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学科资源 促进课程建设

2015-09-23赵占国夏乐然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育人

赵占国+夏乐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近年来,云南师大附小以“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为基础、在学校“做人教育”办学理念(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的引领下,构建了国家、省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课程是办学理念实施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云南师大附小的课程体系重点关注如何以课程建设为主要抓手和实践载体,将“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做人教育”办学理念全面渗透到国家、省和校三级课程体系中。将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的方式,落实在国家课程、云南省课程、校本课程之中,真正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开发校本课程是打造学校特色和提倡教育个性化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对学校、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及素质结构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云南师大附小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主旋律,创造设置校本课程,促进课程校本化。

云南师大附小课程整合的重点首先是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根据学校师资条件和学生发展需求,对相关学科部分课程和教材整合,实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

其次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基础,梳理、提升、建设系列校本课程。例如,“小场地、大课间”少儿民族韵律操,少儿“小博士”评审,经典诵读等,将德育主题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对其加以规范化、标准化,成为一个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校本课程体系,并提出各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全学科资源

云南师大附小课程整合的做法与经验一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年级统一学科教材的整合。学校通过全年级教师教研讨论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或删减,适当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二是全学科资源的整合。学校开设的每一门学科都聚合于同一个教育整体,缺一不可。学校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同年级各学科教师就教材内容进行交流沟通,探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找准学科教学的空白,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与补充,使各学科资源,灵活地为同一个目标服务;使各学科从分散的相对隔绝、自成体系的小学科形态向一种综合的、联通的、互相紧密联系的大学科体系形态转化,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为例,学校将多媒体引入课堂,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的学习信息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整合为提高课堂效率找到了快捷、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