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教师互动场特质比较刍议

2015-09-10滕月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7期
关键词:特质

滕月芳

[摘 要]不同教师的互动场的特质是不同的,有注重有效精神互动的理智型,有注重有效情感互动的诗意型,有注重有效思维互动的激情型,有注重有效信息互动的质朴型。他们虽显现出各异的风格,但殊途同归,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都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互动场 诗意型 激情型 质朴型 理智型 特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11

每个教师由于各自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特长爱好、教学能力、思想气质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师教学,其教学效果差异明显;同样的教学原则因不同的教师演绎,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谐共振的“磁场”中,从师生的对话、互动、言语生命等方面来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有的属于理智型,偏重于冷静理智地讲解分析;有的属于情感型,偏向于激情澎湃地演绎。不同的教师产生不同的教学风格,展现出的互动场特质(特色与气质)也是不同的。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观察分析,谈一谈几种不同教师风格的互动场特质,以期引发同行的思考。

一、“春花秋月”诗意型

这种风格的教师课堂上表现为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他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意型的教师在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构建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互动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升华。

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望月》一课,他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似一幅淡雅的画,像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江中月”时,他这样演绎: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段,注意:轻轻地读,柔柔地读,读出你对这段文字的感觉来。(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师:月亮是安详的,你的朗读也像月亮一样安详,真好!孩子们,假如你就在这个晚上,就在这个现场,置身在这样一片江天月色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吗?

生:清幽旷远。

师:这是课文中的一个词,你这是活学活用啊!清幽旷远,多么独特的感受!

生:我会选“安详”。

师:“安详”,真好!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

生:我会用“静谧”这个词。

师:“静谧”,是吗?好一个“静谧”,这是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氛围。

生:隐隐约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月光下的事物看得不是很清楚,隐隐约约的。

师:这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清幽旷远的、安详的、静谧的、朦胧的,再来读一读这一片江天月色。(音乐响起)轻轻地,柔柔地,读——(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轻轻地读”“柔柔地读”,教师轻声地提醒使这朗读似月光般宁静柔和。借着美妙的背景音乐《秋月夜》,循着教师煽情的语调,在回环复沓、余音绕梁的诵读中,学生玩赏了一回眼前这月光如水、江月交融的“江中月”,又不乏语言文字运用的历练。王崧舟老师认为,学习语言文字并不排斥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他巧妙地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的情景,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意境中,将一个不经意的词,演绎成经典的一句话,把学生带入诗意一般的想象中,巧妙地将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结合在一起。王崧舟老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的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这样的课堂,互动,是一种平等、合作、和谐的气氛下的互动,师生之间进行着默契的情感交流,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静静地思考,默默地领悟,美美地熏陶,悄然地提升。

二、“煽风点火”激情型

这种风格的教师上课表现是情绪饱满,将对教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指导和期待之中,充满着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和信赖。教师教学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给学生以震撼,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学习语文,一方面是言语的习得,另一方面是思维的培养。激情型教师注重通过有效思维互动场的构建,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延长有效思维的长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

例如,苏州市名教师薛丽芬老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桥》一课,在“细品人物形象”环节,这样演绎:

师: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我从……感受到。

生2:舍己为人,我从……感受到。

师:一个词语不是从一个地方读出来的,从三个地方读出来,高水平。

师:在描写老汉时,用了两个比喻句,找到了吗?

(学生找出,并朗读)

师:你们将人物形象读得如此丰满,了不起。

生1:这里,把他比作“一座山”我不理解。

生2:人们都非常慌张,唯独他如此沉着冷静。

师:他像山一样的沉静。“沉着”和“沉静”是一个意思不同层次,还可以说“沉——”什么?语文是需要练字的。

生1:沉稳。

生2:他站在那里很威武,而且很冷静,所以像一座山。

师:从“沉静”到了“沉稳”,这个就是语文的素养。

……

师:有句话最难读,谁能读好?

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学生读。教师范读,重读“冲”“揪”“吼”)

师:你知不知道小伙子就是你的儿子?

(学生再读)

师:这是你唯一的儿子,这是你全家的希望,难道你不心痛吗?

(学生再读)

师:老汉真是铁面无私,老汉到底爱不爱儿子?肯定不爱,才这样说的。

生:不是的。

师:那为什么?

生1:对儿子严格。

生2:因为儿子是党员,党员就应该舍己为人。

(出示课文: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师:从哪里体会到老汉不是不爱儿子?而是爱子心切的。

生:“似乎”感受到他的爱子心切。

师:这就是语言表达的含蓄。

江苏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亮博士这样点评: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学生,她关注孩子怎么学,她与孩子的互动精彩纷呈。薛老师让学生概括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并敏锐地抓住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其中将“铁面无私”“爱子心切”这一对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便有张力、冲击力。薛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探究,对关键句子进行朗读品味,充满激情,以自身情感激荡学生的情感。在激情碰撞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他们更能体会到老汉的精神品质。薛老师专注倾听孩子表达、讨论,引导学生往正道上走,往主题上走。

这样的互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与学配合默契,师生一唱一和,一进一退,共同奏响美妙的教学乐曲,教学进入高潮,使学生心智得以提高。

三、“大道至简”质朴型

这类风格的教师课堂上表现为教学艺术清湛,充满着人生的智慧,各种教学方法、策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丝毫不带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犹如一幅有韵味的画卷,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有条不紊。教学中,质朴型教师注重从构建有效语言文字训练互动场入手,对基本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言语习得的同时,人生的智慧也得以提升。例如,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苏教版《剪枝的学问》一课,他将课堂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听写生字“蛋”“番”“靠”“舞”“熟”;第二板块概括填写作者三次去王大伯家桃园看到的不同景象及心理变化;第三板块朗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第四板块领会剪枝的寓意。每个板块清晰了然,着重于言语训练。学生在层次分明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返璞归真,可谓“大道至简”。让我们欣赏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师:课文中说“我”几次到王大伯家的桃园里去?分别是什么时候?

生:两次,第一次是“我”去王大伯家看桃子,王大伯和一位叔叔正在剪枝。第二次是“我”和小伙伴们在那里嬉戏。三次,第三次是看到桃园里的桃子又大又成熟。

师:刚说两次,后说三次,几次啊?(众生说三次)谁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哪三次?

……

师:“我”是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去了王大伯家的桃园,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景象一样吗?

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看见 春天到了,我看见 暑假里,我看见

……

师:现在谁有本领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

生:去年冬季的一天,我看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春天到了,我看见王大伯的桃园里红云片片。暑假里,我看见王大伯的桃园里都结满了光鲜红润的桃子。

……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三句话,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叫概括。(板书:概括)概括就是用几句简练的话把主要内容说给大家听。概括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可以按时间顺序概括,二是要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概括就比较准确。

生:题目就能概括了,主要内容是“剪枝的学问”

师:太了不起了!对,有时一句话、一个词就能概括,而题目往往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中心思想。

师:作者三个时间段去王大伯家的桃园,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样,所以他的心理也不一样,我们称之为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活动)在走进桃园之前,“我”的心理活动是——

……

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遇到这些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这时候会想些什么。要体验一下,想象一下,这样才能体验到人物的心里。

……

薛法根老师尊重个体,循循善诱,用信任的眼光、机智的语言来激励着学生,让学生走向进步。这样的互动,教师讲解、分析、论证,思路清晰;学生提问、讨论、练说,步步为营。简简单单的言语训练,清清楚楚的步步提升,把复杂的东西教简单,实在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

四、“曲径通幽”理智型

这种风格的教师课堂上表现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结构严谨,用逻辑思维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性的魅力调控课堂的教学进程。理智型教师注重构建有效的精神互动场,随着课文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演化为文本主旨与学生的精神共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认识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刻,学生的精神和语言共舞,让内化与外化同构共生。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老师执教苏教版第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一文,有这样精彩的片断:

师:第二自然段中有“态度傲慢”这个词语。想象一下,态度傲慢的人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语气?你在电视、电影里有没有看到他们的脸部、头部、眼睛这时是怎样的?

生1:态度傲慢的人眼神里鄙视他人。

生2:态度傲慢的人高昂着头,不拿正眼看人。

出示: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 地说:“林肯先生,在你演讲之前,我希望请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师:你可以边说话边把手势、头、眼神、神态加进去。

(学生说话的内容精彩无比,动容又动情)

……

师:此时,这位参议员对林肯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开始的羞辱变成了最后的赞叹。请你写话。

出示:这时,原先那位态度傲慢的参议院 地说:“林肯先生, 。”

……

陈老师善于点拨,充分利用教学的现场资源,让学生通过提示语的填写,同时表演,把参议员前后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使林肯的形象凸显出来。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也更深了一个层次,他们表演得情真意切,将人物内心的想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样使学生想象飞扬,思维逐渐走向深刻。

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受到了思维、言语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虽然教师话语不多,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生内心充满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对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有了深刻的感悟。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师风格互动场的特质是不同的,有注重有效精神互动的理智型,有注重有效情感互动的诗意型,有注重有效思维互动的激情型,有注重有效信息互动的质朴型。他们虽显现出各异的风格,但殊途同归,都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凝云壶”艺术特质赏析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高智商人群的共同特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人体特质与萨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高中语文课堂的内涵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