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涨价饥渴症”怎么治

2015-09-29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门票价格涨价门票

2014年底,中国186家5A级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达112元。2015年是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全国景区“三年不涨价”的解禁之年,很多景区已经提价或者明确涨价时间表。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从9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此举被舆论解读为“禁涨令”。

“没钱没资格看风景”的无奈现实下,联合整治为游客“争取”了一年,但一年后呢?景区的“门票依赖症”到底怎么治?公益属性与经济效益如何兼顾?

“吃饱”是刚需,禁令难抑涨价冲动

刘远翔(西北某省党委政法委干部)

当涨价符合景区和景区所在地利益代表——地方政府的现实诉求,以“禁涨令”为代表的行政命令和言必称他国低价景点的“公益属性”的口诛笔伐都显得无力。

让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政府以自己的税收投入建立、完善、运营和维护旅游基础设施,以该地人口来支撑全国甚至全世界旅游者低价或者免费享受,如何实现?

在砍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景吃景”的路径依赖,论及或落实旅游资源同教育、医疗相同的公共福利属性之前,还有大量功课要做。

在我国,旅游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在相对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就算不着村不着店,村民也知道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搞生态旅游开发;旅游是低排放的绿色经济,依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旅游业承载赚产值、盘活第三产业和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责大任。

但在地方政府“谁开发,谁获益”的传统模式下,人山人海的景区游览现状似乎表明中国旅游业的供给严重不足,但其实这种不足并不体现在景区数量上,而是产业链条缺失;而“没钱没资格看风景”的无奈,其成因之一是景区缺乏更完善的成本分担机制。

有评论很到位,没有工业或想转型的地区,本身就处于“贫困陷阱”中,自然要先让自己吃饱了,才能讨论道德问题。

在旅游还被当作一种发展经济方式的现阶段,让地方经济先“吃饱”和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并非不可兼得: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摊大以获取更大整体效益,拉低景区门票及涨价带来的收益贡献比重,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

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透明合理是关键

刘思敏(社会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景区门票涨价的根源是:产权责任制度的扭曲——不是地方政府“越权”的问题,而是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明确。

地区发展的差异——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更期待改善投资环境、升级经济体系;欠发达地区只能通过门票涨价这一较低级的方式直接谋求经济收益。

另外,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门票涨价的市场可行性。

在理想状态下,应将景区分为公益型、市场型、混合型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景区的门票价格需要区别对待,旨在形成产权安排清晰、责任归属合理的科学的景区门票价格机制。

对公益型景区应采取国家公园模式的门票价格机制,按照自然垄断产品的价格规律,由国家统一定价,并实行全额或差额财政补贴,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保护、开发、管理等费用,实行免票或者低门票价格。

对“无中生有”的市场型景区,应采取完全放开模式的门票价格机制,即:门票价格完全由企业自主决策,进行市场化定价。

对依托国有资源,同时也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发展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平中见奇”的景区混合型景区,要由政府实行市场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管理。

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收费模式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异曲同工:收费不是问题,涨价也不是问题,甚至涨多少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基础。

“用脚投票”是最好的纠错机制

李娜(背包客)

政府有“禁涨”的权力,景区有“变相涨”的方式,游客则有“用脚投票”的自由。

中国旅游有很多“病”,得治。门票虚高是其中之一。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公园门票占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0.2%~0.4%,而中国则为10%~30%。

早几年,有些古城基于“流量太大”的考量推出“门票新政”,旨在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客流。既然如此,那就“用脚投票”,一来成全景区管理者或运营方,二来国内旅游业现在正处在买方市场,在总体供给充足的众多景区中进行理性选择,是对门票价格只涨不落的形成机制的一种否定或者纠错。

肉烂在锅里也就算了,可是当不少国内旅游景点还在挖空心思想怎么涨价的时候,中国游客已经把票投到了国外: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游人数突破一亿人次,境外消费超过一千亿美元。

成本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却不高,这是国内旅游的最大问题。旅游产业链并非光秃秃,门票收入也不是唯一一环,住宿、餐饮、纪念品、文化消费都可以提振地方经济。

2015年初,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春节期间我国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占出游人数的比例超过60%。这个数字自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而来,但国内旅游业必须反思如何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舒适度、推出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否则,会把国人更多地“赶”到境外旅游。

届时,“门票经济”自然难以为继,而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各地发展计划也会深受其害。

为国民提供公益福利,国家应尽责

樊宇(国内媒体从业者,曾为驻美国华盛顿记者)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的国家。这一百多年来,美国公园体系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扮演的更多是服务者而非盈利者的角色。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度,景点门票更多的是按车收费。以大峡谷为例,一个家庭坐一辆车花费“入门费”25美元,买一张票就可以在7天内自由进出景区。以美国现在的最低时薪计算,底层收入群体工作几个小时的收入足以支付一张门票。

此外,美国的国家公园还出售定价为80美元的年票,可游遍300多个国家公园和纪念公园。更为体贴的是,这样的年票卡允许两人共同持有,家庭或者朋友之间可以共用一张卡。公园还有针对老人的优惠价格,军人和残障人士则是终身免费。

美国国家公园不靠门票创收,钱从何而来?美国目前共有59座国家公园,均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由美国内政部下辖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美国国家公园维持运行的经费主要由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国会预算直接拨款,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经费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或私人捐赠。

大峡谷国家公园每年享受政府拨款约3000万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支付正式员工工资。此外,公园从门票收入中提留80%,并从园内经营餐饮住宿和纪念品生意的商户收取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以招聘临时工和开展环保建设及宣传等特殊项目。门票收入的另外20%要交付公园管理局统一支配,用于补贴那些免费开放的景点。

猜你喜欢

门票价格涨价门票
我的专属门票
魔方小区
餐饮企业涨价有没有资格“任性”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十一”黄金周314个景区降价或免票
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猪肉涨价,与CPI无关?
N种涨价叫垄断
鸡蛋涨价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