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5-10-14周龙霞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

周龙霞

摘 要:文献传递是信息时代下图书馆为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增强自身服务效率的有效举措。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短缺而图书馆读者需求上升之间的矛盾,是传统图书馆互借服务在信息时代下的拓展,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从整体上来说,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现结合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就此问题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

“湖南省高校图工委科研一般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阶段性成果”

1 引言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信息资源量的快速增加提供了基础。如今,任何一个图书馆自身的馆藏都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使得建立共享信息资源成为了当今的主流模式。通过这种共建共享可以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这种共建共享就要求图书馆中的各种文献资源能够为其他馆的用户利用。为此,就需要搭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让馆藏电子文献资源可以实现真正的共享。当前高校图书馆可以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文献传递,文献传递可以有效的弥补本馆在文献资源上的空白,让用户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当前,各个高校图书馆虽然在文献传递服务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相关的技术以及文献资源上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这种情况会阻碍文献传递服务的良性发展。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文献传递的内在规律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搭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以便于更好的为提供用户服务。

2 构建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图书馆基础文献传递网络基本形成。当前,我国将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国家行为,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任务,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来对其进行规划。从1996年开始,我国逐渐完成了计算机公用网、金桥网、教育科研网和公众多媒体通信四大主干网络的建设,进而推动了网络互联的实现。而GERNET把八大地区的近千所高校联系起来,如此便给文献资源的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和国家科技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以说让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迈向新的阶段[1]。

其次,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管理软件的开发与普及应用。美国研究图书馆组织已经开发出了名为Ariel For Windows的文件传输软件,该软件针对互联网传输文献而进行设计,其主要优势在于速度快、性能稳定、显示质量高,和过去的传真传输相比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不仅成本低廉且方便快捷。Ariel成为图书馆文献传递中的典型代表。同时,现阶段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应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加之国家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也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

最后,在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原文传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大部分用户选择文献传递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原文。但是电子文献特别是全文数据库通常是以高检准率、检全率和海量信息为文献传递来给用户提供文献资源。从现阶段的分析而言,国内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逐渐得以完善,从1999年开始,经过CALIS的组织,国内部分重要学术数据库经过集团采购的方式引入国内,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基本上由此构成,换句话来说即是我国进行文献传递服务特别是原文传递服务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条件。

3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更新传统服务观念

一方面,转变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使用的传统习惯,不但要将资金用于购置本馆的馆藏资源,同时应当划拨专用资金来购置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对本馆文献进行补充。最直接的途径便是提高对文献传递服务的补贴力度,引导读者多使用这一服务,因为文献传递不单单属于服务,其发挥出的实际效果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关键内容,是弥补馆藏内容不足以及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转变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评估中一味强调馆藏量的态度,在现代图书馆研究中,已经有诸多学者提出相关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评估指标,这也是图书馆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2]。

(二)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第一,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做好宣传,让文献传递服务深入学生心中。尤其是研究生入学时必须推广这一服务,因为他们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最大使用人群;第二,图书馆的网站中设置专栏对文献传递服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服务流程、费用和补贴方法等,确保高校内广大师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文献传递服务;第三,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不定期组织进行文献传递服务相关的培训,同时借助于发放宣传资料、问卷调查、设置临时咨询台等多种方式提升宣传力度;第四,依靠图书馆各个服务窗口来宣传文献传递服务,比如说图书、期刊流通出纳台的馆员可在读者并未获得满意的文献资料时适当的推广文献传递服务;第五,通过图书馆官方微博、微信以及QQ等发布相关信息,以便于读者快速接收。

(三)读者信息素养教育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当给读者详细介绍馆藏资源的具体分布,让读者能够了解馆藏资源和查找方法,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防止读者提交不准确的文献传递申请,同时还能够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其次,为读者介绍网络免费资源和具体的获取方式,让读者可以主动的获取网络资源,降低文献传递的工作量,尽可能的减少文献传递成本;再次,组织文献传递使用的培训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文献传递服务的优势和具体流程,让其能够较快的习惯利用这一方式来获取资料,另外也能够让他们的文献传递申请更加准确;最后应当教会读者鉴别文献题录信息准确性的方法,让读者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取的题录信息实施初步鉴别,提升文献请求的满足率和时效性。

(四)不断强化馆际协作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依靠规模化、权威化的联合目录等检索工具。现阶段中科院的全国期刊联合目录、CALIS的外文期刊网CCC、e读、NSTL、CASHL等书刊馆藏定位工具为文献传递馆员以及广大读者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上述检索工具依旧存在不集中、不准确、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要强化馆际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加标准化的目录,从而逐渐实现将子联合目录整合为大型综合联合目录;成员馆应当对馆藏数据予以核实,第一时间进行更新,添加回溯数据等,让其逐渐完善,推动全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无障碍共享,进一步增强文献传递服务的有效性。另外各馆要强化服务意识,对他馆发来的文献传递请求及时响应,尽可能提供帮助,这样文献传递工作才能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3]。

4 结语

总之,虽然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传递服务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特别是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将这种重视体现出来。如果能够有效的实现文献传递,那么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让图书资源、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在较大范围中让资源得到良好的共享。为此,我们需要争取在短期内构建起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铭.探究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模式[J].兰台世界,2014(32):105.

[2]陈玉凤.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探索,2014(02):78.

[3]张红兵.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3(27):6.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