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觉画匠

2015-10-10森獴

新青年 2015年10期
关键词:瓦西里康定斯基瓦格纳

森獴

尼采、瓦格纳、莫奈、毕加索、达利、爱因斯坦、两次世界大战,思想的碰撞与肆虐的炮弹接连轰然于顶,最坚固的堡垒转瞬化为灰烬,最坚强的人也无法不痛哭失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精彩,脆弱,不堪一击……如果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可以失去,那么最终还有什么能留下来?就如“抽象艺术之父”康定斯基说的那样——是精神。

小瓦西里的世界充满了明亮鲜活的色彩,若是一群盛装打扮的妙龄少女站在他面前,一定是她们礼服上的颜色更让小瓦西里印象深刻。在小瓦西里眼中,颜色不再是衣裳、街道、建筑、山丘的附属特征,而是绚丽纷呈地,带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跳脱形式的束缚,直指着人心。

1889年,作为莫斯科大学的法律和经济学的学生,23岁的康定斯基跟随一个民俗学调查小组来到沃洛格达地区,当地教堂和民屋由内而外丰富大胆的装饰和用色霎时抓住了他的感官。于他而言,走进这样一件民屋,就如同一个活生生的人,冲破维度,走进了一幅色彩斑斓,如梦似幻的画卷。

如果说沃洛格达的体验只是激起了康定斯基对已有的绘画认知一丝潜意识的反思,那么对于30岁左右的前大学教授康定斯基,莫奈和瓦格纳毫无疑问地给了他无可替代的精神启发。莫奈带来的震撼还在悄然回响,康定斯基便迎来了古典音乐大师瓦格纳带来的又一次洗礼。音乐巨匠的作品与未来艺术家的心灵直接碰撞,无数色彩在康定斯基脑海中熠熠发光。

自30歲开始移居慕尼黑,康定斯基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学习和创作里。在这里,康定斯基不仅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更一步步地发展着他的艺术理论。他认为,一切的艺术作品都以表达内在因素为最终目的,如果没有精神内核,那么空有外在形式的作品不过是“赝品”。

1903年的《蓝骑士》是康定斯基早期作品的一幅代表作,画中不见清晰的轮廓,取而代之的是色彩勾勒出的模糊景色——身披蓝色斗篷的骑士随着白马在草色朦胧的山坡下疾驰,山坡之上一排橙色树木静静等待着与骑士的短暂相遇。如同这幅画一样,康定斯基早期的作品仍然在再现实物,但就如印象派一般模糊了轮廓,取而代之的是对色彩和动势,或者说内在情感的强调。

1911年康定斯基与朋友马尔克建立的“蓝骑士社”,以及次年发表的论文《论艺术中的精神》都直观地表达了他的艺术见解。前面提到过,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在于表达内在精神。而在表现精神内核的方式上,康定斯基无疑是热爱着色彩的,他认为,不同的色彩有着各自的属性,如“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可以用来表现一种“狂躁状态”。当不同的颜色独立或融合着相互作用的时候,表达出不同的冲突和情感。另外,感官之间有着相互联通相互作用的关系,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音乐和绘画的关系;又如看到一种颜色,我们也许会感受到相应的触感,就像看到沙丘一般的黄色的时候,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沙子的质感,以及干渴和灼热。康定斯基将自己的抽象主义思想理论地表达出来,在当时给一些具有先锋思想的艺术家带来了艺术的另一种可能。同时,在这几年里,康定斯基的画已发展到了可以完全抛弃自然事物的形态,而直接用无序的任意挥洒的色块和凌乱自由的线条所形成的冲突关系来表达情感。的确,他的理论并不能为当时的大部分人所接受,但一切仿佛依然顺遂而美好。

然而,1914年,一战的到来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轨迹,人们被迫划分阵营,康定斯基因此而结束了早已出现问题的第二段婚姻,并被迫回到俄国。在俄国的这段时间,也许是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康定斯基一度回到关于客观事物的创作中来,当然,这一时期的康定斯基先生依然坚持着抽象风格的画作。然而,俄国的创作环境对他来说越来越缺乏宽容和忍耐,1921年底,画家不得不再次回到德国,也带去了他的第三任妻子。1922年,康定斯基来到魏玛,成为了包豪斯学院的教授,虽然不能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作画,但至少,他又可以随心而画了。其画作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规则的几何图案,画面张力的表现日趋成熟,自此,我们迎来了大家所熟悉的康定斯基。

1933年,因着创作理念无法容于纳粹,康定斯基再次被迫离开,这一次,他来到了法国。由于大量画作被纳粹没收,画家迎来了创作的又一次高峰期。晚年的康定斯基,作品成熟,浪漫,多样而复杂。1944年,先生卒于法国,终究没有看到恐惧终结的那一天。

之于康定斯基,黑色代表死寂无望,白色代表静谧下的无限希望,黄色浅显刺眼,绿色安宁静止,横线、竖线、三角和圆也都自有意义。然而,也是先生告诉我们,抽象画,是感情和感情的对话,太过关注形式,反而影响了内在的表达,那么,让我们无需多言,无需解构,只是静静的来与大师对话吧。

猜你喜欢

瓦西里康定斯基瓦格纳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收藏康定斯基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演唱瓦西里的人
这是怎样的幸福啊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圣经》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