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走向生本的四点思考

2015-09-24张劲松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9期
关键词:将球目标同学

张劲松

受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委托,笔者担任了2014年和2015年体育与健康(中职组)评委。评审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参赛选手无论在教案设计还是在说课、上课及答辩环节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有少数选手在践行“还学于生,突出生本”教育理念方面有待提高。

一、以生为本,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的目标,更要面对全体学生

部分参赛选手对教学目标有些共性表述,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掌握快速跑的知识;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形成正确的途中跑动作,使80%的学生能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

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的收获和发展。首先,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切忌空泛和“高、大、全”,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为好。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不仅要有“教”的目标更要有在“教”的基础上凸现学生“学”的目标,可将上述目标改为:1.理解快速跑是人类的一种“原始生存能力”,理解快速跑的实用价值是提高人的“移动速度”和“无氧耐受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体验“跑得快是一种实用和令人羡慕的能力”。2.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与探究较好地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能主动掌握几种适合本人特点的快速跑练习的方法。3.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自身及他人的练习情况作出较为科学和中肯的评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4.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练习,知道自己在提高跑速方面的天赋、潜力和存在的问题。5.懂得发展快速跑的能力需要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为自己确定一个可能的目标和训练计划。“使80%的学生能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那么另外20%的学生呢?他们怎么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不是让一部分学生爬上“宝塔尖”,另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采取“分层教学”等,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总之,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心中有学生的全部、眼中有全体学生,那么我们教学目标才有完美达成的可能。

二、以生为本,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在语言上要给学生以温暖:有位选手在上课中招集学生时一招手“过来!”(请大家过来一下!),“商量一下”(让我们商量一下,好吗?)育“体”的同时更要育“心”,有小卡片从凳子上飘到地上学生熟视无睹(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捡起),学生在运球时球从手中滚落到一边,一位评委将球挡了一下并将其递到学生手中(老师提醒学生:谢谢老师啊!)。

教学的常规,准备活动的安排,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量和强度的控制等都是老师要全面考虑的,在实施教学过程有可能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老师要随时观察,要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一位老师上篮球课时,让学生将球移开,但还有很多球在边上乱滚,选手显然没有关注这个细节,在后续的练习中让几名做示范的学生在“球丛中”穿梭而行,万一学生踩着球摔倒了怎么办?几位评委紧急叫停并及时将球移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细节的关爱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真正爱的必然。

三、以生为本,要真正体现辩证育人

一个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师会带着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能密切关注;对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学生,都能细心呵护。在学生情感出现障碍时,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因学生的某次练习失误而惋惜唏嘘,在学生闪光点出现时他马上给予肯定;因学生出色完成一项练习而振臂欢呼,因学生经过多次努力终获成功而激动流泪。更重要的是在出现难得的第一时,因势利导,让他们认识自身的能力,增强自信……一位老师在上“羽毛球”课时,让一位学生做“发高远球”示范,可能看到有评委在场,这位同学很紧张,第一次没有将球发到指定区域,这位同学越发紧张了,但老师没有责怪,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并对轻轻说了一句:“别紧张,再来一次”!并对其竖起大拇指(相信自己,你很棒!)周围的同学也在一旁攥起拳头异口同声地说:“加油!”这位同学终于成功了,老师与同学们欢声雷动。这份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使在场的人也受到了感染,多年之后这位同学、其他同学、老师,仍会回味无穷吧。

“爱”不是纵容。有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安排了耐久跑,但遭到了学生的一致反对,老师听命于学生而选择放弃。面对体育基础较差、日益增多的肥胖的学生不是循循善诱,不是因材施教而是随意送分等。殊不知:“吃苦是成人的门坎”,迈过这道门槛,在经历了生活艰辛和艰苦磨炼之后,才能尝到成熟之果。吃苦、意志的磨炼是生活的必修课,如果其成长过程中缺了这一“课”,就容易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中摔跟斗,甚至要用更多的教训来“补课”,执意享受“轻松”,结果在走向社会时反而更加“不轻松”,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提高,引导孩子们强化吃苦、自强意识,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以生为本,教师要保持着一颗进取之心

在“问题答辩”环节,少数选手对评委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对问题的解释甚至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明显感觉到知识储备的不足。

体育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起榜样和示范作用。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只有如此,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得心应手,引人入胜;才能见多识广,旁征博引。才可以面对学生数不清的“为什么”甚至是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能从容自如地予以科学、合理、清晰的答复。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要有集中反映教师本身的精神风貌,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观追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的教学风格。教师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知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习上的科学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命脉”,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使其出色地完成预期的目标。教师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会学生体育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还在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求知观。教师的这种敬业、乐业、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学生有着超出体育学科的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固然会受到学生的钦佩和敬慕,也在潜移默化中会“传染”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内课外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将球目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爱足球
小狗汪汪
地球接力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