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盘大话

2015-09-10魏武挥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话罗永浩大佬

魏武挥

一晃,这个专栏也写了数十篇,前后也延续了几年之久,是该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在于,我收集素材变得越来越困难。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年写了对大佬打脸文章的缘故,他们的大话,越来越少了。(笑)

这只是个玩笑话,一个专栏也没这么大影响力。但大佬们说话的确是有些谨慎了。尤其是以说大话出名的周鸿祎和马云,之前写过好几次。

社交网络盛行,给大佬说话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成就了不少大话。像刘强东、罗永浩的大话,都是微博上的发言。有趣的是,在我的记录里,BAT三家公司,马云就不用说了,李彦宏说过一次大话,马化腾还真没说过。我唯一记录的是微信的一次立场摇摆。严格说来,这是微信团队(或者说腾讯公司)的立场摇摆,而不是马化腾的大话。当红的几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新浪搜狐网易奇虎等的大佬,都被我逮到过,独独马化腾,果然是谨言得很。

在我的视野中,有三种大话。一种是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最终没有达成。这类大话其实司空见惯——先后写过方兴东的博客中国挑战新浪、eBay的惠特曼挑战淘宝。这样的大话,其实背后能挖掘出来的意义并不大,并不是本专栏的主要取材对象。第二种大话是有很强的烟雾弹性质,这里最著名的是周鸿祎那则“不做杀毒软件”。即便从公开信息来看,周鸿祎不做杀毒软件这件事都很可疑。但烟雾弹涉嫌动机论,轻易是不能用的。

第三种大话,是本专栏最为着力的地方,就是大佬对形势的误判。它通常表现为“不”,比如丁磊说过不会去做免费游戏,比如罗永浩和黄章都说过不会降价。对这类大话兴趣浓厚,主要和本专栏的立意有关。

我在自己的博客上是有这样的标注的:“本专栏的目的并非是指责这些大佬说话不算话,或者是开空头支票。我们都知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间点变了,自然计划要变。本专栏的目的就是复盘,来分析一下这个时间点究竟怎么变了导致大佬们的话变成了大话。”

说得直接点,其实这个专栏是给大佬们“找补”,而不是“打脸”。每个人都不是神仙,对形势误判那是常有的事,只不过大佬有些不同:比较大佬,说什么都有人关注;大佬用了比较决绝的方式来表达,最常见的就是“不”。

我想分析的,正是这个“误判”。这里存在两个场景:其一是大佬说这话的时候,当时的商业态势是怎样的。其二是大佬反悔大话成立后,当时的商业态势又是怎样的。这两个商业态势中间是如何过渡过来的。这是很有趣的商业观察:对比。你可以用其它方式来完成对比,只不过我挑的是“大佬说了大话”这个角度罢了。

有必要回过头来感激一些人。我最想感激的就是这本杂志的前主编黄晨霞女士。大佬与大话这个议题,是她的主意,我只是后来不断执行。这个创意是绝佳的。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每年4月1日,都有些科技媒体会跑出来总结几段大佬的大话,颇有一些,其实是完全从这个专栏复制过去的。还要感激这个专栏的编辑邓林奕女士和邱月烨女士,两位美女先后负责我这个专栏。是她们的督促,才使得我这个本性有些懒散的人,将这个专栏居然写了两三年之久。

也要感谢诸位花了银子买这本杂志的读者看我的专栏,希望我过去的这些文章,略微能对得起诸位购买杂志成本的一小部分。至于网媒读者,那就算了,本来你们就是免费看的。

我有意对这个专栏做一次很大的梳理,重新调整一些文字,增加更多的背景内容和商业态势分析,最终整理成书,欢迎诸位关注。

猜你喜欢

大话罗永浩大佬
它们才是拍照界大佬吧
罗永浩担任《脱口秀大会3》领笑员
不太平的2019年
罗永浩“卖艺”第一步,是不是丢掉理想主义?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大话压岁钱
大话英英与美英的区别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两会大明白:企业大佬们说了些啥
大话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