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兴趣的缺失与培养策略

2015-09-23王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新课改笔者

王军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并产生了很多困惑。对此,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爱学、乐学。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兴趣的缺失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这表明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定义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提不起兴趣,不愿去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茫然,从而阻碍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缺乏教学激情与活力,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行地理教材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不足,且远离学生生活,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对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兴趣的培养策略

笔者认为,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人手,一是教师角度,二是学生角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巨大动力。

1.重视导入。

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导入使学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且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城市布局”的相关知识时,笔者要求学生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居住区等,并让学生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规划。由于这一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创设情境,制造悬念。

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对此,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季风气候”相关知识之前,笔者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预测风向?这一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3.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教师要积极开展地理第二课堂,贯彻新课改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制作地理模型、编写手抄报、进行气象观测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激发兴趣。

总之,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兴趣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新课改笔者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