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后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5-09-23陶春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过程

陶春华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新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录教后感这一重要方式,深刻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记录教后感时不仅要总结专业发展、人生经历、个人觉悟、学生想法等,还要梳理教学过程,回顾教学细节。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促进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

一、总结成功经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记录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而促进教学全面发展。

例如,有效的教学能充分体现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究;先进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将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及时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弥补缺失

课堂教学永远达不到完美,教学活动总会有“得”有“失”,教师既要思“得”也要思“失”。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习惯和人格个性,不管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因此,教师要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失”,并将其记录下来,找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纠正。

三、捕捉灵感

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拓展课堂教学,利用偶然事件,打造精彩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产生灵感,而这些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灵感,就会使教学出现缺憾。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后感,及时记录并反思这些灵感,以促进教学。

四、记录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由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由于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对于这些见解,教师应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生活处处有哲学”这部分知识时,有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部分知识讲的是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第一目讲的是哲学离不开生活,第二目讲的是生活离不开哲学,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导。这一见解顿时拓宽了我的思路,课后我立即在教后感中进行了记录。

五、提高教学水平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坐下来静心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新的突破,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等。对于反思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记录、总结,以探寻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后感并不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或分析,而是教师从现有状态和水平出发,不断探索,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重视教后感,每一节课后都要记录教后感,这样才能积累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过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