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改委报告提振了我们的信心

2015-10-10洪毅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内生常态积极性

洪毅

听了徐绍史主任的报告,我认为很好,表示赞成。听完报告后,也给我们一些鼓舞,认为今年的经济有望完成今年的指标。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形势的发展还是有点担忧的。听了报告,对我们的信心有所提振。

新常态下,制约我们的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第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笼统的、大而化之地说经济总体面向好,我国的回旋余地很大,这个趋势没有改变。在经济常态下,内生动力到底靠什么?是不是养老、文化、旅游就可以代替我们的传统产业?实在说,这个拉动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这么的大一个国家,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巨大的。谁说买了一套房子就不能再买了,买了一辆汽车就不能换了?正因为是持续发展,不能认为是排浪式的,这一拨过去了,就不再考虑了。

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全国好几个地方实行了奖励政策,结果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不能看指标,要看绝对数。像北京,大家都知道,北京限号这么严格,买一个汽车很不容易,但是新能源汽车摇号很容易,但是摇上号之后很多人放弃了。这是什么原因?国家鼓励,地方也积极推行,生产企业积极性也很高,为什么绝对数上不去?像这样的问题应该研究透,因为确实没有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制约大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充电不方便,现在不要说城区的充电装置,就是国有大单位,有几个有充电桩?没有地方充电,老百姓买了汽车怎么办?如果给国有企业、国有单位都装上充电桩,在计费中给优惠,你看有没有积极性?现在一年的汽车产销量2000万辆,如果一部汽车按10万元计算是多少钱?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机会再放过,就会错失很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大家不要认为汽车是老掉牙的事。

再说手机,我们现在手机用户6亿人,电信部门的同志告诉我,平均三年更换一部手机,有同志说这个数字保守了,我国现在是最大的手机销售市场,但是我们中国有没有像样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国家有什么政策鼓励这类企业占领国内市场?现在一部手机都是四、五千块,就是1亿人一年换一部,是什么概念?对老百姓日常消费品的把握要立足于国内制造,中国制造,制造什么?要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现在日常消费品很多,但是一说起来都是洋品牌,如果中国人不能占领中国人自己的市场,你占领什么市场?我到非洲去,很落后的国家都排斥“中国汽车”,这就是我们中国要制造什么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要占领的市场。手机三年换代,汽车十年换代,如果内生动力长期不上来,我们长期跟在别人的后面,都是赔钱赚吆喝,我们说什么都是世界第一,但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我们不感到很惭愧吗?

第二,一定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际现在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各个单位党委和负责人的积极性。我认为国有企业这些年的改革成就是巨大的,千万不要自己自断左右臂。前些年我们为国有企业的下岗分流表示担忧,一个国家3000万人同时下岗,怎么得了,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好。很多外国的学者和专家、有关方面的人士交换意见,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为什么你们能够解决这么严重的问题?我说我们的人民好。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失业全家人在帮忙。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近亲属,哪一个没有下岗的,全家人在帮忙,在扶持。就像我们现在的教育,实际上培养孩子是一家人在培养,祖孙三代培养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我们可以应对很多困难,我们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要拿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一百年不动摇。新常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的新常态,没有经济发展,没有各方面积极性的踊跃,没有内生动力来鼓舞,我们怎么能够战胜各种困难?社会安定也好,民生保障也好,支援边疆也好,各方面都要钱的,没有经济发展我们支出靠什么保证?要把这些问题给同志们讲清楚,让中央、各方面、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明白现在我们面临的形势,只有全国人民齐心努力,各行各业齐心努力,才能解决我们的困难,使我们顺利地进入新常态下的正常发展时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猜你喜欢

内生常态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