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国有林场 奏响绿色华章

2015-09-21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5年9期
关键词:马尾松杉木林木

张志国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建国60多年来,该省林业建设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省内顺昌洋口国有林场、漳平五一林场更是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

今年8月中旬,本刊记者随“青山绿水生态脊梁——百家媒体百名记者进林场” 采访团走访了福建顺昌洋口林场、漳平五一林场,就林场的发展历程、功能作用、改革发展的典型、亮点、举措等进行了深入采访。

记者们所到之处,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纷纷表达对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的关注和期盼。50多年来,福建省的洋口林场和五一林场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谱写出一篇篇绚丽的华章。这是在党的林业政策指引下,国有林业工人呕心沥血在福建大地上构筑的一座座绿色丰碑!

国有林场长期坚持生态建设方向

洋口林场位于顺昌城关以南十几公里的洋口镇,四周郁郁葱葱。走进福建省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杉木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个小山包上,像等待检阅的队伍,在微风中展现出飒爽英姿。

成立于1956年的洋口林场,是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全国十佳林场、国家特色种苗基地。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奖状褒奖洋口林场。

如今,这里又新增加了一项让林场人为之自豪的事业:首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单位、首批划定国家储备林。除草、修枝、间伐、施肥,培育40年甚至更长林龄的杉木大径材,基地化建设国家储备林,让这个老牌林场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让大树满山、良材遍地的梦想成为可能。

而这,正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洋口国有林场里,在“一代半杉木大径材”区域,清一色20年树龄的杉木密集耸立,桶大的树干已经高达二三十米,而几公里外的一片“三代大径材”杉木长得更高,树皮灰里透红,树顶芽穗嫩绿坚挺,长势正猛。洋口国有林场场长张志才告诉记者,这些树木是长期选育的良种材林,该地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承担木材战略储备和保障生态是国有林场的重要使命”。

据了解,洋口国有林场先后于2012年、201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场,已经完成近4万亩的木储基地建设任务,给林区周边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直接为村民带来人均年收入3万元的效益,同时发挥了巨大生态效益。目前该林场计划在“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期内,每年新造1000亩、改培2000亩的杉木良种林来建设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并开展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每年实施森林抚育1万亩以上,并且已建成3万亩的大径材基地。

洋口林场场区的一个角落里,坐落着一座2层小楼,这里就是杉木组培苗实验室和生产车间。

“历经41年,林场完成了三代杉木品种的改良,科研成果至少领先国内同行10年。”在生产车间,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自豪地对记者说,“别小看这些玻璃器皿,里面的每一株小树苗都浓缩着一代又一代林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玻璃瓶中的小树苗是从第三代杉树上采下的组织器官,在实验室内通过植物的克隆技术,在培养基的帮助下,一株株继承了上一代优良遗传基因的树苗,一步步转移到阳光下、大棚中、大田里,最后遍布青山。张志才称,这一棵棵小嫩芽,将来就是一株株参天大树。

“林业发展,良种先行。”洋口国有林场的林业科研工作持续至今近60年,从未间断。早在1961年,洋口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第一个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协议,迈出了校场合作历程的第一步,由此开启了杉木遗传改良育种研究。

完成三代杉木品种改良、建立中国最大的“杉木种子基因库”、绘制杉木基因图谱……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良种选育和繁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现有杉木一代、二代和三代完整的育种群体,并建成全国种质资源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内容最丰富的杉木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全国各地不同杉木优良种质材料6000多份。

“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正是由于林业科研人员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奉献,历经三代杉木品种改良,福建杉木的遗传育种研究和应用持续领跑全国。

在福建省漳平市的东南隅,在戴云山余脉的博平岭连绵不断的丛山中,在蜿蜒的九龙江两岸和鹰厦铁路两侧,28万余亩郁郁葱葱的森林,形成浩瀚的林海,这就是福建省最大的国有林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

漳平五一林场,成立于1958年冬,创建之初林场面积仅有3万亩,是一个地处偏僻山村的山区小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如今,五一林场已成长为一个拥有森林经营面积28.3万亩,年产林木良种800公斤的福建省面积最大,在全国林业系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有林场。

50多年来,林场集体和个人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表彰,林场集体荣获县处级以上表彰91次,其中省部级表彰14次,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共同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入选首届“全国十佳林场”, 2010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木种苗先进单位”,2012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地处重要生态区位的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规模位居福建之最,也建设了国家木材战略贮备基地,已经累计营造森林19.81万亩。记者在该林场的梅水坑工区一个山坳看到,各种林木郁郁葱葱交杂混生,此地正在实施“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与模式”项目,目的是将森林多功能效益的理念和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技术相结合,实现科学经营森林和生态文明建设,该经营方案被列为2014年全国国有林场示范经营方案。

福建省林业厅国有林场管理局局长邱进清介绍说,福建省属国有林场一开始创建就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目的。福建省现有106个省属国有林场,大多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出于绿化荒山、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战略储备材等方面考虑,国家在地处高山远山、大江源头、以及水库、公路、城市周边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无林、少林及荒山集中连片地区,投资创建了国有林场。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福建省属国有林场建成了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商品林、未纳入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商品林的天然林合计310万亩,占经营区面积的51%,保育着96万亩天然林,保持了生物多样性,对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有林场转型增效的发展道路

传统的林场经营是靠砍木头过日子,但这种模式在福建较早就得到了改变。

洋口国有林场几十年坚持与高校合作进行科技攻关,成果显著,是全国首批“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全国“杉木种质资源主库”,建有杉木一代、二代、三代的完整育种群体,现有林木良种基地5000亩、试验示范林5000亩,至今已为社会提供杉木良种4.6万公斤,还提供杉木优良建园穗条100多万根,产生遗传增益价值达52亿元以上。同时,洋口林场的组培生产技术研发已经进入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阶段,年产达1000万株,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杉木良种育苗示范基地600亩,所育苗木具有生长快、材性优、抗病害等优良特性,亩产材积增益在20-45%左右。同时洋口国有林场重视知识产权战略,注册了“洋林”牌良种苗木商标,已获得“福建省知名商标”,品牌效益日益显现,靠伐木出售木材的传统经营路子逐渐改变,优质苗木和两种穗条等非伐木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已经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保障为主、产学研结合依靠科技实现转型增效的路子。

据了解,福建还有不少国有林场都先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建成了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三个国家级马尾松种质资源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以来,五一林场的科技人员坚持不懈地探索林木速生丰产的奥秘,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和改进生产技术。他们以提高林木良种质量和产量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林木良种的选育推广,特别是在马尾松良种选育及推广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并取得了卓越成效。先后开展了“马尾松定向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马尾松种子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杂交制种”、“基因库营建”、“室内种子园营建”、“子代测定林营建”、“示范林去劣疏伐”等科研活动以及《福建省马尾松定向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的6个子课题研究及马尾松高产脂、红心材优良无性系选育和高产稳产技术研究。 实施了“马尾松纤维用材优良无性系推广”、“福建省马尾松第二代遗传改良研究”等项目的攻关。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龙岩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漳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标准化贡献二等奖1项。

如今,五一林场有良种基地4639亩,其中马尾松一代种子园360亩、改良代种子园384亩、红心材高产脂专用型种子园235亩、二代种子园281亩,马尾松基因库640亩,杉木一代种子园65亩、三代种子园182亩,乡土阔叶树采种基地425亩,试验林2067亩。收集马尾松优良无性系875个、马尾松种质材料1500多份,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马尾松育种中心。林木良种选育朝着高世代、多品系方向发展,正在规划实施中的种苗产业化战略,已使林木种苗产业俨然成为林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五一林场注重林业科技品牌的打造。2007年五一林场成功注册“闽林”牌林木种子商标,林场的良种第一次有了“身份证”,2008年荣获龙岩市知名商标称号,2009年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为了抢占马尾松研究领域的制高点,2007年龙岩市林业局以五一林场为依托成立了龙岩市马尾松研究中心,加大了马尾松良种选育的科技攻关力度,中心科技大楼内设种子检验、种子贮藏、土壤分析、组织培养、病虫害防治五个实验室,林场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8年五一林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国家级马尾松种质资源保护库,意味着五一林场林木良种品牌效应将向全国辐射。

截止目前五一林场已累计向社会提供林马尾松林木良种8850公斤,平均遗传增益达15%以上,推广造林253万亩,累计增加社会林木蓄积929万m3,增加收益37亿元,五一林场马尾松林木良种已辐射推广至福建全省及江西、广西、贵州等周边省区,极大地促进了福建乃至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

效益。

福建省国有林场大多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分省属国有林场和县属国有林场两类。现有106个省属国有林场,全部为事业单位,1982年全省国有林场编制13693人,此后福建省较早对国有林场进行了改革,增强了生态保障功能和经营活力,并进行数次精简,编制数减少了36%;福建省有129家县属国有林场,原来称为国营伐木场,是五十年代初为了解决国家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要而建立的,后改为采育场,此次有109家纯国有和国有股权占51%以上县属林场纳入改革范围。

“与其他领域的科研不同,林业最好的实验室就是大山”。洋口国有林场原场长李寿茂说,作为林业科学研究、实验和推广的重要载体,国有林场进行着种苗、造林、抚育、管护等涵盖全林业的科研实验和成果推广应用。

“2016年6月将投入使用的南方(福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届时为福建、江西、广西、云南等地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提供2000万株杉木高世代优质良种苗,苗木生产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将实 现翻番。”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充满信心。

“几十年的过度消耗,大树、好树、优良成材的乡土树已很少了。”邱进清表示,从现有林子中优选一批中近熟林资源,建设珍稀树种、大径级木材国家储备林,就是着眼长远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洋口国有林场,看着上百亩的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每亩27株的杉木,郁郁葱葱,身高挺拔,长势旺盛。

“尤其是位于南山工区利用杉木一代半良种苗营造的杉木大径材示范林,经过2次间伐和1次主伐择伐后,每亩已出材20立方米。”该林场场长张志才称,现有林分保留株数每亩60—70株,平均树高21.6米,平均胸径30.4厘米,预计每亩出材21.6立方米。

而取得如此傲人成绩的秘诀就在于“定株选拔”。其对于新栽种的树苗,先采取正常培育、重点选优的方式,然后选择长势旺盛的优势木用油漆标注,实施定株经营。

“最为关键的是精细管护。”张志才表示,所有营林措施都到位了,才能培育出大径级木材。对此,林场有一整套细致严格的规定:1.8米以下侧枝全修光,每三年修一次;“储备目标树”实行重点施肥;间伐4到5次,以保证阳光充足,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据测算,经过10年培育,洋口国有林场已划定的3万亩储备林,蓄积量可达70万立方米,超过目前整个林场61万立方米的蓄积量总和。

从“两棵树”到“万木林”,从小嫩苗到参天大树,我国森林正在悄然改变。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将会看到“大树满山,良材遍地”的美丽景象。而这,也正是国家实施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的初衷和目的。

干部群众热议国有林场改革

由于历史原因,各地国有林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经济负担较重、经营区稳定问题严峻、基础设施较差、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中央6号文件出台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林场干部职工的强烈关注。

“国有林场的发展方向在于少砍树。”洋口国有林场场长张志才如是说,他这话的底气来源于洋口林场强劲的科研实力。该林场1961年就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协议,开始了校场合作,目前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我国目前惟一的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为全国各地林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质支撑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增值效益。张志才表示,中央6号文件关于“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重要力量”的准确定位,科学地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林场干部职工和林区群众的利益一致。

一些林场老职工跟记者讲述在国有林场的艰苦奋斗经历时,强调了林场的生态贡献。现年70岁的林场退休干部李寿茂认为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应该坚持良种繁育科技兴林,建设生态林场,使林场在做强做大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已经临近退休的生产科科长魏荣富关注林场职工队伍稳定和经营方向,他希望尽快将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拨款,落实职工事业编制问题,使林场专注于林业科研和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保障功能和社会效益。

在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干部群众也纷纷表达对国有林场改革的迫切心情。五一林场场长吴昌华认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环境生态保护要求,并且兼顾林区稳定,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自然及社会相和谐。一位林场干部则以日前台风影响的林区情况说明国有林场的生态效益:日前“苏迪罗”台风携带强风暴雨过境,林场附近群众的一些山地林木稀疏,溜方不少,而临近的国有林场地带树木密密麻麻“守土完整”,强烈对比下,不少群众还向林场工区反映,希望林场少砍树,维护家园生态安全。

据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此次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到2020年全省国有林场实现经营区总面积由目前的608万亩增长到650万亩,林地面积由589万亩增长到630万亩;森林蓄积量由目前的4500万立方米增长到5800万立方米;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

相关方案明确了省属国有林场培育和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发挥科研示范骨干作用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国有林场事业编制,完善国有林场监督管理体制,创新国有林场经营机制,强化林场社会责任,整合优化国有林场,完善改革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2015年中央6号文件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后,在全国各地国有林场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广泛反响。日前,福建省针对国有林场实际,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各项工作,转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6号文件精神的通知》,印制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宣传册,统一了全省林业系统对国有林场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福建国有林场在生态保障、森林经营示范、林业科学研究、木材战略储备和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重要的生态骨干基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林业科研教学基地、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绿化地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经济负担较重、经营区稳定问题仍然严峻、基础设施较差、人才力量不足等历史和现实问题,国有林场的改革日益迫切。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6号文件,揭开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序幕,今年7月,福建省成立了由苏树林省长担任组长的“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场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国有林场职工生计的大变革将在福建拉开帷幕。

猜你喜欢

马尾松杉木林木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什么是碳中和?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香樟树之恋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浅析林木育种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