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5-10-10张振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建平资源型东北地区

张振

8月3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有关情况,并就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效和下一步措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创新创业、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发布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主持,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出席发布会。

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和阶段性成果

李朴民介绍总体情况时表示,自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10余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东北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企业生产面貌大为改观,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取得重要进展。

李朴民表示,去年以来,由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辽吉黑三省增速为2.6%、6.1%和5.1%,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上半年是7%,这三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都低于全国的水平。但也要看到,一些积极因素和发展动力正在积聚。今年上半年与一季度相比,辽吉黑三省经济增速分别出现了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开始回升或降幅收窄,总体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服务业、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平稳,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明显提升,综合判断,预计东北三省下半年经济运行将缓中趋稳,并有可能实现企稳向好。

六大措施为全面振兴

创造更有利条件

李朴民强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支持力度,努力为东北地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一是研究制定重要政策文件,并抓好贯彻落实。围绕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的130多项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把这些措施分解为76项重点任务,并配套实施139项东北振兴重大项目。到今年7月份,76项重点任务中,除15项常态化工作外,有20余项已基本落实,近30项取得重要进展;139项重大项目中,已竣工和在建项目80项,累计完成投资5676亿元。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东北地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林区垦区改革等创造条件,并促进东北三省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努力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着力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东北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和水利设施等建设;积极支持核电、火电、轨道交通、石化冶金、高档机床等优势装备“走出去”,并提出了26项支持东北地区创新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四是加强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积极推动沈阳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大连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编制和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组建工作等。

五是全面推进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六是按照“有进有出、奖惩分明、滚动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42个资源型城市,特别是21个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对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给予财力性转移支付320亿元。

三个维度看东北振兴工作

针对记者提出的近年的东北经济数据显示,东北经济好像仍然不是那么乐观的问题,周建平介绍说,东北振兴战略是2003年提出的,截至目前,12年过去了,成绩显著。尽管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现在碰到的问题和10年前碰到的问题截然不同。

周建平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东北振兴:第一,从历史的维度看,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对我国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做了很大贡献。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东北输出了大量装备、技术资料和人才,支援内地建设。第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目前东北仍然有一批国宝级的企业,比如大连造船、沈阳机床、沈鼓、一重等,这些企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第三,从发展的维度来看,东北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特别是东北的工业基础比较好,有一大批产业工人,而且都是非常熟练的、素质非常高的产业工人。大力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振兴,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推进老工业区等搬迁改造

目前全国共计有120个城市老工业区,其中有30多个在东北,面积大约55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有1500多家。针对这些问题,周建平指出,东北是我国老的工业基地,一些老工业区过去是设在郊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郊区变成城市中心地带,老企业给城市带来污染等问题。因此,按照《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针对“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工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区域进行搬迁改造。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搬迁改造指导思想并不是复制原来的企业,而是通过搬迁使企业能够在产业结构上、产品档次上有一个跃升。

此外,目前全国有450多个独立工矿区需要改造搬迁,急需搬迁改造的有130个,东北大概涉及50个左右。由于这些工矿区公共基础设施等服务跟不上,再加上资源的枯竭,接续产业发展比较慢,民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对此,周建平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试点等相关工作,在预算内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来支持独立工矿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尽快实施避险安置。同时,支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为转型和接续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继续推动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比较多,分布较广,多数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对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在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周建平说,资源枯竭城市在过去历史上作出很大贡献,随着资源逐步枯竭,陷入一种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7年开始与财政部、国土部一起,分三批界定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从2007年到现在,一共安排了987亿元转移支付。

作为资源枯竭城市,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发展的波动性比较大。以煤炭为例,上个月,5500大卡的煤价格降到约370元/吨,但是5年前卖到900元/吨、1000元/吨。量价齐跌的情况对一些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二是接续替代产业的问题。“可能在好的时候大家都拼命的发展,没有想到资源枯竭以后或价格变化一下子陷入困境,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不是太好,特别是接续替代产业里的产业链太短。”三是民生的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速一下来,企业矿区的收益一下来,地方财政税收就下来了。但是民生的支出是刚性的,这里面收支矛盾比较大。四是生态问题。因为开采造成的尾矿,包括堆的一些矸石山,包括地下水的污染和塌陷问题等等,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周建平介绍说,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我们根据这些城市的资源禀赋不同,一共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分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除了针对这四类城市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目标以外,下一步对资源型城市要构建五大机制:一是资源有序开发的机制,二是形成资源开采的价格形成机制,三是要形成资源开采生态修复机制,四是构建利益分享机制,五是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机制。为了落实五大机制,我们从今年开始着手研究,要选择一些城市或者省份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探索解决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

建立起切实体现人才创造价值的

分配激励机制

周建平介绍说,前不久部分媒体多次报道“东北人才净流出,每年流出180万人”。我们看到以后也进行了研究,觉得不够准确。权威的数据是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东三省的常住人口是1.095亿。2010年第六次普查和2000年相比,东北流出了280万人,流进了100万人,也就是说两个相比净流出是180万人。这180万流出不是1年的,是10年的,这样的人口外流规模和比例与中西部有些省份是相近的。

“但是,东北的人才流失,特别是企业的一些中高端人才流失确实是存在的。”周建平说。下一步在如何留住人才这一块,将会研究一些措施。要留住人才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共同的事业留人,二是比较适当的待遇留人,三是工作氛围留人。

东北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主要的抓手和切入点就是要建立起切实体现人才创造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能够把人的贡献和收益挂钩。否则的话,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都是空的。当然,留住人才不仅仅是靠待遇,可能还有户口落地问题、子女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等都要系统研究。未来的东北创新发展,没有人才是肯定不行的,没有一些领军人才更是不行的。

东北振兴将衔接俄远东开发

周建平说,东北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国境线,与俄罗斯合作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很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提出“欧亚经济联盟”,同时俄罗斯还提出大力开发远东地区。应该说这两个战略是相吻合的,趋向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中俄两国之间合作态势非常好,形成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经济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周建平表示,中俄合作将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大框架下,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尽快地做起来,把规划编制好,付诸实施。二是中国和俄罗斯2008年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其中规划了一系列关于中俄合作的内容,目前要尽快地将一些项目落实下去。三是把东北新一轮的振兴和俄罗斯提出的远东开发衔接起来。四是加强信息等平台建设,及时了解对方需求。同时,也要告诉对方,我国的优势是什么,以强化合作发展的基础。五是在区域之间的本币结算等方面加强合作,为金融提供便利,为合作搭建基础。六是将俄罗斯和我国东北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筹建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解决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

猜你喜欢

建平资源型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网络批注式阅读在Internet资源型学习中的应用初探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