完成相关校企合作内容;(4)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企业角度看:(1)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能为企业引入较好的人才,节省成本;(2)希望政府能给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更大优惠。从行业角度看: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发挥自身在行业中的作用,为区域经济服务。政府角度看:希望校企行三方在校企合作方面能高度融合,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

3 校企合作意识形态差异原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都能认识到,各种合作模式也都搞得“水深火热”,但还是存在:“校方热企方冷”、合作不能持久、作用达不到预期等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意识形态上分析有如下原因:

(1)利益追求存在差异。追求利益既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校企合作中两个关键对象是学校与企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追求利益是学生能成才,能顺利就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追求利益是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企业能较好发展。从表面上看,学校推荐学生,企业接受学生,两者利益是相同的,是重合的。但果真如此吗?有些企业认为,我不进行校企合作,同样可以在社会上招聘到自己所需要的并且是有经验的人才;有些花大力气培养的学生,结果不愿来相应企业,给企业带来损失。学校认为企业只是在招聘人才方面较积极,但在参与培养过程,在实践教学投入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

(2)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都充满激情,认为自身工作是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希望企业、行业等参与人员也应该为培养人才全力以赴。企业以生产产品为根本,“质量就是生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切以企业的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校企合作中只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企业没有必要承担。

(3)对校企合作的理解存在差异。虽然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主要参与的是人力资源部门或企业继续教育部门。这些部门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储备人才,为企业员工技术提高提供条件,在与学校接触和合作过程中,逐步认可和接受校企合作。但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具体所承担的责任不是非常明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校企合作面少,认识不足。

(4)多元化社会带来选择的多样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资源,企业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必须跟某个学校、某个专业进行校企合作,适应市场发展,适应企业发展的路径是最好的路径。人才的储备和使用途径多,可选择的学校专业多,这些因素也给校企合作稳定性带来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学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也要考虑是否有足够价值,影响是否较大,合作是不是持久,这也给合作提供一定的局限性。

4 达成校企合作意识形态一致的对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校企合作”必要性与重要性宣传。我国已经进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给高职院校提供培养人才的路径选择经验。高职院校承担着历史使命,企业同样承担着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贡献的历史使命。各个层面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并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要熟悉政策、法规,要了解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2)行业、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职教集团、工业园等这些校企合作模式,行业与政府都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影响不够大,辐射范围不够广。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在本行业的影响,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的责任,要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出谋献策,提供便利。政府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要搭建校企行三方能相互融洽的平台和激励机制。

(3)加强校园内企业文化建设。校企合作过程中,参与人员广泛,不仅是学校、企业领导,还有企业技术人员、学校老师、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很多情况下,矛盾凸显主要是在学生身上。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习惯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对工作从心理和行动上都没有足够的准备,加强校园内的企业文化宣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今后走向企业作好准备。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有很多较好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意识形态的差异是根本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013年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3 041)《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对策之探讨》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63-66.

[2]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00-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杨金土.加强校企合作 办出高职特色[J].职教通讯,2002,(1):27-28.

[4] 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