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抄本中医药古籍的欣赏与修复

2015-09-19史宝友刘妮波王淼韩赫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抄本

史宝友 刘妮波 王淼 韩赫宇

摘要:抄本中医药古籍是珍贵的中医药文献,同时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物标志。抄本中医药古籍具有善本古籍的“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近些年来,对于抄本中医药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的研究工作有所进步;对于它的艺术美学价值的研究、整理及修复工作尚需进一步展开。古籍修复工作者应在加强中医药古籍修复工作实践的同时,重视其美学价值,以充实修复内涵。

关键词:抄本;中医药古籍;毛装;古籍修复

抄本古籍是指凡由手写而非版印的古籍。抄本中字迹工整的称写本,字迹工整而精致的称精抄本或精写本。抄本古籍分为普通抄本、稿本、绘本、彩绘本等;其中稿本又分为草稿本、清稿本及批校本、点校本等。在众多的抄本古籍中,抄本中医药古籍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者都收藏有抄本中医药古籍,它属于等级较高的中医药文献。现存的许多抄本中医药古籍中,都记载有古代医家对中医药学独特的临床经验和精辟的学术见解。因此,在中医药的教育教学、科研、临床等各项工作中,抄本中医药古籍具有极高的文献参考和文献研究价值。相对于雕版古籍(木刻雕版印刷的古籍)而言,抄本中医药古籍更具独特的艺术美学价值。

1.抄本中医药古籍的特色

1.1毛装状态,古朴自然

所谓毛装古籍是指天头、地脚及书脊的毛茬没有剪齐,纸捻粗装,有加简单封皮,也有不加封皮的。因此,毛装古籍不能算作是一种独立的古籍装帧形式。现存的抄本中医药古籍中,许多是以这种“毛装状态”存在。这种古籍虽然只是粗装的“半成品”书籍,但如果仔细审视它,就不难发现古人制书的精湛技艺、良苦用心,及存在于这种书的审美情趣。

首先,书的天头、地脚和书脊处的毛茬没有做裁齐的深加工。但如果用重物将书口处压紧,用棉布轻轻地擦几下,就可以看到书口处有亮光,这说明该书的书口非常整齐、纸张质地好,也说明该书在折页、码页、装订时的精细程度。

其次,看装订所用的纸捻。通常情况下,这种书的纸捻是用韧性较好的皮纸等纸张制成。一般的手本书(类似现代书籍,长度约25 cm,宽度约15 cm,厚度为1.5 cm,拿在手中较为方便,故称手本书),要用两条纸捻装订,书脑处(书籍穿孔、订线、订纸捻右侧的空白处)须打两对钉孔。将纸条折叠成约3 mm宽的小纸条,两边搓成纸捻,中间保持平整,然后把纸捻的两头穿过书脑处的两个钉孔,打成蚂蟥襻扎紧,涂抹少许浆糊后锤平。另外一条纸捻也同样处理。部分该类古籍是直接将整本书的书页、封皮、封底全部用纸捻钉在一起,纸捻外露,叫做明订捻。也有一些则是用纸捻钉全书的书页,在纸捻上、下两处涂抹少许浆糊,然后粘贴书的封皮和封底,同时也粘结了纸捻打结的地方,使其更牢固,一举两得。然后用重物将整本书压平。这种订法又称暗订捻。这样制成的书籍的优点一是结实耐用、耐翻阅;二是如果是书需再加工或修复,拆解整本书时,可很少触动原书书页纸张,其封皮、封底也可轻易地揭下来,能基本保持全书的原貌。可见古人在制书时构思的周密细致和工艺的巧妙。

1.2纸墨精良,字迹佳妙

毛装抄本中医药古籍的用纸用墨质地优良。此种古籍多以皮纸、宣纸等质量上乘的纸张制成,完全可以和雕版古籍中的官刻本、家刻本等精刻古籍的用纸用墨相媲美。例如,笔者修复的《彭氏医书三种》古籍,该书是一本毛装抄本中医药古籍,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其用纸类似古代文牍用纸,色彩自然淡雅,质地细腻,厚而坚韧;帘纹不明显,光洁匀净,硬而不脆,以手抚之柔润可爱;着墨着色效果极佳。

是书以馆阁体蝇头小楷抄写,天头、地脚比例适当,每行字的字体非常整齐且无栏格。从整体上看,墨色温润如漆,落在微微泛黄的古纸上,黄、黑分明,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全书用字为当时的标准字体,讹误字极少。每一字均端庄秀丽,书写工整,笔画柔媚而不失劲健,颇具书法功力。

1.3叙言完整,句读精当

《彭氏医书三种》在修复之前,其封皮已有2/3的破损丢失;叙言页已被撕裂,且污损较重。但难能可贵的是,叙言页竟无一字缺失。叙言虽仅400余字,却将叙作者与该书作者的相识过程、所处的关系、编书缘起,以及是书作者的职业操守、道德修养、中医药学的临证水平等等都介绍得非常明了,充分显示出该叙作者优美的文笔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叙言以小楷或行楷,或草书写就,墨色沉厚,气韵生动。通篇一气呵成,无一笔苟且;行笔似连似断,如行云流水,神采飞扬,奔放而含蓄,热情而稳健;每一字运笔又如刀雕斧凿,苍劲有力。全篇作品虽不属于书法的佳妙之品,也应视为上乘之作。在叙言结尾处有“道光十五年岁次旃蒙协洽郏郧济远斋史学光拜序”和“古纲阳徐统藩书”的落款,及“徐统藩”名的白文印和“字屏之”字的朱文印印章各1枚。两方印章以小篆刻成,形圆润而色殷红,古朴大方、安静雅致。恰如全篇叙言的点睛之处。印章与字迹,一豪放,一优雅,二者相映成趣。从落款也可以看出,该叙的作者与书写者分由两人完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校点句读非常精细、恰当。全书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方剂都做了仔细的句读;在每条方剂的每一味中药之间,也做了标准断句。使用的红颜色依旧鲜艳、牢固,用水清洗亦无洇染。而且是用标准的圆圈点画而成。这一点正如序言中所言:“内论女科、论杂症、论外科,分阴阳,辨虚实;调理之说,敷药之法;条条各有至理。反复披(批)阅,不能释手。知先生救世之苦心尽发于是书中矣!”由此可见,是书的作者、批阅者、叙言的作者及叙言的书写者,都是在尽心尽力而为。

2.抄本中医药古籍的修复

毛装抄本中医药古籍属于珍稀古籍。在修复之前,必须绝对有修复好并不出一丝纰漏的把握,在修复实践中所使用的修复材料及技术、工艺等方面均有别于其他装帧形式的古籍。制定修书预案、建立修书档案,修复时的每一道工序等都必须做到审慎周密、精益求精。

2.1严格遵守古籍修复原则,保障古籍载体和文献信息安全

修复任何一部古籍,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保障古籍的安全,必须遵守各项古籍修复原则。在具体修复实践过程中,抄本毛装中医药古籍的修复难度大、工艺复杂。对其使用的修复纸张、浆糊种类,书页的清洗方法、清洗用水,个别书页是否托裱、浆糊的黏稠度,以及确定为何种装帧形式等,都有严格要求。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修复后整部古籍的坚固性、耐翻阅程度、艺术审美性及文献内容和文献载体高度安全。

2.2制定周密的修书预案,建立真实的修书档案

修复毛装抄本中医药古籍时很容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制定严谨周密的修书预案是非常必要的。修复之前必须考虑到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通常情况下此类古籍的文字、绘画(特别是彩绘本)等使用的墨色在施水清洗时多不会发生洇染、跑墨。而那些使用红、蓝等颜色印刷了栏格及书写有批注、句读符号的抄本古籍,在用水清洗时,应格外重视其有无洇染现象。整部古籍的破损程度,书页霉损、絮化情况,用何种清洗介质、清洗方法,以及配纸等问题都应当有所预知。

修复过程中应建立细致的修书档案。记录整本书的受损状态、破损程度,破损、污损较重的书页应尽可能拍下照片,使用的浆糊、衬纸、溜口、托裱、纸捻用纸及所使用的干洗或水洗方法等,一定要有详细记录。即使在修复条件稍差的情况下,也应该把整个修书过程书写清楚。一份明晰完整、真实可靠的古籍修书档案或修复记录,与该书未来的修复息息相关,也是今天修复后的古籍不受来者诟病的“保证书”,以之告诉来者,在中医药古籍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守了古籍修复原则。

2.3修复过程精益求精

一部古籍从取书直到完成修复送回古籍书库,从拍照片、建档、拆解、标记等,前后需几十甚至是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最主要的工序是对古籍书页的清洗。在对墨色、颜色试水后无散墨、洇染的情况下,对古籍中污损较重、有撕裂的书页,采取清水加温喷洗方法。在清洗过程中,对书页一边喷水,一边用毛笔轻刷,将污物、灰尘等杂物洗净;然后将撕裂处按原样对齐,用清稀浆糊水溜口、托裱;夹吸水纸,用重物将书压平、吸干。将整本书的书页修复完毕,前后加护页、封皮封底,再按原样装订成书。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用喷洗方法修复此种古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页纸张韧性好坏,有无絮化、风化、霉损等问题。如果喷壶喷出的水流压力过大,就很容易把有上述问题的书页打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笔者认为,毛装抄本中医药古籍修复后比较适合装订成“金镶玉”(指古籍修复工作中特殊的加衬纸修复法)的装帧形式。“金镶玉”装帧虽然费时、费工、费料,制作工艺复杂,但这样修复后,既有利于古籍的保护和收藏,又能够提升其艺术审美价值。

3.小结

今天所见到的毛装抄本中医药古籍,绝大多数都属于珍稀孤本,具有善本古籍的“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抄本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典型的实物标志,是中医药文化中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同时也应该看到,抄本中医药古籍的绘画、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却很少被整理、研究,实属遗憾。因此,修复抄本中医药古籍不能只停留在“修”上,更应多看一看其美学的“闪光点”。进一步充实古籍修复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古籍修复的特殊意义,使这些珍贵的祖国文化遗存得以完美的传承。

猜你喜欢

抄本
晚清民国徽戏抄本《八阵图》叙考
图片资料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的曲折因缘与解疑
抄本《潘氏八世诗集》成书源流考
陆机《文赋》的抄本及译本考述
《大戴礼记》版本新论
《姑妇曲》校补四十六则
有趣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