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联合足三里按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的影响

2015-09-25郭华芳王翔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耳穴体质

郭华芳,王翔

(浙江省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东阳 322100)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痰湿体质者因其身体脂膏偏多,痰湿内蕴,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日久夹瘀,清阳不升,以致脑失濡养产生眩晕[1]。而痰湿体质是高血压人群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作为一种偏颇体质其具有可调节性[2]。因此,本研究通过个性化的耳穴贴压方法配合穴位按压,从调理体质入手观察其对高血压痰湿体质患者血压、血脂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入组80例高血压痰湿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因未能坚持采用干预方案,退出2例,脱失率为2.5%;对照组无脱失病例,脱失率为0.0%。本研究实际完成78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两组脱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1.000)。治疗组中女 20例,男 18例;平均年龄为(70±4)岁;平均病程为(7.17±5.08)年。对照组中女21例,男19例;平均年龄(70±2)岁;平均病程为(8.33±7.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 65~75岁,为原发性高血压,服用一种抗高血压药,服药时间≤10年,或新确认为高血压患者;②收缩压为(139~164)mmHg,舒张压为(90~104)mmHg;③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④中医辨证为痰湿体质。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干预前对患者进行血压和血脂的测定。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不变。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及穴位按压。

2.2.1 耳穴贴压

主穴取交感、肾、脾、皮质下、耳尖、降压沟;配穴取神门、肝、内分泌、三焦。

探查取穴,用 75%乙醇棉球消毒耳廓,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所选的穴位上,指导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每日按压耳穴3~4遍,每次按压5~10次,以有疼痛、麻热、耳部微红为宜。第一次取双耳贴压,以后取单侧耳穴轮换贴压,王不留行籽每隔 5日由研究人员更换一次[3]。若中途王不留行籽遗失或破损,应及时为患者更换。

2.2.2 穴位按压

采用点按的方法对足三里穴位进行 5 min按压,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

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评价指标

3.1.1 血压

统一采用计量合格的台式血压计,由研究人员定体位、定部位、定时间、定血压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和第Ⅴ时相。如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DBP。

3.1.2 血脂

使用美国PTS公司生产的卡迪克便携式全血检测仪(实用型),采用反射光度测定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K-S检验和Levene检验后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两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3.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及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SBP、DBP、TC、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SBP、DBP、TC、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比较 (x±s)

4 讨论

耳与脏腑在生理上、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了通过经络脏腑的络属关系,使耳与全身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相互密切维系,能敏感地接受到病变的信号,从而通过对耳部相关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3]。现代医学也证明耳廓有比较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组织,通过耳穴贴压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起到止痛、镇静、降压、调节内分泌等作用[4]。

4.1 耳穴贴压对高血压痰湿体质患者血压的影响

4.1.1 高血压与痰湿体质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说明了痰湿体质是眩晕产生的基础;而现代医者[5]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痰湿体质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相对重要。

4.1.2 耳穴贴压对血压的影响

耳穴贴压可以平阴阳,理气血,和脏腑,有助于提高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肌细胞、神经兴奋性和动作电位传导,从而改善周围血管的血流量,解除精神紧张,使血管舒张,以达到降压的目的[6-8]。另外,本研究所选取的神门穴镇静安神,交感可舒张血管,皮质下可以通过大脑皮质调节人体兴奋与抑制相对平衡,三焦通利水道,以助降压[9]。

4.2 耳穴贴压对高血压痰湿体质患者血脂的影响

4.2.1 痰湿体质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血脂异常在中医学属于“痰湿”、“肥胖”等范畴,常因脾脏运化不足,以致精气的新陈代谢失常,造成血中脂质过多,或脂质成分异常,发为血脂失调症[10]。常与肝、胆、脾、胃、小肠、三焦等水谷运化代谢重要脏腑有密切联系[11]。由于痰湿体质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较高,且管襻周围渗出增多导致了痰湿体质者的血液处于浓、黏、聚集的高黏状态,使痰湿体质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病理性的特征[12]。相关研究[13]表明痰湿体质可引起血脂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引起水钠潴留而增加血容量,加重高血压的形成。

4.2.2 耳穴贴压对血脂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耳穴疗法可以平衡机体的功能,调节神经,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机能,调动人体内脏的积极因素,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17]。本研究所选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使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加强机体对沉积脂质的吸收[18]。现代研究表明,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及胆汁的分泌排除,从而有利于胆固醇等以胆盐的形式由胆汁入肠道,再从粪便中排出体外[19]。此外耳穴中的内分泌、脾、三焦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改善痰湿体质,降低血脂的含量[20-24]。

4.3 结论

痰湿为高血压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子,痰瘀互结是高血压心血管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有更高的危险性。通过耳穴贴压可以改善患者血压、血脂,从而实现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1] 王东坡,叶超,陈婧,等.论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及其综合调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8):517-522.

[2] 杨晓翠,罗海明,姚春梅,等.高血压病痰湿体质者炎性标志物改变的初步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3,11(1):1-3.

[3] 王玲,吴华慧,孙婷,等.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42(2):121-122.

[4] 黄培冬,柏莉娟,姜云武.耳穴疗法临床文献调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49-50.

[5] 吴宏东,王琦,董静.高血压病体质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32(5):12-13.

[6] Mooney 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 and questions[J]. Health Community, 2006,11(3):37-41.

[7] 袁旻健,娄灵芝,章伟,等.耳穴贴压配合降压操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94-95.

[8] 张慧,杨思奇.耳穴贴压降压沟、三焦、肝区对血压变异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1,32(10):1388-1389.

[9] 冷俊艳,张霖玲,赵凌,等.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104-106.

[10] 刘桂荣,袁汝明.对高脂血症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5):33l.

[11] 余焯燊,伍洲梁,米建平.耳穴贴压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295-296.

[12] 王翔,沈翠珍.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4):9-11.

[13] 钱岳晟,龚艳春,李华,等.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61-63.

[14] 邱春复,韩光,铙俐俐,等.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特点及其在耳穴贴压治疗时的改变[J].赣南医学院学报,1996,16(2):88-92.

[15] 路平,齐鲁梁,王洪博,等.关于开展耳压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前期文献综述[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0):338.

[16] 蔡蕾,贾红玲.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8):190-191.

[17] 徐颖梅,杨丹红.耳穴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3,(9):700-701.

[18] 聂兵,党瑞山.足三里的应用基础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5):38-40.

[19] 孙阿娟,袁英,谢元华,等.电针足三里对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胃组织总 SOD、MDA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39-41.

[20] 王玲,吴华慧,于江宏,等.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26-1327.

[21] 祁鹏军.降脂代茶饮配合耳穴治疗血脂异常3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25-26.

[22] 刘海涛,朱文红,彭旭,等.耳穴贴压配合耳尖放血对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3):66-67.

[23] 夏菁,高扬,穆源颖,等.耳压降血脂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4):289.

[24] 谢远玲,徐斯宁,李洁菡,等.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对血脂异常人群干预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7):154-156.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耳穴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