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9-10孙彦逢

旅游纵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学旅游目标

孙彦逢

通过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针对《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即学校应更加重视《旅游心理学》课程,明确其教学目标。

“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学情现状的情况下,结合教学实践,改革《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

一、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提高《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旅游类人才是当务之急。目前,《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侧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可以从事某种岗位的相关工作。因此,高职高专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高职高专学校重视旅游类实践课程,比较重视旅游类文化课程,《旅游心理学》等旅游基础课程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学生也因此不重视该课程,影响教学效果。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

在高职高专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改革不够深入,例如有的学校《旅游心理学》仅仅是教学内容中加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导致《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为《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不够深入。《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不深入主要表现在该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部分教师认为,《旅游心理学》课程不需要与专业工作密切结合,主张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一致;部分教师主张《旅游心理学》课程需要与专业工作密切结合,主张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不需要统一。另外,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授课方法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旅游心理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所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旅游心理学》的任课教师必须对课程进行深入设计,通过课程的导入、授课方法等改革提高课程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不深入的根本原因是任课教师课程改革意识淡薄。由此可见,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深入研究《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提高任课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二、关于《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应更加重视《旅游心理学》课程

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从事旅游行业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掌握旅游类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小组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创新的能力等多种职业能力。提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较多机会的锻炼才能使某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旅游类专业班级学生较多,如果学生只能在旅游类实践课程上参与任务成为课堂的主体,将会因为学生过多,工作机会过少而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旅游心理学》等旅游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必须精心设计《旅游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旅游心理学》等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完成。

(二)明确《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深入研究《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否则必然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教学目标应有相同部分,还应有所区别。各专业在《旅游心理学》课程中都应该有性格、气质等与学生认识自己相关的知识,各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还应有与学生工作密切结合的知识,如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应有导游带团过程中游客的心理等相关知识,而酒店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则没有该内容。从而使《旅游心理学》课程既能让学生自我认知,又能与他人合作,还能具备旅游相关行业的素质。其次,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例如,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何带好老年团、学生团、政府团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布置教学任务时,需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任务的要点及考核标准,并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热情。

猜你喜欢

心理学旅游目标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