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
——来自“安徽省施村”的调研

2015-10-13左静

人间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调研农民

左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6)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
——来自“安徽省施村”的调研

左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6)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城市化发展进程,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地不断被征收。目前我国正在掀起关于“合村并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潮,这种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统一规划居住和服务设施,合理布局产业,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组建而成的新的生产生活的共同体。这种新型农村社区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施村进行调研,以社区理论与实务为理论基础,总结出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一些展望。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安徽省施村”

一、背景分析

“社区”一词,是由费孝通等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方语言翻译过来的一个词,而随着国家推行“社区建设”等工作,这一词又被赋予了一个明确的特定的含义,特指我国城镇地区集居住、服务、治安、福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管理机构和组织;而农村社区又是指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国家推进的“合村并居”这种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产生的,是各种政策,制度等推进的社会改造项目。

新型农村社区的推行对于农村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其好处在于:第一,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的经济增长;第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而其弊处在于:第一,侵犯了农民的土地产权以及其他权益;第二,合村并居后农民入住新社区生活成本提高,而失去土地又使得他们的生活没有了保障,从而加剧了农民的失业问题;第三,随着城市产业的集聚,给乡村环境带来了影响,使得污染加重。

本次选取的调研对象为安徽省的施村,该地区为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积极对民居进行拆迁,并且选取新址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之后,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而且该区位于台创园开发区,因此具有典型性。

二、关于“施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总体看来,施村的拆迁工作进行的较为顺利。但是拆迁前后生活的变化还是带来了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基本可以反映出如下的问题。

(一)社区内部治理体系混乱,新型农村社区缺乏有力治理力量

本次调研的地区位于台创园开发区内,原本几个村民组合村并居之后,村委会的内部体系方面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而新型农村社区之内又面临着台创园管委会、社区委员会、村委会几方面的管理体系,因此整个管理体系较为混乱。而且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遇到很多问题也无人处理,各方互相推诿,致使社区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

(二)社区内部出现较多生活隐患,设施滞后给农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通过走访调研,目前居民在新型社区中存在诸多不便,目前社区内部出现的比较严重地问题主要有:第一、消防问题,农民的居住空间比原来狭小,很多农民在楼道里面堆放垃圾,目前已发生几起火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隐患;第二、下水道问题,社区内路面不够平整,雨天道路积水很严重,排水不够通畅,这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第三、安全问题,安置房小区管理比较混乱,地处郊区,在调研过程中已发生几起电动车失窃案件,有的村民也反映小区门口的保安形同虚设。

(三)社区内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危机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时间短,社区周围没有大型超市,菜场,医院,学校等,农民的生活不够便捷,另外社区内部体育设施,娱乐设施等设施也不够完善,社区内部缺少志愿者,对于一些独居老人,贫困家庭的服务也有待加强。

(四)社区内部凝聚力不强,邻里关系不够亲密

该地的新型农村社区是由以往的几个村民组合并而成的,拆迁后组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周围邻居发生了变化。

(五)农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薄弱

施村目前农村社区农民的社区参与度还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当前农民的经济能力较低,文化水平也是有限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利益与社区利益的相关性,因此造成了农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程度比较低。

三、关于“施村”新型农村社区创新治理的对策

(一)合理划分权限,明确社区管理的各方主体

目前社区内部管理主体混乱,政府、自治组织、管委会等存在各方管理主体,因此要重新厘定好管理主体,实现治理转型,使得村民委员会重新回归群众自治组织的属性,淡化行政权力对于村委会的约束,使得村委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同时政府也要保持统筹农村社区发展的领导地位,创新领导方式,改进领导方法,为整个社区的发展统筹规划。只有各个管理主体,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才能保证农村社区得以健康发展。

(二)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区的财政补助,完善社区建设

政府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完善社区内部的配套设施,同时也可以吸引一些优秀人才到社区中来,再者通过财政补助吸引外资创办工厂企业为提升农民的经济水平,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内的公共服务,从而更好地建成一个和谐友爱的社区。

(三)加强社区内部的安全保障,使人们的生活有所保障

一方面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也要学习自救等安全急救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使得人们能够安定的生活。

(四)加强社区的凝聚力,积极提升社区的自我服务能力

农村社区得以长治久安的核心在于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的共同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的发展不仅依靠外部力量,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的内部力量,内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五)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积极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到社区的建设工作之中

社区的发展与社区内部的工作者也是紧密相连的,而目前社区内部的工作者不够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因此要对他们积极进行培训。另外也要积极引进更为专业的人才进入到社区之中,尤其是大学生村官,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也具有更加创新的思维。他们将会壮大社区工作者的队伍,使得我们的社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2]高鉴国.社区的理论概念与研究视角[J].学习与实践,2006(10).

[3]刘潜.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0).

F320

A

1671-864X(2015)05-0032-01

左静(1993-),女,汉,皖,在读研究生,硕士在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区治理。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调研农民
耕牛和农民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农民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