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硅谷:别人家的孵化器长什么样

2015-09-10刘稚亚

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孵化器加速器硅谷

刘稚亚

从前文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创业基地的孵化功能还尚未成熟。而在硅谷,以Y Combinator,500 startups和Founders Space为代表的加速器曾列出了11条加速器应该满足的条件:国际经验、搞定签证、了解海外公司落地问题、线上课程、强大的导师网络、简报与Pitch(路演)训练、全球性的课程、精实的课程设计、活络的创业生态系、合适的课程长度与融资人脉。这也难怪为什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硅谷就一直被誉为“创业者的摇篮”。

目前,在纳斯达克前100家公司中,硅谷占到了四成。并且硅谷平均每天都有十几家创业公司诞生,平均每周两家公司成功上市,平均每年有4000多家小公司获得融资,每家公司的平均融资额为3000万美元。我们不禁要问在硅谷这个创业圣地,公司是如何一步步从“车库”走向纳斯达克的?在这其中,孵化器的作用有多大?是否能给国内带来一些启发?

500 Startups:“人”比“事”重要

500 Startups 是位于硅谷的种子投资和加速器,于2010 年成立。每年它都会从全球挑选项目,并分批次在硅谷进行为期三四个月的集中孵化,每家企业会获得最高不超过 25 万美元(150万人民币)的投资。除此之外,500 Startups 还提供创业导师、特色沙龙和活动等,支持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据合伙人Elizabeth介绍,目前500 Startups有3个收入来源,分别是基金管理费、加速器计划费和会议活动组织费、赞助费等。

具体而言,500 Startups更关注软件创投项目,例如移动APP、食品配送、服务行业等,其孵化进入门槛为月营收一万美元。

“我们更关注的是团队,更愿意接纳的团队组合是‘Hacker(黑客)+Hustle(飞速)’模式。Hacker是指技术人员,Hustle则形象地用于形容运营人员。”Elizabeth告诉记者,众所周知,初创公司的存活率都不到10%,于是他们认为,与其费尽周折去挑选那些“十分之一”,不如前期将进入的门槛提高。

当问及投资策略时,Elizabeth认为,他们对创投公司的成活率并没有报以很高的期望——他们知道孵化器里80%的公司在未来的三到七年中都会死掉。“但我们的心态很好,我们相信投资越多,回报越高。这一点是很多投资人都比较犹豫的观点。”事实证明高投资高占比确实能带来高收益——至今500 Startups的收益率稳定在30%左右,远超于行业内20%的平均收益水平。

“此外,我们更愿意投资那些人们会去使用的功能性产品。我们更看重产品的功能性、用户体验性以及最重要的是其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另外我们会看重的是他们的产品能否以低成本获取有效用户。”Elizabeth总结说,与YC、Plug and Play不同,500 Startups是一家注重软件的孵化器企业。

Founders Space:连接与分享的平台

Founders Space 创办人Steve Hoffman告诉《经济》记者,FoundersSpace 作为硅谷的加速器,有别于一般硅谷的育成中心,它更着力于全球性的资源连接与整合。现在,Founders Space的总部位于旧金山最受欢迎的科技创业俱乐部SoMa区(南市场),同一栋大楼曾经孕育了Instagram和Twilio,而Twitter、Yelp、Splunk等科技公司也都落脚在SoMa区。Founders Space加速器计划从2014年7月正式开跑,至今已孕育了100多组团队,其中有六成团队来自海外,当中的三分之一来自亚洲。

“当我开启Founders Space时,硅谷已经有很多加速器了,而我不想要只是复制Y Combinator的模式,3个月的课程,每个星期上一次课,然后就对创投公司和媒体举办Demo Day(演示日)募资,500 Startups、TechStar等也差不多都是这种模式,我不想要只是简单复制他们。”Hoffman说,在圆桌时期时,他跟许多创业家讨论时发现,首先,传统的3个月孵化课程太长了。公司创始人首先要花3个月申请孵化器,好不容易通过了,又要花3个月上课,等Demo Day结束时,可能已经花了半年时间在孵化器里了。“对新创企业而言半年非常长,而且在这半年内市场变化可能很大,因此我们希望把Demo day往前挪。”Hoffman说道。

其次是国外团队的追踪问题。硅谷作为全球创业圣地,吸引了许多跨国团队入驻。“当创始人好不容易取得了3个月的美国签证,在传统孵化器进行3个月培训过后,他也许刚刚在Demo Day上获得投资人青睐,然后他隔天马上就要回自己国家了,这让那些对他们有兴趣的投资人无法持续追踪他们的进度,他们需要时间跟投资人保持联络。”Hoffman提出了第二个创业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最后,他提到孵化结束后很多公司仍然有疑惑。“许多人有的另一个问题是孵化结束后他们就不能回去问加速器问题了,但他们通常在Demo Day结束后会有一肚子疑惑,于是跟我说,他们能不能在孵化课程结束之后,还能够回来问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Hoffman决定把所有课程集中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密集一次上完,然后一个月后就开始Demo Day。“第一个月我们的行程非常密集,几乎每天都有课程、工作坊、讲座和导师会谈,接着Demo Day,在Demo Day结束之后的12个月内,他们可以持续回来问问题、参与课程和进行咨询。”Hoffman认为,这对跨国团队来说尤其方便,因为他们常常需要在母国和美国之间往返,他们在本地市场也有顾客和团队要顾,但当他们回硅谷时一看课表,就知道他们随时都可以得到协助。“比如他们一看:喔,红杉下礼拜要来,那他们就可以事先安排机票行程。”Hoffman还特别提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创业课程设置,如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精益创业等总共100多门从技术到市场的细分课程。

“每一门课程都是精心为创业者们量身打造,而且这都是在一般大学里不会开设的课程。”Hoffman笑道。

Plug and Play:

从“龙头老大”看孵化流程

一进入Plug and Play加速器,记者就被其十米长的签名墙所震撼,在上面找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Obama、姚劲波等。这个签名墙从2007年建起,如今已经过了8年的检验,也经受住了资本和时间的考验。

据合伙人Alireza介绍,Plug and Play可以算是全球最早的加速器之一了,它主要致力于加速科技类企业,目前孵化了300多家科技公司,共有180名投资合作伙伴,其中不乏IBM,P&G等巨头,并创建了完善的导师培训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当年AirBnB和Dropbox同时有融资需求的时候我们选择了Dropbox,因为觉得后者更有技术壁垒。”被问及为何当年放弃投资AirBnB的时候,Alireza有些后悔地解释道。(注:AirBnB是一个线上旅行房屋租赁社区,中文名:空中食宿,目前市值已达200多亿美元;Dropbox则是一款免费网络文件同步工具,全球用户数量已达到3亿,目前市值也已达200多亿美元)。

除了错过了AirBnB,Alireza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损失便是在孵化Google的时候没有要他们的股份。“不过这也使得Google成长起来以后也成了我们非常密切的合作伙伴,他们现在作为企业巨头提供着服务和资源来孵化下一代初创企业。”Alireza笑道。

谈及Plug and Play的前世今生,其实其创始合伙人SaeedAmidi本来并不打算做天使投资人,更别提做创业加速器了。但是在硅谷,往往做着做着,自然就会和创业创新或者科技挂上钩。

Amidi最早做房地产起家,他把地方租给一些企业家办公,通过收取房租盈利。然后,自从接触了Danger(一家做智能手机的公司)之后,他对创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投资了 Danger,之后又扩展到 PayPal (电子支付公司,目前估值400亿美元)和其他的企业。就这样,他变成了投资人。

2006 年,Amidi购买了 Sunnyvale 大楼,大楼有 1.7 万平方米,可以容纳 350 家创业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可以招聘 5 名员工。另外,也有一些“虚拟成员”,他们没有固定的场地,但是也可以享受孵化器的所有服务。这栋楼是 Plug and Play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所拥有的几个场地之一。他们在北京也设立了分部,办公地点坐落于朝阳门SOHO。

那么类似于Plug and Play的硅谷传统孵化器是如何让初创企业从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公司,一步一步地走上“人生赢家”的巅峰?

第一步,孵化器提供办公空间,这包括基本的办公设施、网络、会议室、数据中心等,这也是同各个孵化器一样,是一项物理空间的传统业务。

第二步,举办活动和交流。Plug and Play每年会举办120个活动,也就是每3天一个,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当天的课程表上就有TCL和DAIKIN的培训项目。

第三步,对接资金。Plug and Play每年都会接收 3000 多份简历,然后从预先筛选出的 200 份简历中挑出 10 份,最终大约有 4 到 5 个能走完整个流程,去见 VC。整个过程是相当严格的,但这都是为了保证质量,提高投资成功率。这也是Plug and Play和其他新兴孵化器的不同之处,老牌的加速器氛围给人一种严肃之感,而能入驻这里的初创企业往往预设的门槛也比Founder Space和500 Startups的要高很多。

第四步,对接大企业。这也是 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 获得业界“龙头老大”之誉的主要原因。一些大企业像IBM、P&G等等,它们常会派高管来到加速器中,与创业企业进行交流,甚至一些非高科技的企业,也愿意过来,吸收最前沿的知识,吸取最新鲜的血液。

第五步,导师培训。为了更好地帮助创业企业成长,导师也会暂时加入该创业企业。在Plug and Play,导师分为3种,一种是大企业中已经退休的高管,为初创企业提供经验支持;一种是已经创业成功或者连续创业的企业家,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最后一种是现任的企业家,他们会提供最前沿的咨询和技术更新。

最后,Alireza说,“这里有比 Facebook 更牛的项目,在 B2B 和 B2C 领域也有创新的项目,我们甚至有 15 岁的创业者。”

“我们正在寻找下一个 big thing(新生事物),希望能够找到像Dropbox等那样的明星项目。我们鼓励创业者们尝试,不断尝试,并提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帮助。”

中国孵化器:拼地产?拼老板?

抛开笼罩在孵化器表面的创业光环,目前国内孵化器能够生存下来几乎大部分靠国家补贴。数据显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之下,截止到2015年3月底,全国已经批复了213只基金,规模达到570多亿。目前,这213只基金已经引导了1400余亿社会资金共同投向创新创业企业。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均密集出台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在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孵化器中,有些项目的资金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

成立于2009年的威海首个民营孵化器威海火炬软件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至今收入来源还是依靠房租。这个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孵化器有60多家企业进驻,年租金收入数百万元。由于缺钱是初创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该孵化器还成立了担保公司,在“帮助”企业融资的同时,也开拓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孵化器甚至还成立了销售部。在一篇采访报道中,其总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部是所有企业共用的,要按照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取业务费,这也将是我们的一笔收入来源。”

于是,在一片叫好声之中,火炬软件孵化器公司最近买下两栋楼,准备开办新的孵化器;威海青年电商孵化器则打算在整个药厂搬迁之后,将整个厂区1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全部改造成孵化器……

这就是国内地方孵化器的现状:他们充当的只是“房东”甚至“二房东”的角色,利用政策红利来免房租、免税收、拿补助的现象比较普遍,或只是单纯提供创业场地,缺乏配套服务。

那么,没有“国”字头的创新空间们是不是更符合市场检验的标准?

先来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吧。

2014年1月至11月下旬,国内资本市场共产生1756次投资事件,其中有591笔种子天使、909笔属于未上市公司融资、44笔IPO上市企业融资、190笔属于收购、22笔未披露类型投资,额度已超过千亿元。其中,IDG资本参投88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在IDG资本关注榜的第一梯队位置,教育培训、企业服务、移动互联网、消费生活、多媒体娱乐则处于第二梯队。经纬中国,参投61次。消费生活、电子商务是其参与投资最多的两个领域,其次是移动互联网、汽车交通、金融服务。红杉资本中国,参投58次。红杉资本更青睐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企业服务3个领域,其次是移动互联网、汽车交通、医疗健康。创新工场,参投35次。创新工场2014年尤为关注移动互联网、游戏动漫,投资参与次数相较于其他领域明显频繁。

综上可知,重量级投资集中在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游戏动漫领域;个别高额投资因其战略布局而参与了多媒体娱乐、医疗健康、消费生活领域,大多数投资方一直在持续关注企业服务和教育培训。

这使记者想到了《从0到1》中的那句话:我们要创新,最后得到的却是140个字。

从赫赫有名的“创新工场”看起。李开复于6年前成立“创新工场”,创立初始就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融资之外,6年间,其中美共投资了200多个项目,可投资回报并不尽如人意,目前也没有一个项目实现了上市。其虽然拥有十几个估值过亿的项目,但量级达数十亿、上百亿的项目几乎没有。此外,其明星项目不是偷师Quora的知乎,就是模仿Tumblr的点点,此外,就是以模式创新为主的课程格子、豌豆荚、墨迹天气等带有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足够强的技术壁垒。最终,创新工场退缩了,在获得第二期美元基金的2.75亿美元募资之后,李开复宣布其从孵化器转型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

此外,在近几年估值上亿的创新企业中,的确可能存在毫无背景被发掘的创业者,但是,至少从一些被列为“明星项目”的初创企业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创始人毫无例外都拥有光鲜而不凡的背景和经历。

所以,中国的孵化器也好,其他项目也好,终归是“人才经济”,人对,事情大多就对了。陌陌的唐岩出自网易,点点的许朝军来自盛大,唱吧的陈华之前是连续创业者,陈年曾经是卓越高层,我们观察现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会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创业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成绩。而孵化器这个至关重要的平台,似乎并没有扮演它应有的角色。在中国孵化器同质化普遍的背景下,赚不赚钱,盈不盈利,归根到底还是在拼“老板”。要么是“国”字头老板,要么是李开复、徐小平或者雷军这样的“金字招牌”。

所以,孵化器这个物理空间需要结合创业服务,共同搭建一个创业生态体系。在创业文化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通过孵化平台选择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才是孵化器和加速器公司的真正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而目前,在国策的支持下,我国孵化器还仅仅扮演着一个“杠杆”的角色,得以用来撬动创新创业,撬动经济发展,撬动财富增值。但是,市场需要物理空间,需要导师培训,需要资源嫁接,也需要全链条的精准服务。但是如今在我们现有的孵化器中,又有几家可以做到这一点?

猜你喜欢

孵化器加速器硅谷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知识快餐店 科学加速器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