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2015-09-23侯少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共同体历史

侯少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成为判断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学习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前提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一词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博耶尔提出。现在国内教育界基本认同学者张建伟的观点,他将学习共同体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二、激发学习共同体的活力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学习共同体在提高课堂效率上的积极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对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共同体活力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对此,本人就结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内容,谈一谈如何激发学习共同体活力,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1.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历史学科有其鲜明的学科特征,它所涉及的都是过去的人和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

例如,在教学“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直观的感知,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材料二北魏童谣日:“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材料三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历史并不遥远。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互动探究,充分激发共同体活力。

共同体互动探究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注重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自我展示。共同体成员以任务驱动的各个环节为线索,对互动探究的方法与过程进行探索,从而在互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将问题置于小组内进行探讨。问题解决后,小组成员要推荐代表进行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介绍思维的过程,其他学生要及时补充或质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评与引导,使学生形成客观、科学的结论。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保障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需要通过反馈来进行评价。作业是反馈的重要形式,所以教师要科学布置作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分层次,设置开放性问题。

例如,在教学“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这部分知识后,我提出了问题: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请根据所学内容,简要谈一谈你对他的看法。同时,我还根据问题设计了以下评价反馈表。

根据评价反馈表,学生马上就能对自己的答案作出评价,发现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综上,笔者认为,在教育形势急剧变化的今天,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始终是课程改革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共同体历史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共同体的战斗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新历史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