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亚彬:跳舞的文艺女青年

2015-09-10康荦关馨桥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编舞青衣毕飞宇

康荦 关馨桥

“哪怕你是一个七尺须眉,只要你投了青衣的胎,你的骨头就再也不能是泥捏的,只能是水做的,飘到任何一个码头你都是一朵雨做的云。”这是毕飞宇在小说《青衣》里面写的一句话。

日前,王亚彬的新作舞剧《青衣》在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新剧场联排,现场就连过道都站满了前来目睹学姐风采的师弟师妹们。北京大学教授、法国文学专家董强的观后感颇为有趣:“毕飞宇叙事流畅自然,文采上却略输。这台华丽的舞剧,竟让他成了与苏童的合体。”

《青衣》是王亚彬自己的品牌项目“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七季。在这部即将于今年10月4日至6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舞剧中,王亚彬化身成为舞台上的“青衣”,和观众一起追问“生命该如何寄托”。

舞剧《青衣》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第七季演出,却是王亚彬第一次亲自担任导演、编舞及主演。7年前王亚彬25岁,她想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新鲜的创作。她叫上当时舞蹈学院的一些同学,一起做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一季。叫“朋友们”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台前幕后和我合作的这些伙伴们,还有一个是进到剧场看演出的这些观众们。”王亚彬解释。如今6年过去了,演出从最初的朝阳9剧场演到了国家大剧院,王亚彬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吸收、慢慢成长,她渴望自己发声,去做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艺术创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全新的创作。

2012年,王亚彬拍电视剧《推拿》,由毕飞宇的小说改编。拍摄期间她反复读了毕飞宇的书。大学刚毕业时,王亚彬也读过《青衣》,但当时的年纪让她还对小说和小说中的人物不甚理解。这一次,再把《青衣》读到一半时,王亚彬突然萌发了要把它改编成舞剧的想法。“我觉得毕飞宇老师的小说文字比较有温度,里面有很多描述性的文字情感性是非常强的,和舞蹈善于抒情的特点非常吻合,他的小说里面对于女性人物描写是非常专注和深入的。打个比喻, 他的描写就像中国的针灸,非常深,非常集中,点到穴位很透彻。”王亚彬说。在《推拿》中,王亚彬饰演的是金嫣,一个性情直率的女孩,而《青衣》中的筱艳秋也是非常极致的性格。《青衣》的小说结尾,在十字路口,灯光辉煌,飘着雪花,看到这里,舞蹈的画面一下就在王亚彬的脑海中迸发出来。她跑去跟毕飞宇说自己的想法,毕飞宇眼睛一亮。

即使有过多次反响不错的影视经历,王亚彬却仍选择坚守她的舞蹈梦想,每一年,她都有舞蹈作品问世。王亚彬把这种坚守总结为“太爱”:“我从小就跟舞蹈在一起,如果说让我突然中断这个我很舍不得。其他转型做演员的人,他们可能觉得在做演员方面比较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对我来讲分不清是舞蹈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舞蹈。”

Q:毕飞宇给你建议了吗?

A:我觉得毕老师对于我的表演还是挺放心的,2012年我们就聊过授权的问题,真正开始筹备是在2012到2013年期间。今年3月份我和我的执行制作人去了一次南京,一是看看这个戏在南京要演出的剧场,因为毕老师在南京生活,我就想去他那里演一场,再来我也见了见毕飞宇老师。因为之前怎样在舞台上呈现的大体构想都已经形成了,就在南京跟毕老师有过一个简单的交流,并没有聊很多细节。我觉得他也很尊重其他门类艺术家的创作,所以这次的创作对我来讲还是比较独立的。毕老师的小说被张艺谋、张元、娄烨这样的知名导演都改编过,现在改编成舞剧属于第一次,所以我觉得毕老师应该也蛮期待的。

Q:从第一次看《青衣》到现在10多年了,现在要做这部舞剧重新读小说,你对于主人公筱艳秋的理解变化了吗?

A:第一次读这个小说的时候就是普通阅读,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不会想要分析它,只有大概的一个印象这个故事讲的是围绕一个从事戏剧行业的女性角色,挺悲的。当时小说里描述的氛围有点像小时候我跟父母呆在一起时候的感觉,挺家常的,有的段落还挺温暖的。2012年再读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很像,主人公对戏剧舞台的追求,艺术家所思考的孤独、寂寞、对艺术殿堂的向往等等很多方面和我有共同点。

我觉得毕老师的小说挺有温度的,包括《推拿》。文字的温度真的很感染人,小说里边有大量的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我觉得其实与舞蹈中大抒情的段落挺像的。当时看完《青衣》,我就想这个要是改编成舞剧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想试试吧!那会儿在南京,跟毕飞宇老师开会的时候提过一嘴,大家一起谈了谈对于人物的看法和理解,我表达了想做成舞剧的想法,他就说哇塞,这个主意很好啊!

Q:原著中有两个主要的男性角色,乔炳璋和面瓜,在舞剧里这两个男性角色怎么处理?

A:舞剧首先受时长的限制,再来在叙事上它没有话剧那么多台词,舞剧还是以抒情为主,当然它也有叙事上的一些功能。所以主线上还是以筱艳秋为主,我们选取了两个和筱艳秋关系最近的人 ,一个是面瓜,一个是春来。乔炳璋这个人物就几乎弱化到没有了,哈哈!因为我觉得舞剧要把一条线上的几件事说明白,让没看过小说的人也能大概理解这个剧,感受到人物情绪,其实是很重要的。

Q:没有选乔炳璋这条线,而是选面瓜这条线,是不是和自己内心更认可面瓜和筱艳秋的关系有关?

A:可以这么说吧。我是觉得一个好的剧还是倾向追求真善美的。一开始我也考虑过把乔炳璋放进来,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条线缕的像麻花辫,有点乱,而且对于筱艳秋来讲也不够干净,所以我也就毅然决然的把乔炳璋这条线剔除了。(笑)青衣这个舞剧虽然一方面要符合原著,具有一定的悲剧意识,但是我觉得她也要有非常清淡、干净的感觉。

Q:裴艳玲老师做了什么指导?

A:裴艳玲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一路以来是如何学戏的,如何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角儿,如何更好地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她真的是属于始终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家,虽然她跟我们一起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她说的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经验是很宝贵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从艺者都能体验到这样高的一个境界。

裴艳玲老师也很喜欢我们这种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作,她属于既能传承也能创新,她这个年龄的戏曲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也是很难得了。裴老师人也很好,平时也是非常素净的人,她还送过我一个对襟的汗衫,私下里聊天我们也说彼此挺像的,都是对艺术有一种追求和执著。有一次我去后台看裴老师,结束了之后她妆已经卸了,换上自己的背心,当时我们两个人在那里对望半天,我就觉得好像不需要说太多话,两个人四目相对眼神里就有很多交流。她有学过很多包括京剧、梆子、昆曲等等剧种,但是她没有说给自己一个教条框住自己,而且对于传统的东西她追求有一个新的表达,我觉得这跟我挺像的,虽然我的背景是中国古典舞,但是现代舞、当代舞我也会去学习,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有个人特点。

Q:这次是你自己编舞,而以前你都是请一些外国编舞家。

A:对,《青衣》是从想法的萌生到创作全部都是我自己。没有找外国编舞一是我觉得这个是和中国题材相关的,再来,这个剧涉及到中国古典舞和戏曲,我觉得我自己来做这个比较适合,因为我既对中国古典舞有所了解同时当代舞和戏曲我也有一定了解,自己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其实之前和一个外国朋友聊过,他也是戏剧导演。他说我听你从头到尾讲述这个故事,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自己做编舞和导演。我当时听了他的话一想,也是。小说确实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但是我做这个剧是描述人本身的,人的感情是相通的。

Q:现在还在坚持写作么?

A:今年其实有个出书的计划,目录都写好了,但是我现在没时间写,我写东西一般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坐在窗边,手机扔一边然后才开始慢慢写,但是现在做导演编舞很多琐碎的事情,没办法空出时间但是我觉得可以先保留这些思绪和想法,以后找个时间流畅地写出来。这本书会是片段式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之后的经历,算是对这七年的一个梳理,所以我想好好写一写,之后还想拍点照片,但是一直没有时间静下来写一写。

猜你喜欢

编舞青衣毕飞宇
青衣覆雪
崔父三迁:向南,向南,一袭青衣惊鸿初见
青衣
谈舞蹈的编舞动作设计
中老年舞蹈编舞选材刍议
毕飞宇:
2017北京舞蹈双周 2017.7.18—30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