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

2015-09-10景智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范进中词语事物

景智明

所谓文本细读,即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分析,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获得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何处细读文本,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更有效?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不容小觑。

一、细读关键词

细读词语、沉入词语尤其是关键性词语,毫无疑问是走进文本的捷径。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寻找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词语,注意透过表面意思而洞察作者的深意。

如何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笔者抓住了一个词——“惜”设问:为什么毛泽东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这些霸主要“惜”呢?“惜”字有什么意味?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生1:《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写于长征途中,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表达了对于民主政治、和平统一的追求与期望,而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类封建君主式的“风流人物”都持否定态度。

生2: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生3: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紧扣“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实质都是指缺乏文采。

生4:这五位历史人物的引出,志在传神地表现政治、思想、文化的功能,也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埋下伏笔。

生5: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的不足。

……

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笔者看到了学生们头脑与心灵的光辉,而这种效果,就是细读词语、沉入词语带来的。

二、细读细节

语文姓“语”,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亲近文本,流入“言语”之中,去揣摩、品味、体悟。

分析一篇课文时,我们很容易忽视文章的细枝末节,认为它们无关大碍。其实不然。有些细节描写,是作者所寄予的深层的和潜在的情感之所在,或许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以《范进中举》的解读为例:

当涉及到范进这个人物形象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把握。如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说的第一句话是:“岳父见教的是”,中举后对胡屠户说的第一句话是:“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的称呼,我们可以看出中举给范进带来了身份地位上的变化,同时也理解了范进为何一把年纪了仍然钟情于科举。显然,范进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同时这也是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三、细读空白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空白之处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鼓励学生对文本空白之处做出多元解读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解读方向。具体做法是:抓住文本与生活经验的连接点,让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想象、补充和丰富。我们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全曲没有通常的谓语和介词等成分,均是意象的组合。这些意象调动着读者的想象:昏鸦是一只还是数只,瘦马是一匹还是多匹,“断肠人”是男还是女等等。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就是文中的空白处。正是因为这些空白、模糊处,才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同时教师在鼓励学生想象时,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想,应加以引导,向学生说明这些意象并不是随意的拼凑:如“枯”、“老”、“昏”在情调上是一致的——悲哀,“小桥”、“流水”、“人家”在性质上不具备特别忧愁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对这首曲的解读就有了一个合理的方向。

四、细读结构

进行文本细读,“结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要点,而这恰恰是我们以前忽略的地方。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事物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在细读文本时,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一个宏观上更具高度的认识。

《狼》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小说,文章不长,但寓意深刻。如果能抓住结构上的两个特点——叙述和议论来理解就豁然开朗。教学第一步,笔者要求学生筛选内容——哪些是叙述,哪些是议论。第二步把叙述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大意。第三步探讨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的关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都放在了结构的研究上。

文本细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以上是笔者引导学生文本细读的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当然,文本细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有待于我们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细读之树常青。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2015]GHB 1225的核心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庄浪县水洛中学)

猜你喜欢

范进中词语事物
“范进中举”现实版
找词语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