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非篇章写作教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2015-09-10徐艳兰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作作文

徐艳兰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写”。因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并且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是现在学生写作文,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传统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写作的内容、时间和篇幅常常都由老师限定,毫无疑问,这就把学生的创作思维限制在一个个条条框框里面无法自由延展开来。虽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但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这一点,并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寥寥可数。

第二,传统写作教学,忽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用同一标准来要求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这一做法无疑大大打击了差生创作的热情。学生只能备尝挫败感而对作文越来越苦恼,乃至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绪。

第三,传统写作教学抑制了学生作为创作主体的意识。教师永远是权威,从课堂作文技法指导,到发布作文练习要求的指令,一直到最后的作文评点,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而台下的学生则听得意兴寥寥,昏昏欲睡。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因而学生就丧失了写作的主体意识,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沉重的压迫感,而且这种压迫感压得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挤牙膏似地勉强行文,毫无创造的乐趣可言。

第四,传统写作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专门用于写作的课时比较少,一学期学生最大的训练量不会超过10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须经过长期训练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唯有时时保持对周围事物浓厚的兴趣,敏于观察、热爱思考、勤于动笔才能达到。

针对以上传统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拟探索出一个新的写作教学形式,那就是非篇章写作教学。

二、非篇章的概念

《文心雕龙·章句》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说明了古人所谓的文章在语言层面上的四个层次——字、句、章、篇。字句相当于现在的字、词、句,章篇相当于现在的篇章。篇章指由单个的句子组成句群,再由句群组成的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表达完整的文体。我国传统写作教学在小学三年级以前注重字词句的教学、三年级后注重篇章写作教学,但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特提出将非篇章写作教学作为字词句教学到完整篇章教学的一个过渡阶段。

非篇章概念,就是不成篇章的文字组合起来的各种文体,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非篇章是指由词语或者句子组成的文体。如对一个汉字独到的见解,对一个词语的辨析、或楹联等等。广义的非篇章是指无需起承转合、前后呼应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只是纯粹抒发个人感情、或见解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的文体。如小品文、谜语、网络微言微语、手机短信、即景式作文、常见用于交际的应用文等非篇章文体。

三、非篇章写作教学的四种基本形态及其特征

(一) 情境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文本或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小练笔。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更能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有事可写,有物可摹,有形可绘,有情可抒,才能激发起写作欲望和写作热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就像每天吃饭和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以教室门口横着一把扫帚为例,观察过往的同学对此反映,并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想。或者让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如忽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教室漆黑,顷刻,大雨倾盆,这时许多同学走出教室,发现操场上的国旗还没有降下来,而几名护旗手冒着被雨淋湿的风险将国旗降下来了,此时可以要求观看到此场景的学生即景作文,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形态的非篇章写作的主要特征是利用现有资源,抓住时机创作,增强写作本领。

(二)预设型

预设型非篇章写作教学主要是提出假设,如教授鲁迅的名篇《孔乙己》时,假设孔乙己挨打后去府衙告状,最终结果会如何?让学生以此为前提,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教授莫泊桑的《项链》时,假设宴会参加完毕后项链并没有丢,马蒂尔德夫人最终的命运又会有什么转变?通过此类假设命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反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淀和语感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挖掘文本内涵,科学大胆想象,丰富写作内容 。

(三)知识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它决定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而要深入探究其内在奥秘。因此写作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基础的知识性阶段,而应该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形式,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以此丰富学生写作的知识结构,建构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知识体系。加强对楹联、谜语、小品文、短篇诗歌、阅读笔记等非篇章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它的主要特征是拓展学习领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四)交际型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一个人要能真正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得体的表达的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新课标》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在言语表达上,而且应该反映在书面上。非篇章写作教学中网络上的微言微语和小段写作及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就属于这一块。网络创作因其时效性、广泛性、频繁性和深刻的影响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通过微博、博客等媒介与处在世界各处的人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网络实际,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上的非篇章创作。 除此之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一部分学生,已经不知道如何写简单的请假条、借条、留言、请柬、欠条等。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也该重视这些常用来交际的应用性文本的写作。它的主要特征是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应用能力,检验学习效果。

四、非篇章写作教学的理论意义

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局限,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推行中学语文非篇章写作教学,并廓清其四种基本形态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学语文非篇章写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勤于思考、勤于作文的习惯,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够说,乃至说得有味。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非篇章写作教学侧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然后即情即景作文,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其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

(2)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拓展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途径,创立一种全新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非篇章写作教学唤醒了学生创作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4)非篇章写作教学形式多样化,写作对象可以是随处看到的景物,也可以是即兴创造对联,或者是对时事发表简单的评论,也可以是对某一字词句的独到理解和感悟,甚至是网络微言微语及日常的应用文,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5)充分尊重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五、结语

针对传统写作教学的种种弊端,构建非篇章写作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形态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革新意义,将其作为字词句教学到篇章写作教学的一个过渡阶段,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情境型、预设性、知识型、交际型四种基本形态的非篇章写作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引自《语文建设》2012第3期67页。

[2]刘勰 《文心雕龙》,中华书局影印本1988年版。

[3]叶圣陶《叶圣陶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本研究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级课题项目:“中学语文非篇章写作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C2014-X21)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创作作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azz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