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5-10-08杨俊丽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阅读推广

杨俊丽

摘要 通过统计图书馆员专业图书的借阅量,调查馆员阅读纸质和数字化专业信息的情况,结合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图书馆员在专业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馆员专业阅读的策略,包括:培养职业情怀,推出榜样人物;加强阅读研究,拓展国际视野;加入阅读活动圈,关注图书馆界的博客、论坛;阅读高被引文献,学习高产作者。

关键词 图书馆员 借阅 阅读推广 专业阅读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阅读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伴侣。图书馆白诞生以来,就担负着收集、整理、保存人类知识信息和推广阅读的使命。尤其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图书馆更是肩负着指导阅读的重要职责,而作为阅读推广主体的图书馆员,更需有能够承担职业使命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不断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阅读是图书馆员职业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学界对阅读的重要价值研究颇多,对读者阅读、全民阅读以及图书馆如何促进阅读等问题尤为关注,而对高校阅读推广的主体——图书馆员自身的阅读研究甚少。本文从“借”、“阅”、“谈”三个角度,对馆员的专业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希望引起图书馆界对馆员的专业阅读给予足够关注和重视。

图书馆员专业阅读是指图书馆员为满足从业需要,而进行与工作相关的阅读,主要是指阅读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

1 研究视角

1.1 借阅统计

为统计图书馆员的专业阅读情况,我们借助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并结合办学层次、学科地域分布及个人开展调查便利程度等因素,调查了重庆大学等10个图书馆,以此作为样本,主要考察馆员近两年来(2012.9-2014.9)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图书的借阅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专业图书的借阅情况不理想。除西安石油学院图书馆有49位馆员借书外,多数图书馆的借书馆员人数不超过20人,总借阅册数也不多。图书馆员饱嗅书香,不少人却缺乏对阅读的新奇感而不愿借书;从借阅书目看,馆员借阅次数多的书多为业内名著、信息检索类教材等;除重庆大学图书馆外,其他图书馆的馆员均没有借过外文原版书。

1.2 问卷调查

除统计馆员借阅专业图书的数据,我们还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一步了解馆员的专业阅读情况。课题组利用2014年6月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科技查新研讨会的机会,以匿名方式问卷调查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现场发放问卷156份,回收119份,筛选出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63%。

1.2.1 纸质专业文献阅读分析

(l)期刊: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以其传播周期短、容量大等特点,备受研究者青睐,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作为学术前沿的主要阵地,反映着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调查显示,国内刊物中,排在前三位的“经常阅读的核心期刊”依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图书馆杂志》,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1%、86%、80%。但在“每期必读刊物”的调查中,仅有18人写《大学图书馆学报》,13人写《图书馆杂志》,11人写《中国图书馆学报》,其他刊物无人填写。

排在前三位的“知道的SCI/SSCI期刊”依次是: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rnationScience and Teclznology、Scientormetrics、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分别占总数的52%,39%,27%。但问及“经常阅读的SCI/SSCI期刊”,则无人填写。

(2)图书:经典图书是经历了时间筛选和过滤而沉淀出来、具有历史研究和保存价值的作品,其对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极具长远意义。调查所选的国内外图书主要参考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术著作高被引榜、国内外图书馆学推荐书目等。

调查显示,“阅读过的国内专业图书”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图书馆学通论》(蒋永福)、《图书馆学导论》(于良芝),分别占总数的80%、69%、60%。国外专业图书阅读率高的前三名分别是:《图书馆学五定律》、《杜威十进分类法》、《图书馆援助》,其他书目大多无人知道。

(3)《图书馆报>:报纸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记录者,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报》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图书馆行业报纸,既彰显了行业的实践性,又报道、探讨一些图书馆学理论问题,是图书馆员的精神家园之一,应该受到图书馆员的关注。

然而从调查可知,56%的馆员从未听说过《图书馆报》,86%的馆员不知道本馆是否订阅此报,10%的馆员表示知道本馆已订阅,但没能读到,3%的馆员知道本馆订阅,且每期阅读。《图书馆报》的阅读率不高反映了当前图书馆对馆员阅读的支持不够,每年给读者订阅的报纸那么丰富,却未能给自己的馆员订购一份专业报纸。

1.2.2 数字化专业资源阅读分析

数字化专业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博客圈、图书情报机构网站、数据库、论坛、信息门户、Lib-guides平台、项目基金、QQ群等。

从调查可知:①博客文章是图书馆员最喜欢的阅读对象,有68%的馆员认为博主灵动的文采可以激发自己的写作潜力,有89%的馆员认为博文阅读能使其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保持身心愉悦。②馆员对网络专业学术资源的阅读比较广泛,对中文数据库的利用率非常高,熟悉CALIS、CASHL系统,经常访问E线图情,能熟练运用基于Libguides平台,尤其喜欢参与“图社科基金奋斗群”,对小木虫基金科研论坛中的社科版访问频繁。

1.3 深度访谈

访谈的目的是对问卷调查的结果作进一步证实,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是否关注阅读?②能否列举出较熟悉的阅读资源?采访对象为33位分别来自全国不同图书馆的参会馆员,采访时间为每人20分钟,课题组将所有访谈内容全程录音,并把录音内容输入电脑,最后分组归类,见表5。endprint

以上33名馆员的访谈可分为两组:①阅读良好组。有6位馆员呈现出良好的阅读态势,阅读资源广泛,熟悉图书情报类的专业书刊,能熟练运用中外文专业数据库,关注专业外文文献,喜欢看《图书馆报》和逛书社会、《图书馆员》网刊等,具有一定的Libguides搭建经历。②阅读不佳组:有8位馆员仅仅会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有4人不熟悉IFLA、ALA、OCLC等专业机构,有21位馆员几乎从不进行专业阅读。

2 对图书馆员专业阅读的建议

2.1 培养职业情怀,推出榜样人物

图书馆职业情怀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阅读没有需求,在内心深处丧失了图书馆奋斗的目标,不想在专业上有所超越,或者根本不认同图书馆职业。正如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汤旭岩所言:“图书馆学不是显学,图书馆也不会夺目地存在,它们是喧哗世界里寂静的角落,但它们又是喧哗世界得以安稳的基石”。图书馆情怀,承载着多年来图书馆人对图书馆事业的执着追求,并通过一代一代的图书馆人不断传播开来。李超平女士也曾说过:“没有任何一所大学会开设一门叫做情怀的课程,世界上也没有一本教科书去书写情怀。或许,我们只能从一些具体的人身上去感受它的存在”。对于普通从业者,重拾图书馆职业情怀,就是阅《可爱的图书馆学》时的快乐与温馨,读《感动中国的图书馆学》时的感动与泪下,看《咱们结婚吧》里馆员苏青时的亲切与着迷……

利用强势传媒的广泛影响力,推广和打造图书馆员个人品牌,力争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能有图书馆人讲解“图书馆史”,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能有“中国最美图书馆员”的提名称号,在大型品牌文化活动如“汉字英雄”中能有图书馆阅读人士担当评委,在“中国大学MOOC”上能多共享一些图书馆员的讲课风采,在国际化领域能多一些像叶鹰这样的国外“院士”称号。

3.2 加强阅读研究,拓展国际视野

图书馆员不仅要进行专业阅读,而且要超越“匠”的职业层面,成为阅读理论专家和阅读发现专家。当前的图书馆事业亟需一批研究阅读的专家学者,这就促使馆员对阅读行为有专门的学术研究,不仅能够推动阅读、指导阅读、发现阅读,而且能够进行“阅读治疗”,使阅读与实践同行,与思考为伴,与研究相随。

发现和引进国外优秀前沿成果,并在引进和借鉴中创新学科发展的内在体系,是图书馆员审视现状和拓展未来的必然选择。馆员一方面要勇于将学术成果投向国外SCI/SSCI高影响力刊物,将自己的独特思想介绍到国外。另一方面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图书馆界的动态,熟悉领域内的知名学者,以及他们各自的学术成就和研究专长,以此寻找机会与其达成研究共识和合作,争取中国图书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显示度。目前武汉大学的邱均平团队、河南师范大学的梁立明团队等已是很好的典范,值得图书馆员学习和借鉴。

3.3 加入阅读活动圈,关注图林博客论坛

单个馆员的阅读资源是有限的,领域相近的馆员可以结合起来相互探讨,形成相对固定的阅读圈,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如: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的“馆员专业著作阅读”,东莞图书馆的“馆员同读一本书”,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让馆员像读者一样阅读”,澳大利亚的“馆员阅读挑战”和丹麦的“馆员阅读俱乐部”等活动。尽管单次阅读活动涉及的阅读内容有限,但开展阅读的体验和相互的交流,会在一定时期内引起馆员对阅读领域的思考,有些阅读议题还可能引起广泛共鸣,进而激发更深层次的延伸阅读。这些阅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员的精神生活,而且使馆员在体验阅读快乐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为全社会营造书香文化的积极阅读氛围。

图林博客论坛以图书馆为主题,传递着图书馆界的专业思想,并以其精彩纷呈的内容受到了图书馆员的极大欢迎。①博客:国外影响力博客主要有:美国的报道LIS动态的Library Iournal的In-foDOCKET和英国民间LIS社交组织#uklibchat。国内活跃的博客主要有:建中读书、程焕文如是说、西北图腾、暄喧轩、书间道、秋禾话书、超平的博客、Keven's Blog、图谋博客、图林老姜的BLOG、编目精灵等。②圕人堂QQ群:它是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的交流群,成员目前已逾千人。《固人堂周讯》综述固人堂一周交流信息,通过QQ群邮件推送对固人堂全体成员公开,同时通过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对社会公开,目前已发布50余期。③书社会:它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沙龙,里面不仅有图林老姜传播实时信息,还有众多专家老槐、Keven、书骨精、编目精灵、天河了了等与馆员间的回帖互动。④《图书馆员》网刊:它一直遵循OA的完全免费原则,文献绝大部分均来自个人博客和网络,尤其可贵的是,馆员只要在该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箱进行订阅,就可以享受《图书馆员》每两周免费推送的图书馆热点动态。

3.4 阅读高被引文献,学习高产作者

论文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在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当前文献单篇被引频次(CNKI)最多的是学者张晓林,发表于《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被引高达1125次;其次是学者范并思和胡小菁发表于《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图书馆2.O: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单篇被引为584次。这些被研究者反复引用的经典之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理论突破,值得图书馆员反复诵读和仔细斟酌。

目前发文量(CNKI)最多的作者是武汉大学的邱均平教授,多达625篇,这位计量学专家、科学评价学者,同时也是图书情报领域SCI收录论文的多产者(15篇),有效地促进和繁荣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其学术文笔值得图书馆员借鉴。

4 结语

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图书馆员专业阅读行为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进行。馆员专业阅读问题也不是“千馆一面”,而是因人而异、因馆而异。另外,馆员阅读方式是否改变,并不易察觉,还需要连续几年的统计、访谈和调查。这些后续问题将是本研究今后想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重点。正如刘国钧先生所言:“图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武器,图书馆员必须读书”。专业阅读为馆员带来的将是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全新思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阅读推广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