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步当车 美国圣巴巴拉市掠影

2015-09-10凌音

旅游纵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古钟自行车道西班牙

凌音

在美国南加州,1604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并命名的圣巴巴拉市,被誉为“太平洋岸边的乐园”。上天赐予它温暖湿润的气候,加之市政规划科学合理与居民良好自觉的环保意识,令这座玲珑小城可爱温婉、清新动人。

安步当车

初到圣巴巴拉,还未深入体验这座城市的环保风尚,大自然对它的回馈已令我惊艳。棕榈茂密成行,鲜花盛开飘香;红顶白墙的西班牙式建筑,映衬着碧洗晴空,煞是好看;微风中夹杂着丝丝的海潮咸味,竟让我有些微醉的美妙感觉。

俯瞰圣巴巴拉市

与主街相邻的斯特恩码头是西海岸最古老的码头,建于1872年。经历了暴风雨、地震、火灾等各种天灾人祸,如今的斯特恩码头是圣巴巴拉市游客访问量最大的地标性建筑物。行走在吱吱作响的木栈桥上,悠然骑行的男女老少与我们擦肩而过,加之栈桥共鸣的颤音,与这片碧海蓝天构成了一幅亦动亦静的美画面。栈桥尽头,无论是恩爱情深的夫妻,还是含饴弄孙的老人,不经意间流露的那份纯朴自然与祥和恬静,伴随着大海的浪漫气息,天人合一。

离开了风情洋溢的码头,我们来到主街。用脚步丈量这座花园城市的中心,是对其最好的尊重与诠释。

红砖铺就的人行道上,白墙红顶的个性小店鳞次栉比,时尚服饰与古董装饰地摆满了橱窗,诱惑着我们逐一寻宝。每条小巷延伸进去都是西班牙风格的庭院,精巧别致的建筑造在棕榈鲜花的掩映下,“庭院深深深几许”。同伴中有人建议要喝咖啡落脚歇息,但一位在香港定居多年的大姐,其练就的逛街脚力与耐力,在这里颇有用武之地。

圣巴巴拉街景

码头栈桥,天人合

虽为主街,但马路上除了公交车与电动观光巴士外,私家汽车寥寥无几,这与美国加州其他车水马龙的旅游城镇大为不同。人们选择骑行、健行、慢跑、散步等方式出行,好似不约而同地在这座城市达成了心中的默契。市中心30千米内没有高速公路穿行,街道没有大型广告标牌矗立……难怪初来圣巴巴拉市的我们,呼吸道立刻感应出无比清澈纯净的空气,心肺像被过滤似的舒爽惬意。

“Car Free,Care Free”,这是圣巴巴拉人引以自豪的生活态度。他们摆脱了汽车的牵绊与束缚,无忧无虑地拥抱这座城市。我不禁想起作为著名书法家的父亲,古稀之年淡泊名利,曾创作一幅四尺斗方《安步当车》。这四字箴言语出《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意为以从容的步伐代替乘车,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世间纷扰。没想到我国古代先人的生活哲学竟与圣巴巴拉的城市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修道院寻古

加州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769年为西班牙殖民地。1822年墨西哥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加州归属墨西哥。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后,加州归属美

。相对于美国200余年的建国史,圣巴巴拉市的历史可圈可点。建于1786年的圣巴巴拉修道院,被誉为“修道院女王”。因为由西班牙塞拉神父带队,沿加州1号公路修西哥人同化的教堂,也是唯一的双塔教堂。

漫步教会区,依旧是令人沉醉的蓝天,依旧是浪漫摇曳的棕榈,与西班牙风情的红顶白墙构成了一幅唯美画面。教堂前古旧斑驳的大型洗衣池和喷水池,是西班牙传教士曾经建立的设施。据记载,与修道院同步建立的输水管道系统,在今天的圣巴巴拉市政水处理系统中依然存在。我们走进寂静的教堂,斑驳陆离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幅幅古老精美的油画,一排排古朴厚重的长椅静静排列,长明不灭的烛火好似人生的指明灯,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在耶稣和圣母雕塑上,令人产生深深的敬畏与神圣感,心境刹那间沉静下来。

走出教堂,广场地面上涂抹着一幅幅引人注目的画作。虽不知是谁人之力作,亦不知创作年月,更不知创作初衷,但我却被这些题材广泛独特,画风或豪放洒脱,或精雕细琢的画作深深吸引,想象着绘画者以怎样的心境与情怀勾勒出心中的愿景。

左图 西班牙风格建筑    右图 曾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圣巴巴拉,建筑多以西班牙风格为主

上图 从市区往返海边的电动接驳车下图 供游客租赁的观光自行车

钟声悠扬

如果说,色彩明快而又不过分张扬,简洁质朴而又不失浪漫唯美的西班牙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圣巴巴县法院的建筑群体中得到完美诠释的话,那么,当我们步入其中,则被一股浓烈的摩尔风格深深震撼。高大的穹顶,拱形的廊柱,精美的釉面彩砖镶嵌的墙面、地面、楼梯甚至踢脚板,无不体现出建造者独特的审美眼光与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风格。推开会议厅大门, 只见前排有十几人落座,正在听一位老者讲着什么。不便前去倾听,那就欣赏膜拜坊间传说中精美绝伦的装潢吧。手绘的天花板巧夺天工,铁艺吊灯简约古朴,四面墙壁顶天立地描绘着巨型壁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千军万马仿佛呼之欲出……我惊诧这座建于1929年的法院竟如此美轮美奂!

走出会议厅,沿着釉面砖铺设的楼梯拾级而上。展室里陈列着一座古钟,指针好似一架小型军用飞机的螺旋桨般巨大。原来,古钟与县法院同龄,亦是这里的镇院之宝。遥想百年前,这座赛斯托马斯18型塔钟在当时极其罕见,终年被锁置于钟楼内,只在定点时分当当作响。市民只闻其声,不见其面……2009年专家将古钟拆换零件,上油翻新,维修后的古钟然每日准确报时,并供游客免费参观。管理员热情地向我们描述古钟如何运作,以保持时间准确到毫秒。他解释说,温度和气压会影响其准确性,因为它们会导致金属膨胀或收缩……古钟历经百年沧桑而恪尽职守,堪称一绝。

不知不觉登上楼顶,一幅360度全方位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俯瞰圣巴巴拉市,碧蓝的天空清澈透明,巍峨的群山清晰可见,高大的棕榈枝繁叶茂,成"井"字形排列的街道一尘不染,错落有致的建筑构成了童话般的世界。“铛铛铛……”悠扬洪亮的钟声响起,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波动,仿佛被美丽的幻境轻轻托举而不知身在何方。

议案进行中

再来说说圣巴巴拉市的自行车。2015年可谓是圣巴巴拉市的“自行车年”,因为这座城市正在制定今后十年的自行车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作为美国第一批实施城市自行车总体规划的城市之一,圣巴巴拉市早在1974就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此类方案。然而几十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自行车专用车道与基础安全设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排挤与压缩。

被誉为“修道院女王”的圣巴巴拉修道院

塞拉神父的雕像

在这项规划提案中,圣巴巴拉市议员弗兰克·霍奇基斯阐明,自行车专用车道能够有效降低机动车对骑车人的伤害风险,同时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压力,这会引导更多居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霍奇基斯的提议获得与会者200余票的支持,因为安全需求是骑车人考虑的首要问题。此外,有研究表明,合理规划的专用自行车道结合精心设计的路线,能减少骑车人的出行时间,这在纽约等拥挤的大城市已得到验证。众所周知,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环保低碳,轻便快捷,易于维修保养,节省行驶空间与停驶空间,对公路路面磨损小,以及骑车人强身健体,亲密接触大自然等诸多优势毋庸赘言。

对此项议案的质疑之声亦存在。一家名为“汽车是生活之本”的组织,认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应满足大多数现代人开车出行的需要。对此,圣巴巴拉市自行车联盟主管回应说:“目前,圣巴巴拉已没有一条完整连续的自行车专用线路保留下来。在某些十字路口,自行车车道刚好消失……我们并非要求居民抛弃汽车,而是力求给居民多一种出行方式的选择。能够自由选择交通方式的权利,是一个自由社会的

核心。而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完善道路的安全保障体系。”

调研工作正在大量铺开。市交通协管负责人彼得·布朗说:“收集信息至关重要,市议会希望提案的实施基于社会民众的期待。目前,我市已创建了在线调查、互动地图网站,开展社区会议,并以路演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本地化关注。我们的采集样本包含各行各业,自行车社区组织、汽车倡导者、职工、小商贩以及企业家。我们发现60%的受访者自称是司机。”

这项总预算为22万美元的议案将于今年秋季取得最终结果。若议案通过,全市一万个路边停车位将被淘汰,让位给一级自行车道——由0.6米高的围墙保护的自行车道。无论结果如何,圣巴巴市再一次走在了探索“安步当车”的前沿。

西班牙风格的县法院

上图 县法院会议厅内景下图 百年古钟,如今仍在准确报时

县法院会议厅在圣巴巴拉,很多居民以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此外,紧邻圣巴巴市的圣地亚哥市,正在努力成为“对于小于5英里(8公里)的路途,骑自行车是一种可行的出行选择的城市”,并力争完善“全面和安全的自行车道网络系统”;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计划旨在“骑自行车是芝加哥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该计划提出“500英里(800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建设,建立每一位芝加哥居民出行半径半英里(0.8公里)内的自行车道”……可以预见,与圣巴巴拉有着共同理念的城镇越来越多,更多的宜居城镇让“安步当车”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猜你喜欢

古钟自行车道西班牙
印象·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西班牙(三)
小雪释怀
钟声悠悠迎新年——探访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天津市城市街区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构建研究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广西城市道路增设专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