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养生学问多

2015-09-21刘倩玮

绿色中国 2015年9期
关键词:健脾百合食物

刘倩玮

暑夏的炎热慢慢退去,不知不觉已立秋一月多。秋季,指我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当我们伴着凉爽的秋风欣赏宜人景色的同时,切莫忽视了养生,很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身体健康,炎热夏季造成的损耗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因此秋季需格外重视养生保健。

秋季是个收获的季节,蔬果丰富,肉质肥美,但我们需控制住自己的食欲,注意适量摄入,防止大吃大喝造成热量过剩,从而引起肥胖。秋季的饮食保健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以清肺、补肝、健脾为主要内容,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宜温忌生冷。

进入秋季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干燥的空气极易伤损肺阴,此时就需要多饮水,保持室内湿度,维持体内的水谢平衡。多吃蜂蜜、萝卜、荸荠、甘蔗、梨、柿子、菠萝、香蕉、百合、银耳等含水量较多的甘润食物,这些食物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水分,预防口唇干裂、皮肤干燥、咽喉燥痛等症状,又能补养肺阴,防止身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

同时可多饮汤水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将进补物制成汤水食用更佳,如:萝卜排骨汤、百合冬瓜汤、鲫鱼豆腐汤、猪尾骨花生汤、板栗瘦肉汤、陈皮雪梨大骨汤、虫草花水鸭汤、绿豆莲子鸽子汤、冬菇紫菜汤、枸杞叶豆腐

汤等。

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同时立秋后的早晨喝碗粥能起到健脾补气,泻秋凉防秋燥的功效。秋季常食的养生粥有:银耳百合粥、山药薏仁芡实粥、红枣桂圆黑米粥、小米红薯粥、薏米红豆莲子粥、黑小米金橘粥、绿豆百合粥、瘦肉南瓜粥、鸭梨梗米粥等。

《黄帝内经》中记载:“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秋季主肺气,肺主辛味,如果肺气太过旺盛,则会伤及肝气,因此,秋季要少食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葱、姜、蒜、胡椒、八角、茴香、尖辣椒、韭菜等。也应少食炸麻花、炸鸡、烤肉、烧鹅等油炸肥腻食物,此类食物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胃中,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肌体适应秋季干燥的气候。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着改变,如食用过于生冷的东西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各种肠胃疾病,因此在秋季应多食温食,巩固人体内的正气,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同时秋季饮食易简不易繁,可多食用豆类等富含高蛋白的植物性食物,以增强肠道的活性,提高对肠胃疾病的抵御能力。

常言道“秋令进补,冬令打虎”,民间也有“贴秋膘”一说,但秋季的进补切不可盲目,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加以适当进补,避免出现无病进补和滥补的情况。

秋季的进补提倡以“清补”为主,所谓“清补”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清、素,而是强调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利湿健脾等功用,以达到补而不腻,益气滋阴的效果,宜食的“清补”菜品有:冰糖燕窝、木瓜炖雪蛤、芡实百合炖乌鸡、清蒸鲜鱼、桂花糯米藕、银耳炖鹧鸪等。

同时忌以药代食,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可将鱼肉、燕窝、核桃、藕、猪心、猪肺、乌骨鸡、龟肉、山药、蜂蜜等食材,辅以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中药,根据自身体质制成药膳食用,如:西洋参猪心汤、蜂蜜蒸百合、参麦团鱼、沙参养肺汤、橄榄酸梅汤、归参炖母鸡、石斛老鸭盅、归芪红枣汤等。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饮食常识中养阴防燥的原则应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初秋时为了避免高温,可以延续夏季晚睡早起的作息,从而预防劳气伤阴,同时按照晚睡顺应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进行睡眠养生。到了中秋和暮秋,就应该本着避潮湿、避寒凉的原则,坚持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集,早起以舒达阳气,使肺气得以舒展。据研究表明,秋季早晨适当的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而且秋季易出现“秋乏”现象,因此秋季早睡,正符合人体需求,而秋季的早起,则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这些都能缓解和避免秋乏。

秋季天气渐冷,且昼夜温差大,为疾病多发季节,因此应注意增添衣物,提高对疾病的预防。

秋季运动时间的选择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而定,通常来说,年轻人由于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体质体力较好,运动时间可安排在早晨或下午;中年人适应能力稍差,可在工作之后,身心比较放松的时间段进行运动;而老年人身体较差,应当选择在温度较高、有阳光的时间段进行运动。

猜你喜欢

健脾百合食物
百合:润肺止咳宜炒宜炖
健脾中成药 应该怎么选
百合,你买对了吗
吃百合,不得“百合病”
脾虚可用三芽茶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鸭蛋百合汤治慢性咽炎
食物也疯狂
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