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块化组织

2015-10-08赵飞艾春艳刘素清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学科服务

赵飞++艾春艳++刘素清

摘要 针对学科信息素质教育面临的人手紧张和内容建设等紧迫问题,提出引入模块化的组织形式,以利于提高备课效率,增强可定制性,扩大内容覆盖面,使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得以适应学科细分的形势和要求,深入有效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 学科服务 模块化设计

1 引言

信息素质,指人们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是目前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了解信息资源,学会并掌握检索、获取、管理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技巧,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密不可分,早在1987年7月,国家教委就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用户教育,培养师生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2002年2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再次明确指出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则是在信息素质教育的普遍基础上,针对某个或某些学科领域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开展更加专业和深入的信息资源推荐与技能培训。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两种: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课程教育通常包含较为完整的信息素养知识体系,内容全面但学科针对性相对较弱;而非课程教育以讲座和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具有时间紧凑、组织灵活、内容多样、主题相对独立等特点,譬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小时讲座,更加适合针对学科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2 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2.1 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情况

随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高校师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不再限于原有的大而全,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期望专而精,图书馆各类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的参与情况也不断地证实这一点。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2013年春季学期共有2330人次参加各类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学科化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923,所占比例超过80%。

从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形式看,随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逐步拓展和深入,走入院系和嵌入课程的学科化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在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开展学科化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北京大学图书馆2013年春季学期的83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中,46场是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超过了半数。这种形式的讲座,听课受众学科领域专一,讲授内容可以根据课程设计和需求调研进行灵活调整,因此受到了各院系师生的普遍欢迎、认可和好评。

2.2 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现实困难

l)学科的多样与人力的不足。

随着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向学科深入发展,针对性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文理科粗分已经不再适应院系要求,更不能满足具体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的要求。学科方向不断细化而开展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的人手有限,讲座需求激增使得人力十分紧张,而且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如何用有限的人手更多更有效地开展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成为学科信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急需应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2)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更新问题。

信息素质教育讲座面向全校各个学科,内容及其侧重各不相同,所涉及数据库数量众多,而各个数据库的平台、界面和功能却在不断更新变化,要讲授者必须随时掌握更新情况和最新动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信息管理与利用工具,也要求讲授者不断学习、试用和总结。每个讲授者凭一己之力难以面对多个方面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研究能够适应这种新情况的合理的合作机制,发挥团队作用。

3)课程的高重复性和合作共享问题。

各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内容却有相当一部分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譬如检索方法、文献管理和利用、论文撰写规范和部分数据库资源介绍等。讲授者分头准备、各自为战的原有备课模式产生了大量重复劳动,影响备课效率,不利于同事间交流,也不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而以小组或者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则有利于共享相同内容,避免重复劳动,大幅度提高备课效率。同时,共建共享内容的过程也有益于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

3 模块化组织形式的设计思路与实施

3.1 模块化的内容组织形式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指对一定范围内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的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划分并设计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对应到教学上,模块化设计是指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把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通过模块的优化组合来满足不同层次和目标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已经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上,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对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来说,教学形式主要是一次性讲座或短系列讲座或嵌入专业课的讲座,不具备常规课程的教学时间长度和完整构架,因此针对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特点,模块化设计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具体讲授内容中,选取能独立讲授的内容构成基本模块,从单个数据库介绍到某个检索技巧,从某款实用信息T具介绍到某项图书馆服务的利用等,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内容模块库,供讲授者按需选取,用不同的模块组成不同教案。而讲授者则根据需求从库里取出所需内容即可完成大体教案,花少量时间剪裁、润色、改动即完成教案的主体部分,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如图1)。

模块化内容组织形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相对独立内容模块不仅可以重复利用,也便于分享交流和任意组合,一次准备多次利用,有效避免了信息素养教育讲座的高度重复带来的大量重复劳动;其次,不同模块由熟悉情况的讲授者分头制作,集中了团队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使设计更有效,内容覆盖更多,更新更加及时;再次,模块化设计便于院系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讲座内容,讲座更灵活,目的性更强,更符合专业需要。endprint

3.2 团队化的人员组织形式

模块化的内容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契合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内容多样化的要求,但背后数量庞大、各自独立的内容模块库则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以有限的人力完成所有模块的建立和准备工作,需要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化的组织形式,使有限的人力组成一个相互配合、沟通及时、合作共享的教学团队,所有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分工合作完成不同方向不同内容的教学模块,通过共享机制构建覆盖面广的模块库。因而,团队化机制不仅是模块分工合作建设的基本保障,也能够使讲授者有时间专注于自己负责模块领域的发展变化,使各个内容模块更加具有深度和活力,同时也为讲授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有益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3 多元化的讲座组织形式

通过构建统一的内容模块库,也使得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具备了更好的可定制性。院系师生预约讲座时可以以菜单方式自由选择内容,无论是资源和T具的介绍还是检索技巧和应用案例,都可按需定制。而菜单外内容也可以再单独补充,并逐步添加进内容模块库中。同时,配合不同内容的定制,讲座的组织形式也可以进行更多形式的选择,包括不同时间长度、不同规模的专场讲座、答疑式的小组讨论讲座、上机操作的互动讲座、嵌入课程的配套讲座、嵌入学术讨论会的讲座等多种组织形式,都可以提供给师生选择,满足不同讲座受众群体的多种需求。

3.4 实施效果

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模块化组织形式,逐步完成了各种内容模块的共建共享,以团队形式完成了大量的学科化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在讲座数量方面,2012年春季学期图书馆逐步实施模块化组织形式后,信息素养教育讲座数量逐步增加,特别是各类型学科信息素质教育讲座的数量明显提升,不仅覆盖的学科更多,而且内容和形式也有增加和拓展,到2013年秋季学期为止,在全部信息素养教育讲座中所占比例已经由原有的28%提高到了43%。在参与人数上,参与者数量由2012年春季学期的745人次增加到2013年秋季学期的1807人次,在全部信息素养教育讲座中的占比由原先的49%提高到78%。而上述提升均建立在讲座负责人员仍然保持原有数量的基础上,这也表明模块化的组织形式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科化讲座的备课效率,大幅增加了图书馆讲座的数量和覆盖面,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讲座质量,促进了内容更新,更吸引人。

4 总结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众多学科在教学内容和开展形式上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用有限的人手满足师生的专业化需求,亟待研究改进。模块化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团队化的人力组织形式以及多元化讲座形式的尝试与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人力作用,节省大量重复劳动,扩大讲座覆盖面,提高备课效率,加强讲座的针对性和可定制性,满足师生的专业化信息素质技能需求。当然,人手紧缺这个始终制约信息素质教育学科化发展的难题,只有在资金和人力上切实加大对信息素质教育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使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块化设计学科服务
汽车装配工艺模块化设计研究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及策略研究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LED车内氛围灯设计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基于.NET的教务信息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