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曾是美第一个法定首都美国定都华盛顿的来龙去脉

2015-09-23季高发自美国新泽西州

环境与生活 2015年8期
关键词:费城议会国会

◎季高(发自美国新泽西州)

纽约曾是美第一个法定首都美国定都华盛顿的来龙去脉

◎季高(发自美国新泽西州)

美国早期首都费城。图为签署《独立宣言》的独立宫。

很多国家的首都,都是该国人口总量排前十的大城市,像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是该国第四大城;瑞士首都伯尔尼,排该国城市第五位;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排该国城市第七位;中国北京,仅户籍人口便排在第三位。而美国呢,根据其2013年的城市排名,60万人口的首都华盛顿只列第24位。美国人为什么不将首都安在大城市?这还得从美国的建国史说起。

迁都之乱

美国的诞生,通常从1776年《独立宣言》 签署算起,但当时还在与英国兵戎相见,直到1783年,英国签订和约承认了美国,北美殖民地赢得了独立,“首都应该建在哪里”才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美国人的观念中,议会在哪里,哪里就是首都。那时美国还没有总统,实际上也没有议会,只有议会的前身,叫“大陆会议”,后来改称“邦联议会”。直到1789年,邦联议会才让位于国会。

议会也好,国会也罢,总得有个能安定下来讨论大政方针的会议厅。1783年之前,议会设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有两次因为英军逼近而不得不颠沛流离;1783年,美国与英国仗打完了,议会竟还得迁来迁去,使得首都也流动了17个春秋。

费城是北美殖民地人民闹革命起家的发源地,18世纪中期,费城的人口超过百年老城波士顿,成了北美第一大城市——不过这个“第一大城市”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简直太寒酸了——区区2.8万人。而且就在这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草创之初,3.3万人口的纽约后来居上,夺走了榜首地位。议会在费城并不安宁,许多在独立战争中有功劳的民兵涌来请愿,要求补发军饷;邦联议员们要求宾夕法尼亚州议会下令,让当地的国民后备队来保驾护航,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却不买账,后备队也不愿弹压民兵。混乱中,只好第三次从费城迁都,议员们骑着马赶着车,相当狼狈地北上,来到70公里之外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就这样当了4个月的首都。

议会随后迁到了纽约,于是纽约成了首都,而且是美国第一个法定的首都——议员们在这里办了几件建国头等大事:通过了宪法;举办了乔治·华盛顿的总统就职典礼;美国第一个最高法院在附近设立;1789年3月4日,两院制的美国国会成立,邦联议会功成身退……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总算搭起来了。

不过,纽约只当了一年首都。1790年,国会又迁回费城,费城再次成了美国首都,这次,总算有10年没挪窝。虽然还是临时的,但议员们个个高兴,因为,一国之都漂泊无定的日子总算快到头了。

定都之难

为什么定都难?说到底,难就难在各方利益难以摆平。

1941年,美国决定在首都华盛顿市区以外建造国防部。图为位于波多马克河西岸的国防部五角大楼。从这里可以看到河对岸的华盛顿纪念碑。

北美有好几个城市列在议会定都备选名单上:纽约、费城,还有波士顿、巴尔的摩等等。谁不知道,首都设在哪儿,哪儿就能更方便地对最高决策层施加影响,让政策法规能够对自己有所倾斜?看看美国刚建国时期的疆域,可以看到,这个沿着大西洋海岸的不规则狭长形版图,北到新罕布什尔州,南到佐治亚州。北部各州坚持首都应该定在北方的纽约,南部各州不干,要求定都南方。双方有头有脸的大佬在大会小会上争辩了无数场,一直找不到让各方面都满意的方案。乔治·华盛顿虽然贵为总统,在南北争执时,却尽量保持中立,不愿一槌定音。

定都的难题,又交织进了更像一团乱麻的国家财政难题。

打仗一靠人,二靠钱。招募军人要花钱,购买武器弹药要花钱,军粮要花钱,运输也要花钱……美国独立战争打了8年4个月,钱从哪里来呢?差不多都是借的。向外国借,向富商借,向庄园主借。后来统计,外债是1200万美元,内债约4400万美元,而当年美国国务院全年的预算也才8000美元,也就是说,这笔债的金额,够国务院运转7000年!

新成立的联邦政府穷得叮当响,拿什么还债?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了一个发行新债券取代旧债券,再用债券抵税的办法来逐步偿还债务。这一方案受到北方各州支持,南方各州却强烈反对。汉密尔顿无奈之下,与代表南方利益的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谈判,直截了当地告诉杰斐逊,如果联邦政府不能还债,北方各州只好退出联邦。

国家刚成立就为债务而分裂,这个责任谁担得起?最终,南北双方达成了妥协方案,定都就成了交换的砝码:南方同意汉密尔顿偿还债务的方案;北方则同意将首都从纽约迁往南方某个靠近北方的地点,新建一座城市。

最后,新址确定在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多马克河畔,由河两岸的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各捐出一部分土地,作为首都的永久性用地。这是由国父之一詹姆斯·麦迪逊(他是后来的第四任总统) 和汉密尔顿,在杰斐逊做东的一次晚宴上讨论出来的。

在国会授权下,华盛顿总统在波多马克河畔画了一个圆,不,画了一个“方”:面积100平方英里 (约260平方公里) 的菱形区域,定名为哥伦比亚特区,不属于任何一州,只对联邦国会负责。华盛顿总统建议未来的都城叫“联邦市”(Federal City)。不过,1791年9月9日,国会决议将之命名为“华盛顿”,以向乔治·华盛顿本人致以永久的敬意。可惜他并没有看到首都建好,就于1799年 12月14日去世了。

华盛顿从1800年开始成为美国首都。这是市中心的国家广场,远处的圆顶建筑为国会大厦。

建都之殃

华盛顿是世界上第一个选定城址之后,专门设计建设崭新市区的近代首都。

华盛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正好地处美国东海岸切萨皮克湾的顶部西侧、阿巴拉契亚山东麓的余脉,四周丘陵起伏,森林环抱,一条玉带似的波托马克河穿城而过,连通了浩瀚的大西洋。

这一地区多属未开垦的处女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灌木和沼泽点缀于坡地之中。1790年定都后开始规划建设,总统聘请了在美国军队服务的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来主持设计首都建筑方案,选定了这一带的最高坡来建国会大厦。

经过10年建设,国会大厦的一翼建成了。1800年5 月15日,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指示内阁安排搬家,他给了政府各部一个月时间——到6月15日都要在华盛顿办公。他自己于6月3日抵达草创的新都。

政府搬迁,在当时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政府各部门总共只有126名(一说125名)官员和公务员。他们的私人物品由马车拉运,而政府文件、档案、办公用品,则从水路抵达华盛顿。

那时的华盛顿人烟稀少,全市只有379幢私人住宅,多是低矮小屋。商店和旅馆刚开始兴建,财政部大楼连影子都没有,白宫刚现出轮廓,国会大厦矗立在农舍之中,简直是鹤立鸡群。

纽约曾经当了一年的美国首都。图为位于纽约曼哈顿华尔街的联邦大楼,首任总统华盛顿在这里宣誓就职。

就在各部办公楼陆续拔地而起之际,1814年8月24日,英军再次打来,攻陷了华盛顿,虽然只占了一天,第二天就撤走了,但一天时间足够干很多坏事了:纵火烧了国会、烧了白宫、烧了各部办公楼。美国人只好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从头再来。

首都城区的建设都在波托马克河以东部分,那时人们觉得河面过于宽阔,不可能把政府部门安置到河西去。国会干脆于1850年通过决议,将当年弗吉尼亚州提供给首都的波托马克河以西土地还给弗吉尼亚州。首都华盛顿的面积就减为68.25平方英里(177平方公里),包括15平方公里的水面。

19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华盛顿差点儿再次遭殃。为了保卫首都,林肯就任总统之后一个月就下令调动军队在华盛顿集结。南北战争的头两年里,华盛顿是双方军队争夺的焦点,硝烟弥漫中,首都的教堂和宽敞一点的民宅中住满了联邦军队的伤员。南北战争后,华盛顿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840年,市区人口仅2.3万人,到1880年激增到17.7万人。

护都之策

或许,本文开头的问句要换个问法:美国为何不将首都建成最大的城市?

作为美国首都,华盛顿在城市职能上独具特征,与伦敦、巴黎和东京根本不同。历代执政者只想保持其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想都没想让它成为经济、商业中心,它也就没机会疾速膨胀。

总设计师朗方给美国政府部门和员工筹划的空间,在当时被讥为“大而无当”,100年后人们赞扬他挺有远见,而又过了半个世纪,人们反而感到首都的空间还是有点紧巴巴了。联邦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设在首都,大量国家级纪念堂、博物馆在市中心高度集中;这里还有176个国家的大使馆——今年7月又多了一个古巴,以及多个国际组织、行业工会、非营利组织的总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华盛顿的人口发展到高峰,1950年的总人口达80.2万人。这迫使美国国会在1952年通过了《首都规划法》;1957年成立了统一管理协调机构——华盛顿大都市区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区域内的环境、安全和居民通勤等问题;1962年提出首都地区规划方案:以市区为中心,向外伸出6条放射形轴线,沿轴线分布规模不同的卫星城镇或大型居住区。

华盛顿没有什么制造业或其他重工业部门,有人调侃说“首都唯一的工业就是印刷业”,各个印刷厂不停地印制各种各样的政府文件。此外,就只有服装业、食品业和服务性行业。上世纪60年代,全市只有500家私人企业,大部分还是小型企业;全市就业人口中工业职工仅占3%,而第三产业企业的职工却占全市就业人员的12%;就业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是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构的员工,比例高达53%。另有说法是,首都最大的行业是旅游业:上个世纪末,每年到访的游客有1800万人次,带动了旅馆、餐馆等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

美国虽然是“小政府,大社会”,但联邦政府机构总的趋势还是不断在膨胀,首都市区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却一直未曾上升,甚至略有下降。原因之一是,公职人员中有将近30万人居住在四周郊区,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并非首都的固定居民,为政府工作几年后,随着新总统上台、新内阁组建,可能离开首都另谋高就。在他们身后,又有一批新居民从别处搬来。

为应对迫在眉睫的世界大战,美国军方急需建造一座能容纳4万名员工和1万台车辆的新办公楼,军方把目光投向了一河之隔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1941 年9月11日,五角大楼破土动工,仅用了16个月就完工。

为应对迫在眉睫的世界大战,美国军方急需建造一座能容纳4万名员工和1万台车辆的新办公楼,军方把目光投向了一河之隔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1941年9月11日,五角大楼破土动工,仅用了16个月就完工。

19世纪,华盛顿是有轨电车的天下。1897年,华盛顿出现第一辆小汽车,但直到本世纪初,华盛顿人均拥有小汽车数量在美国仍处于较低水准,这应该归功于首都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对完善,虽然跟所有城市一样,也存在基础设施赶不上社会需要的落差,也常常出现拥堵,人们也在叫唤“出城难、进城难、停车难”,但总算保持了清幽之境的风貌。

在城市绿化方面,华盛顿也有一些特色。

托马斯·杰斐逊是第一位在华盛顿宣誓就职 (1801年) 的总统,他倡导在首都植树,亲自在主干道之一宾夕法尼亚大街种植意大利白杨,这条大街两边的树木后来更换过好几次,先后种植过椴树、橡树、槭树等。由政府拨款植树种花的传统延续到今天,据称每年要拨出3%的经费,用于街心公园和道路两旁的绿化。首都的公园和休憩地面积占市区面积的20%,人均绿地超过40平方米,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被人们称誉为“森林中的首都、草坪环绕的京城”。

普林斯顿曾经当过4个月的美国首都,图为当年召开“大陆会议”的普林斯顿大学纳苏大楼。

猜你喜欢

费城议会国会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广西作家地理·费城
一个议会的诞生
认识费城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机构强似人”:资政院对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
再议会计监督
费城的第一座总冠军
“娘子军”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