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晒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2015-09-29杜仲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要诀文君个性特点

杜仲

【作文欢乐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故事,演绎着世态百相、酸甜苦辣。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无外乎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他们之中,你最了解的是哪一个?他(她)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请以“晒晒我的家人或朋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写作斑马线】

我们应从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中选择一个最熟悉的人来写,并且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具体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审题小橘灯】

“晒”原意为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题目中“晒晒”也就是“展现、表现”的意思。我们要在习作中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要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并且还要采用动作、语言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全方位映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下笔闯迷宫】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你若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我们身边每个人的长相、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也是大不相同的。怎样才能在习作中充分地表现人物呢?先讲个故事:有个哑巴卖刀,他无法大声吆喝。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把刀搁在细铁丝上,稍一用力,铁丝断为两截而刀刃锋利如初。于是,大家争相购买,原因何在?因为事实能为他说话。我们写文章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要想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就必须从生活中选择并具体呈现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并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请看下面两个习作片段:

a. 文君是我的堂妹,今年5岁了,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胖嘟嘟的小脸,扎着两个朝天小辫。生活中,她的言行经常惹得大家忍俊不禁:暑假的一天,婶婶给小文君洗澡,她趁妈妈不备,把小电子报时钟扔进了洗澡盆。婶婶看见后直嚷:“文君,你怎么把钟扔水里去啦!”文君眨眨眼睛,非常认真地回答:“我要给小狗洗澡!”——原来电子钟能发出小狗一样的声音,文君想里面一定藏了一只小狗!婶婶捞出电子时钟,在她屁股上轻轻打了一下。

b.一天语文课上,老师叫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只见他思考了一会儿,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望着老师,抿了抿嘴唇,眨着他那双不算大的眼睛,透露出茫然的神情。他手中握着笔,不停地点着桌面,似乎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老师走过去说:“韩梦杰,应该怎么说?”他嘟嘟嘴,似乎是开口了,但是旁边的同学都听不见。老师又凑近了一点:“说什么啊?……”他握笔的手更紧了,一脸忐(tǎn)忑(tè)不安的样子。老师又大声说道:“请大声点——”韩梦杰皱了皱眉,大家以为他会说出来,可是只看见他的嘴像鱼一样吮动着,仍然听不见一个字音。“再大声点!”老师似乎都有些不耐烦了。这次,韩梦杰总算是出声了。

片段a写了表妹洗澡时把钟丢进水里的具体事例,表现了她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片段b则采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真实展现了韩梦杰同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表现了人物胆小、木讷的性格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表现人物,我们要谨记以下3字要诀:

要诀一:选——从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一个人每天的学习、休息等活动,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找到每个人的长处及他(她)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我们要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有意义的有闪光思想的平凡小事,以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片段a写表妹“丢钟”和片段b韩梦杰回答问题,都是生活中的能够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平凡小事。

要诀二:想——整体构思习作的结构布局。

习作一定不要急于求成,有的同学一看题目,抓起笔就写,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想写好文章,实际事与愿违。医治这种“懒想急写”的好药方便是叶圣陶爷爷告诫的“想清楚后再落笔”,最好在纸上列一个提纲,想清楚: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安排什么样的文章线索,采用何种结构顺序,以及对所选取的题材进行详略处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要诀三:写——把事件的发展过程及重点部分写具体。

著名作家李准说过,看一部作品是否成功,最好是数一数这部作品中有多少有意义的细节。具体是文章的生命,如果文章写得不具体,就像没有血肉的木乃伊。我们要在习作中一步一步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把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凸显中心的重点部分写详细,细致传神地描绘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举止。如片段b就详细展现了韩梦杰同学回答问题时由扭扭捏捏、没有声音到“似乎是开口了”、再到“总算是出声了”的过程,并且采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生动、细致地描摹了人物的外在言行,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

同学们,快快拿起你的笔,向大家晒晒你熟悉的人物吧!

猜你喜欢

要诀文君个性特点
陕建的“要诀”:无限扩充动能——国企党建如何“推波助澜”
我是警察
文君园内寻真情
如何进行初中德育教育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
提升魅力有要诀
“四要诀”上好公开课
到哪儿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