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幽淡逸的鹭类

2015-09-10徐文潮

旅游纵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白鹭

徐文潮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磨砺后,经友人的资助,于城外风景清幽的成都草堂居住了下来。面对眼前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

“ 黄鹂” “ 翠柳” 显现出一种活泼的气氛, “ 白鹭” “ 青天” 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一个“ 鸣” 字, 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而那个“ 上” 字, 则再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诗人通过“黄”“翠”“白”“青”的色泽交错,充分地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喜悦心情。色彩鲜明和谐,画面动静相间,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苍鹭

而这流传千古的美好意境,使得天生丽质、飘逸雅致的鹭类,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以致我国文学史上的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过描写鹭类的诗作。“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唐·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谿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唐·杜牧《鹭鸶》)“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这些诗中,都满含着清幽淡逸的风趣,以及豁达明快的意境。

鹭是鹳形目,鹭科,野生鸟类的统称。在这个大家族里,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它们都为大型涉禽。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腿长、颈长、嘴长。以适应它们的生活方式——从水里捕捉鱼虾、青蛙和水生昆虫为食。它们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浅水处。在栖息与翱翔时,常将颈部弯曲成“S”形。觅食时,多在水中固定一个姿势不动,待鱼虾游来,长长的嘴巴迅速插入水中捉捕,几乎是百发百中。

白琵鹭

白鹭与大白鹭的外貌差不多,在繁殖期它跟大白鹭一样,都会在背部和颈下长出蓑羽,而一到冬天,它们的饰羽和蓑羽都会脱落。白鹭与大白鹭的明显区别:一是它的枕后,有两根细长的白色饰羽,就像海军水手帽后的飘带,而大白鹭没有;二是它的身长仅有约60厘米,而大白鹭的身长约95厘米。

苍鹭上体灰色, 下体白色, 前颈有2~3条纵列黑斑。食物以各种鱼虾、昆虫为主。多立于浅水边缘处,有时小群体,有时成对活动,相距一定距离,彼此互不干扰,静立水中,注视着水面,俗称“老等”。饱食后缩颈至两肩间,把嘴伸在翼下,单腿或双腿站立,有时长达数小时之久。

牛背鹭, 全身白色, 头颈、上胸、背上饰羽为橙黄色。由于它常停在牛的背上,捕食叮在它们身体厚皮上的昆虫,或是扑向被牛群惊起的小动物,故称“牛背鹭”。牛背鹭非常机警,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戒,一有危险,便会发出喧闹的叫声,以示警告。

夜鹭,也是平时较为常见的鹭类中一种。它体型粗胖,颈短。头顶至背黑绿色,并有金属光泽。枕后有2~3根白色饰羽,因而非常容易辨认。它们常集群栖息在多水面,有林木的低洼地方。白天在树上休息,夜晚出来活动。鹭类飞行时,因为它们的颈部中央扩大的脊椎骨节上附有非常强壮的肌肉,当这些肌肉收缩时,能使颈部前端迅速而有力地冲出去,故它们常会在空中,朝着聚在一起的鱼群俯冲,给予致命一击,并衔到树上享用。

左图 夜鹭    右图大白鹭

因鹭类好群栖群飞,机警畏人,常躲藏在苇海深处或远离人群的地方觅食和休憩。吃饱以后,便在岸边或水中,成“一”字形散开,时常单脚独立,要么梳理羽毛,要么闭目养神。只要稍有动静,便会立刻飞起。所以,在自然状态下,鹭类的拍摄相对较难。作为一种大型的涉禽,它那冰清玉洁的羽色,修长秀雅的姿态,以及自然闲静的举动,特别是它那栖则神态闲雅、飞则直冲云天的样子,犹如一位高贵的公主,常常让人产生一种怜爱之情,也令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所倾倒。“山公取醉不关我,为爱尊前白鹭鸶”(唐·皎然《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所以,从古到今,它们不仅是诗人笔下的描写对象,而且也是花鸟画家追逐的常客,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历代画鹭的画家很多,宋元明清,都不乏其人。花鸟画鼎盛时期的北宋大家如黄筌、徐熙、赵佶、崔白等都有画鹭的记录,元代的赵雍,明代的吕纪,清代的恽寿平、华嵒、任伯年,现代的陈之佛、江寒汀、张大壮等,无不顺应当时的潮流,给我们留下许多生动的鹭画,而表现的场景,一般都为荷塘沙汀,柳苇相拥。

左图 草鹭    右图 池鹭

据《宣和画谱》中记载: 仅北宋宫廷所藏绘画中,涉及到鹭类的画大约就有100多张,约有20多位画家画过此类题材。特别是有时鹭的出现,往往会给整个画面增添一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的悠闲意境与氛围。

这里, 我还要专门指出画坛上的常见题材——“松鹤延年”中的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一幅颇有风骨的《松鹤图》中,苍劲的松树枝头上,站立着一只亭亭玉立的丹顶鹤。殊不知,鹤是在湿地环境下生活的。虽说,它在形态上有点像鹭与鹳类,都有很长的嘴,修长的腿,以及强有力的翅膀。但它们的亲缘关系却很远。鹭与鹳类的前三趾长短一样,而后趾较长,故能在树上栖息。可鹤的后趾却很短小,并且高于前三趾,根本就不适于在树上栖息。这很有可能,是古人将经常栖息于树上的鹭类等涉禽,误认为是鹤了。

其实,区分鹭与鹤也很容易,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它们的飞行姿态就可以了。鹤喜欢伸长颈子,将双脚挂在身下。而鹭则喜欢将颈常缩成“S”形,同时将双脚伸直到后面。我国古代画家画飞翔的鹤时,有时也常将它们的双脚错画成鹭的姿态。此外,鹭与鹤的捕食态势也不同,鹭在捕鱼时,常会站岸边或树根上,耐心地等待鱼儿游来,然后猛然下嘴,美餐一顿。而鹤却闲庭信步,从容不迫地行走,偶尔才低头啄食。

白琵鹭

这都足以说明,艺术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它却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我们绝不能无视生活的存在,不去仔细、认真地观察事物,而去随意地想象。

猜你喜欢

白鹭
白鹭、中白鹭、大白鹭
白鹭起舞
白鹭于飞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白鹭
小蟹报仇
南河,一行或者一只白鹭的写意(三首)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