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澳志·艺文志》所载中文文献留存状况研究

2015-10-13史一辉

人间 2015年15期
关键词:书目青岛市状况

史一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胶澳志·艺文志》所载中文文献留存状况研究

史一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胶澳志》是民国初期编纂的一部重要地方史志,其中的《艺文志》则辑录了纂修者赵琪、袁荣叜等人所见的当时的地方史料文献。这些文献材料对研究地方史,乃至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时代已远,历史变迁,这些文献,尤其是其中的中文文献的留存状况需要我们再做考察。这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胶澳志·艺文志》;中文文献;留存现状

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命名为“胶澳商埠”,即是后来的青岛。《胶澳志》亦由此得名。1927年,由胶澳商埠局组织,赵琪主修,袁荣叜总纂,唐廷章、马天徕参订,开始修纂《胶澳志》。1928年10月书,12月,分别由青岛华昌印制局和胶澳商埠局铅印出版,每套线装本共十册,12卷。这是解放前青岛市编修的唯一一部地方史志,也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城市的志书”①。《胶澳志》的十二卷,每一卷都从一个方面,保存了原始、珍贵的青岛地方史料。在这十二卷中,卷十一《艺文志》一卷,无疑是从文化的角度记录了青岛地区的文化沿革,可以说,是一部青岛近代的“文化断代史”,值得我们详加探究。而如今,经历了近代史的动荡和时间的流转,艺文志所载的文献的留存状况至今尚不明确,需要详细的考察,以便对地方文化加以保护、研究。

一、《胶澳志·艺文志》

据《胶澳志·重刊序》的记述:

《胶澳志》始修于1928年,为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由国人所纂修的青岛第一部官志。该志记述了青岛开创30余年的历史,尤其是详细记述了青岛被德、日两国侵占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概况。该志体例较完备,规模宏富,资料翔实,详今略古,对研究青岛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志因出版年代久远,目前所存原本较为罕见。②

这是对《胶澳志》所做的极为精当的论述,体现了《胶澳志》对于青岛地方史研究的意义。

《胶澳志·艺文志》共有3篇子目。分别是书目、文存和金石。书目篇有一个序,序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官修《胶澳志·艺文志》的由来、体例和辑录的内容;书目则包括了文献目录和文献的相关信息,涵盖了书名、出版年月著者姓氏、册数和内容四个方面,有书籍和文章两类,包含甲部分汉(中)文书目表、乙部分和(日)文书目表、丙部分德文书目表、丁部分英文书目表四种语言的文献,还附有英文、德文和法文的杂志文献;文存则全文收录了几篇对胶澳地区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文章;金石部分则记录了胶澳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调查书目篇中中文文献的留存状况,由于《胶澳志·艺文志》是没有断句的原始文献,我们要做文字上的梳理。对于除书目中中文文献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我们做如下处理:序和文存都是原文誊录,没有调查的必要;书目中中文以外的文献,已有相关研究论文③发表,不再重复;金石部分也不在我们调查之列。

二、《胶澳志·艺文志》所载中文文献的留存现状

《胶澳志·艺文志》辑录了64部中文文献。我们调查了国家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和青岛市史志办,得出的调查结果是:30部文献在藏,6部文献亡佚,28部文献留存状况未明。国家图书馆藏有24部文献,青岛市图书馆藏有8部文献,其中有5部文献两处皆收。有部分文献的复印件保留在青岛市各区的地方史志办,其中的3部文献资料两馆未收。现将文献留存调查结果汇列如下:

国家图书馆:

1、鲁案善后月报

2、鲁案善后月报特刊

3、鲁案善后月报特刊

4、鲁案善后月报特刊

5、胶澳商埠行政纪要续编

6、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

7、华会见闻录

8、青岛全书

9、胶澳公报

10、民国时期铁路史料汇编

11、国家图书馆藏近代统计资料丛刊

12、民国史料丛刊

13、山东问题汇刊

14、青岛概要

15、青岛市观象台参加第二届万国经度测量成绩报告书

16、接管胶济铁路纪

17、清代民国调查报告丛刊

18、即墨志(许铤;杜为栋)

19、即墨县志(尤淑孝;李元正)

20、即墨县志(林溥)

21、胶州志(康熙版)

22、胶州志(乾隆版)

23、胶州志(道光版)

24、黄宗昌《崂山志》注释

青岛市图书馆:

1、鲁案

2、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山东悬案细目协定,

3、山东悬案细目协定

4、青岛全书

5、青岛概要

6、气象月报,第二卷1-12期

7、胶澳商埠观象台参加万国经度测量成绩报告书

8、即墨县志,即墨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即墨市志办:

即墨列女志,复印本。

胶州市志办:

州志别本

胶南市档案馆:

灵山卫续志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胶澳志·艺文志》所载文献的留存状况是仍待改善的。虽然许多参考价值较大的重要文献得到了保存,但已经有一部分的文献亡佚,还有一部分文献的留存状况未知,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寻访力度,使《胶澳志·艺文志》所载文献的留存状况彻底勘定。在《青岛市志·方志志》中,对青岛地区的方志做了详细的访查工作,对部分地方文献也有所考辨,其中的一部分文献就是《胶澳志·艺文志》中所载的文献。在《青岛市志·方志志》中,张宾雁的《胶州志前编》、王葆崇的《胶志补正》、张群雁的《胶志疏补正》和王葆崇的《崂山金石目录》4部书都有明确的文献说明,但没有注明留存状况。我们在文献查找中也没有发现这4部文献。

从《胶澳志·艺文志》文献本身来看,有以下特点值得注意。第一,《胶澳志·艺文志》辑录的文献详今略古。在全部64部文献中,有40部文献是切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资料,占到了全部文献的63%,比例相当之高。这和编纂者的编纂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艺文志书目篇,编修者记道:“不惟关于艺文,亦有裨于政事,兹故采集既往之著书立说,编为书目表。”④可见,艺文志在编纂之初,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裨益政事,所以对于时代相近的资料详加汇编。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内容介绍上,同样详今略古。40部与当时关系密切的文献,只有3部没有文献介绍,占总数的8%;而24部年代较远的文献,有14部是没有内容介绍的,占总数的58%。第二,部分文献在修纂《胶澳志》的时代已经难以考察,情况不明了。总共64部中文文献,共有17部没有内容介绍,占总数的27%,这已经是不小的比例了。很可能,在编修《胶澳志·艺文志》时,编修者所见到的文献已经很有限了。部分文献虽然编入了艺文志,但是编修者可能没有见到原始文献,只是根据旧有的文献材料,了解了一个大略的情况,就直接誊录了过来。所以,可以说,早在艺文志修纂的时期,文献的亡佚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现存的文献中有19部文献是青岛市地方所无的,针对这一情况,鉴于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考虑引进这批文献,作为青岛市地方的文化资源保存、共享。

2、明代万历七年修订的、现在可考的最早的《即墨县志》在北京图书馆存有孤本。这部文献的价值极大。可以考虑将其复印,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保存。

3、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尚有28部文献的留存状况不明。这些文献也各有一定的价值,建议对其进行寻访,落实其留存现状。

4、有6部文献已确认亡佚。建议在寻访文献的过程中,继续仔细斟寻,全面考察各类现存书籍,争取辑佚佚文。同时扩大搜寻范围,考察类书、丛书。也可以加大从民间寻访的力度。

5、从调查结果来看,地方史志文献在青岛市的相关研究机构保存较好,其他领域的文献需要加大访查力度。

6、建议将《胶澳志·艺文志》所载的文存部分整理汇编成册,收入地方史料文集。

7、建议将《胶澳志·艺文志》书目部分所载的各类中文文献进行校刊,整理保存。

注释:

①《青岛市志》,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②《胶澳志》,青岛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③韩威:《民国〈胶澳志·艺文志〉中的西文文献》,《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2期

④《胶澳志》,青岛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本文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298

I209

A

1671-864X(2015)05-0040-02

史一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书目青岛市状况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弄月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近10年我国啦啦操研究状况及趋势
安全感,你有吗?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