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

2015-10-13宋秀敏陵川县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300

关键词:射血步行左心室

宋秀敏(陵川县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300)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

宋秀敏
(陵川县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300)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结果 观察组的Ⅰ级患者高于对照组,Ⅲ级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91±5.83)分、(38.53±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411.18±21.19)m、(319.14±27.9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他汀类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阶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有资料表明,他汀类药物有着良好的抗炎、降低脂肪等效果,可将动脉硬化进展延迟,提高疗效,且该药物可保护心肌[1],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减少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29±6.91)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病程(5.19±3.34)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5.13±6.73)岁,病程9个月~10年,平均病程(5.06±3.4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以临床标准治疗为依据给予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抑制剂,另外,还需给予强心苷、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取普伐他汀(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56)2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经治疗三个月以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并进行比较。心功能分级[2]:采用NYHA分级法分级,Ⅰ级:在日常活动中,患者未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Ⅱ级:在日常活动中,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症状,其中包括乏力、呼吸困难等;Ⅲ级:低于日常活动时,患者也存在心力衰竭症状;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安静状态下也有心力衰竭症状。

左心室射血分数:利用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的心功能,并将左心室射血分数计算出来。

6 min步行距离[3]:于空气流通、安静地方进行,统计患者6 min的行走距离,通过两次测量,计算出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上看,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Ⅰ级患者分别为8例、1例,Ⅲ级患者分别为4例、12例。由此可见,观察组的Ⅰ级患者高于对照组,Ⅲ级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

2.2 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实验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91±5.83)分、(38.53±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分别为(411.18±21.19)m、(319.14±27.93)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实验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实验比较(±s)

组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分)6 min步行实验(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6.32±3.4842.91±5.83319.52±25.34411.18±21.19对照组36.19±3.1438.53±3.21319.12±27.93319.14±27.93 t0.004.690.0016.23 P>0.05<0.05>0.05<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治疗难度非常大的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释放较多的炎性因子,存在过氧化损伤,这些因素会致使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疾病恶化。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能够取得理想疗效,可将患者疾病进展延缓,控制死亡率,促进患者缺氧状态、心肌缺血症状的改善[4]。

他汀类药物对患者心脏功能可起到保护作用,降脂效果显著,同时可促使心肌反应减少,促进心肌代谢的改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有很多优势,可将心肌细胞肥大现象改善,就心肌细胞而言,胆固醇含量与心肌功能存在较大关联,胆固醇越高,越会影响到细胞膜功能,他汀类药物能够将胆固醇含量降低,促使细胞膜胆固醇量减少,另外,该药物对新生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对纤维化消退可起到促进作用,使患者心肌的舒张能力、收缩能力改善,效果显著。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对炎性因子有抑制作用,可促使缺血心肌氧自由基的改善,抗氧化效果显著。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实验均有明显改善,表明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对缺血心肌有改善作用,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可以被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否则可能诱发低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卢秋平.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4):36.

[2] 江继英.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9):7-8.

[3] 徐利霞.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248-249.

[4] 王学海,朱晏萱.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讨论[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6):2141-2143.

R541.61

B

ISSN.2095-6681.2015.06.099.02

猜你喜欢

射血步行左心室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魔方小区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步行回家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