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江深基坑施工难点的研究及对策

2015-09-17

建筑施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深坑栈桥土方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1 工程概况

上海新建海航总部办公楼项目位于浦明路与浦电路交界处,临近黄浦江滨江绿地,占地面积20 832.9 m2,总建筑面积为87 943 m2。项目地下3层,地上主楼20层(建筑高度89.90 m)和裙楼5层。

场地东侧浦明路为市政道路,北侧为保利地产项目,南侧为空地,西侧距黄浦江江岸最近处40.00 m,江岸为人工直立防汛墙,紧邻基坑9 m处为防汛通道。

基坑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14.70 m,局部深坑开挖深度为18.6 m。基坑围护采用厚800 mm“两墙分离”地下连续墙(长度26.5~29.5 m),地下连续墙两侧槽壁加固采用φ850 mm三轴搅拌桩。

2 基坑土体加固措施

1)地下障碍物较多,坑内加固由三轴搅拌桩改为高压旋喷桩。由于场地原为煤炭堆场,场地下方存在大量建筑物基础,深度在地下2~5 m,只能采用机械掏除。由于高压旋喷桩机械较小,遇工程桩间隔时移动方便,且施工占地少,能很好地适应现有施工场地狭窄的不利条件,既减小了施工机械碰撞事故的发生,又避免了三轴搅拌桩置换率高对土体的不利影响[1,2]。

2)考虑到基坑安全,坑边高压旋喷桩加固由跳打改为采用裙边封闭加固。保利项目与本项目基坑施工工期存在交叉重叠,同时本项目基坑北侧与保利项目基坑南侧接近于平行,距离为12~20 m,因此必须考虑保利项目施工对本项目基坑施工的不利影响。我方基坑开挖阶段,保利项目也将进入施工期。根据基坑的影响范围为开挖深度的2~3倍,两基坑在施工期间将出现互相影响、变形相叠加的不利工况,北侧围护体和工程桩施工带来的挤土效应、大量堆载和频繁走车引起的附加荷载,以及基坑开挖后土体突然卸载等都会对本基坑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风险难以预测。考虑到本项目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且相邻基坑同步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故项目技术人员提出对我方基坑其中三侧(东侧浦明路、西侧黄浦江、北侧保利基坑)进行满堂裙边加固,既保证安全,又考虑到经济性(图1、 图2)。

图1 初版被动区土体加固布置示意

图2 修改后的裙边加固 布置示意

3 基坑承压水降水

根据布设的承压水观测孔内实测数据显示,勘察期间⑦层内的承压水水头埋深在6.90~7.10 m之间。因此我们在初始方案中设置7口降压井、6口观测井,深度为35 m。但根据首次降压井抽水试验数据,由于本项目西侧距黄浦江江岸最近处40.00 m,场内承压水位受黄浦江潮汐影响较为明显,回涨幅度在30~80 cm之间,存在较大风险[3]。

为此,我们决定调整降压井的位置、数量及深度。第1次抽水试验的降压井与观测井深度为35.0 m,滤管长度为6 m。单井降水时水位降深最大为0.85 m,而潮汐影响观测井水位恢复最大幅度也在0.80 m。为了降低潮汐影响的幅度,我们将原单井水位降深的幅度提高1倍,将降压井滤管长度改为12.0 m,井深度为41.0 m。

根据第1次抽水试验结果,单井抽水最大水位降深为0.85 m,两井抽水最大水位降深为1.16 m。根据原降水设计方案,场地内局部落深坑水位降深为1.54~5.83 m,故原方案不足以满足基坑开挖时抗突涌稳定性要求。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坑内最少需要7口降压井才能满足基坑减压降水的需求。

考虑到坑内落深坑较分散,在原有减压降水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增加1口坑内降压井,并根据深坑位置将降压井进行调整。故此,坑内共布设8口降压井(Y1~Y8),其中Y2、Y4井深度为35.0 m,其余为41.0 m。布设3口观测井,其中YG3井深度为35.0 m,YG1、YG2井深度为41.0 m。布设2口坑外观测井YG4、YG5,井深度仍为35.0 m。其中主楼位置集中布设Y1~Y4、Y6、YG3,以满足深坑区域特殊的降水需求(图3)。

图3 优化后的降压井平面布置示意

根据优化后的减压降水方案,再次进行降水试验,试验过程中,各观测井均有明显的水位降幅,其中邻近最深落深坑的2口观测井中,Y1最大水位埋深为10.63 m,降深达4.58 m;YG3最大水位埋深为10.25 m,降深达4.03 m。其余各观测井最大水位埋深均达到8.0 m。(以上水位埋深均以井口计,实际井口落低场地地面1.0 m以上)。2次数据对比表明,调整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了降水的要求(图4)。

4 支撑栈桥布置及土方开挖

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基坑边线距离红线3~7 m,工期紧张,为保证总体进度要求,需要设置混凝土支撑栈桥来确保基坑土方开挖安全及场地交通运输,如何优化栈桥,加快挖土速度,确保现场安全、快速、有序施工显得尤为重要[4]。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支撑栈桥施工顺序及土方开挖流程。

图4 试验过程各观测井水位过程曲线

4.1 工况一:首层土方开挖及混凝土支撑施工

首层土方开挖采取大开挖,开挖标高+2.7~+4.2 m(绝对高程),开挖深度1.5 m,总土方量27 000 m3,支撑区域开挖至+2.6 m。第1道混凝土支撑分西半区和东半区2个区域施工,在首层土方西区完成开挖后开始“井”字形混凝土支撑西半侧区域施工,首层土方东区完成开挖后开始“井”字形混凝土支撑东半侧区域施工,如图5所示。

图5 首层土方开挖及支撑栈桥施工示意

4.2 工况二、工况三:第2、3层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

1)当第1道支撑、栈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而且坑内降水维持正常,基坑监测值在警戒范围以内的情况下,开始第2次土方开挖。

2)第2、3层土方开挖采取盆式开挖,开挖标高分别为+2.70~-2.95 m(绝对高程,下同)和-2.95~-7.25 m。

3)第2、第3道支撑根据盆式开挖流程,先形成中部“回”字形,再形成东西向对撑,然后形成南北向对撑,最后形成角撑,土方分区开挖平面如图6所示。

5 混凝土支撑栈桥切割拆除

本工程混凝土支撑栈桥切割拆除有以下难点:

1)拆除工程量较大,地下室楼板较薄,楼板配筋较小,拆除时需要对建筑结构成品进行保护。

2)拆除工程工期要求较紧,栈桥下支撑梁吊装困难,受起重质量限制,混凝土分块小,切割量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需要投入大量切割机械及多点同时吊运。

3)本工程核心筒、人防出入口、汽车坡道处叉车无法行至支撑正下方,使支撑切割后无法使用叉车直接将支撑铲运至吊装点。

4)本拆除区域地处市区黄金地段,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要求较高,要认真做好扬尘污染保护工作。

5)由于支撑梁密集且上下重叠,基坑面积较大,支撑结构复杂,给支撑梁的吊装带来很大困难,为保证吊装过程的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6)施工中需脚手架及支撑排架施工、切割施工、吊装施工,工种较多。脚手架和支撑排架的及时搭设可确保切割的顺利进行,支撑的顺利切割吊装可确保围檩的顺利切割。各个工种之间密切配合方可确保支撑和围檩的顺利拆除,这对拆除施工的组织安排、安全管理、协调等工作要求较高。

7)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无法满足正常施工需求,施工使用的机具、钢管支架及脚手架、钢板、槽钢等在切割每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后都必须撤离施工场地。

针对以上难点,经过方案反复对比、研究讨论,本工程支撑、栈桥拆除采用低噪声、低粉尘的线切割技术。根据施工流程要求,地下室大底板完成后,拆除第3道支撑;地下3层结构完成后,拆除第2道支撑;地下2层结构完成后,拆除第1道支撑及施工栈桥。使用10台钻石链条锯(SK-SD线据机)及30台排孔切割机同时展开工作。

为使支撑拆除与结构施工能分区域流水施工,第1道支撑拆除时考虑到交通需要,先拆除支撑部位,后拆除栈桥部位,栈桥部位配合地下1层施工,首先拆除主楼及裙房部位,第2、3道支撑拆除根据后浇带分6大块(图7),拆除顺序为1→6。

图6 土方分区开挖平面示意

图7 第2、3道支撑拆除分区示意

支撑排架搭设采用φ48 mm×3.5 mm钢管组合搭设到支撑梁底,排架纵向和横向间距500 mm,两侧设连续剪刀撑,按切割拆除的施工工艺分区、分块拆除支撑。每一段支撑梁通过切割分为3~6块,支撑混凝土的质量一般控制在3 t以内,切割前应计算好尺寸,用油漆画出切割边线。每一块混凝土必须先由叉车从支撑下转移出来后方可起吊,禁止斜向起吊,吊出基坑直接装车后运出现场,再行粉碎处理。

6 结语

目前场地已施工至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通过观测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5-11]:

1)坑底加固改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有效避免了原设计方案所带来的困难,坑边高压旋喷桩加固则由跳打的方式改为裙边封闭加固,根据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得出,基坑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2)根据在降压井优化设置后的抽水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分析,开启3口降压井,邻近最深落深坑区域观测井水位埋深为10.25~10.63 m,考虑到井口落低地面约1.3 m,仅开启了3口试验井,YG3的水位降深已达4.0 m,开启5口降压井后,YG3的水位可以满足最深落深区设计要求的水位降深。这表明降压井位置、数量和深度的优化是合理的。

3)合理安排支撑栈桥施工及土方开挖流程,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了临近黄浦江深基坑的施工安全。

4)支撑栈桥的拆除采用静音线切割技术,低噪声、低粉尘,极大地响应了绿色施工,相比传统的拆除方式,还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猜你喜欢

深坑栈桥土方
佘山深坑酒店:深坑之下的“矿·意”美学
水中栈桥搭设及平台冲孔灌注技术探讨
广东深坑铜铅锌矿床找矿模式研究
基于ABSgangway规范的登船栈桥设计
在栈桥上
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的临时钢栈桥结构计算
土方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五个小段落组成的自传
深基坑土方开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AutoDesk Map 3D的土方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