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将建造“民生云”

2015-09-10郭铁

民生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民生贵州

郭铁

1952年出生的谢晓尧身兼数职,除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外,他还是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众多角色中,他关注的领域始终与信息技术相关,并试图将之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也获得了不少科技进步奖项。

就全国而言,贵州经济增速虽然近几年处于领先位置,但人均GDP始终排在全国末端。另一方面,贵州多喀斯特地貌,生态脆弱,因此既要发展也要守住生态这条底线。在谢晓尧看来,发展大数据产业是贵州实现经济赶超的历史机遇,也是贵州培育新型经济业态的重要举措,“贵州必须抓住这次机遇”。

2014年10月,贵州省宣布“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贵州将成为全国首个基于云计算建成省级政府数据共享平台的省份。与此同时,伴随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智慧城市及智慧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同时也暴露出同质化建设、缺乏城市文化内涵、信息割裂、百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谢晓尧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必须要实实在在埋头苦干,不炒概念,不走极端,做好服务。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要在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政府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底线与优势

民生周刊: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突出的省份,同时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这对数字贵州的建设提出了怎样的特殊要求?

谢晓尧:贵州有两条底线,一个是生态,一个是发展。客观来说,贵州省这两年发展很快,但依然长期属于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贵州93%是山地,60%多是喀斯特地貌,可用面积少,加上没有地缘优势、人口较多,贵州这几年虽然GDP总量比宁夏、甘肃、西藏等省份要高,但人均GDP是最低的之一。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从2010年到现在,贵州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名列前茅。2010年贵州的经济总量是4650亿元,2014年底可以达到9200亿元,2015年经济可以过万亿。这意味着贵州省人均GDP可以跨过5000美金大关。如果贵州省按这个速度再奋斗到2020年,GDP总量可以达到2万亿,人均GDP可达到1万美金。

贵州虽然山清水秀,但同时又是一个生态比较脆弱的省份,因此贵州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不被破坏。贵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新型特色工业化道路。发展大数据产业,正是贵州培育新经济业态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先天不足正逐渐缩小,甚至在一些新兴业态方面几乎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贵州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贵州必须抓住大数据新经济业态带来的历史机遇。

民生周刊: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如何?

谢晓尧:贵州在发展大数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环境上看,我省生态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是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年均气温在14℃—18℃,具有发展数据中心的气候优势,可减少机房降温与除尘成本。

贵州远离地震带,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在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具有明显地址地理优势。同时,在发展机遇、发展基础、支持政策、体制机制创新上,贵州也有很好的条件。

目前贵州省的互联网出省带宽已经达到2000Gbps,2014年整整扩充了一倍,充分表明我省的信息消费和数字应用在飞速增长。

在基础设施层里面,目前贵州启动了贵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年会战。我们要像贵州抓交通、水利的大会战一样,抓信息基础信息化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级的互联网骨干节点,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云上贵州”已经初步建成运行。该平台是全国首个由省级政府主导搭建的基础性、系统性云服务平台。平台统一技术规范标准,实现对计算资源、带宽资源等的集约管理。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推动省级区域内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系统统筹共享,逐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资源,为政府和网站提供数字信息服务。

我们制定了平台服务的参考标准,为各部门购买“云上贵州”提供服务。同时我们还探索建设数据交易和交换市场,由北京“云基地”部分企业联合组建贵阳数字交易有限公司,在贵阳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和交换市场。

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经全面启动了“七朵云”,即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环保云、食品安全云,同时还有N个云工程建设,所以又叫“7+N”个云工程建设。目前7个“云”的应用系统已全部迁至“云上贵州”,其中20多个系统已正式运行,15个正在调试。我们希望通过每朵“云”来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催生带动一批增值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

天上“七朵云”

民生周刊:贵州大数据“七朵云”中,目前哪些领域发展比较快?

谢晓尧:贵州现在要保住生态底线,所以“环保云”发展较快。这朵云原来是本省在做,但后来我们与阿里集团签署了战略协议,所以现在已经完全迁移到阿里的架构上了。

还有一个是“商务云”,也是我们感受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项目建设,因为那么多的贵州农产品、特色产品要通过商务云搭建的电商平台销售出去。目前我们的电商云正在和京东合作开发。

贵州大数据产业链目前已基本形成。在基础设施层方面,目前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放在国务院批复的贵安新区,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主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加快进行。目前三大运营商共投资了12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形成200万台服务器承载能力。目前项目进展顺利,一期1.5万台服务器将于2015年投入运营。

在基础设施方面,一大批企业已经来到贵州建设运营数据中心。我们吸引了香港电器公司在贵州建设首个服务香港、辐射全球的国际数据中心;目前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已经有将数据中心(备灾中心)放在贵州的意愿。

此外,工业云软件超市已正式开业,吸引了6000余家企业驻留。总规模30万坐席的黔中声谷服务外包呼叫中心产业正急速推进,华大基因库西南分库也同时启动。项目建成后可存放1500万份少数民族地区人类基因库样本,在建设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攻克等领域将起到重大作用。

民生周刊:作为数字贵州“七朵云”之一的“工业云”目前已经吸引了6000多家企业。数字贵州对于企业的吸引力在哪里?大数据建设是不是贵州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谢晓尧: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我们要做基础平台建设,目前吸引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来贵安新区建立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成后,就可以吸引大数据产业和电子产业来贵州,逐渐形成一种马太效应,人越聚越多。

作为贵州大数据“七朵云”之一的智慧旅游已经上线。原来我们就有智慧旅游,但没有铺开,现在通过阿里巴巴扩展了范围,对贵州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贵州有很多特色食品,比如老干妈、茅台。“商务云”上线后对于贵州产品的促销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多企业都在向这个聚集区靠拢。

最近我带港澳政协委员到贵州调研,感受最深的是贵州目前更多的是趋于理性发展,不像以前为了发展把一些污染产业引进来,现在基本会结合当地的一些特点来发展产业。比如贵州罗甸地区的石材很好,浙江、安徽的商人就过来开厂,加工大理石等。此外,贵州一些地区也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旅游、特色食品等产业,没有必要非要引入污染企业。

服务民生

民生周刊: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往往将城市割裂成一座座孤岛,城市间很少统筹联动,数字贵州建设是否考虑或规避了这个问题?

谢晓尧:贵阳市是智慧城市试点,我本身也是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为什么现在大数据、智慧城市做不起来?就是因为互相之间因利益关系造成了信息孤岛,没办法为民生服务。

贵阳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就要在基础层面打破信息孤岛。怎么打破?各个运营商之间搞信息孤岛我们不管,贵阳则要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市免费WiFi,在基础层打破信息孤岛。免费WiFi一上来,运营商自己割裂不了,结构就全部连起来了。把造成信息孤岛的条件打破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开放政府的信息数据。如果政府的信息都不公开,还谈什么数字城市?

2015年我们将开放贵阳市的政府信息数据,2016年贵阳市区县数据全部开放,然后逐级向下一层一层放开。

民生周刊:服务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落脚点,贵州老百姓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谢晓尧:贵阳智慧城市建设服务民生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层,即我前面讲过的全市免费WiFi,2015年6月份上线 ,打破城市内的信息孤岛。第二个层面是从2015年开始向公众开放政府数据。事实上,我们2014年就开始了贵阳市级层面的政府信息开放,计划3年内将市级到乡镇级的信息共享全部打通。第三层面,政府数据开放的下一步就是做“民生云”。目前贵州大数据“七朵云”并没有“民生云”,但可以将“民生云”作为“7+N朵云”中的一朵,正在加快建设。“民生云”将解决老有所依、病有所治、住有所居这些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在大数据产业中受益。

贵州省对于大数据建设提出了“三个智慧”,即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所谓智慧城市,最后就是要在这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民生周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是什么?

谢晓尧: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以数据流吸引资金流、人才流等各种要素的持续聚集,推动贵州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已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全省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未来三年,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按三个阶段走:2015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内容中心,提供较为全面和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组织和管理等产业链条基本健全的服务,并实现产值2300亿元。2016年上半年之前,力争把贵州大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服务中心。2017年力争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金融中心。

2020年,贵州国内一流数据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大数据产业基地将基本建成,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4500亿元。

民生周刊: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但问题也比较突出,您认为贵州在数字化建设中应规避哪些问题?未来方向是什么?

谢晓尧:我觉得不能过分强调什么都用“云”来解决,不能走极端,也不是所有领域都需要数字化。在数字化建设中,服务才是最重要的。贵州要埋下头来实实在在做大数据,不要炒概念,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前一段时间我跟大家讲,现在大家什么都想放在“云”上,甚至连什么是“云”都还没搞清楚,我管这种现象叫“乱云飞渡”。政府要搭好台,做好服务,绝对不能政府、企业各搞一套,否则最后搞成信息孤岛,形成数据封闭,无法达到服务民生的要求。大数据建设应避免一哄而上,最后一哄而散。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民生贵州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