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净土 印象不丹

2015-09-10吴刚毅

旅游纵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不丹寺庙国王

吴刚毅

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属于高原国家,夹在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又称雷龙之国。不丹以其世界幸福指数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十三,令世人瞩目,并以闭关锁国式的护卫,向世人诠释着独特的不丹文化。不丹没有自由行,更没有穷游,只能选择旅行团,每日最低消费250美元,且限制入境人数。

究竟是什么令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国如此吸引人?带着种种疑问我上网搜索,照片不少,感觉平平,奇怪的是照片的主人却都对不丹推崇之至。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决定放弃原本计划好的行程,来一次深度不丹游,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飞越雪山,初窥不丹

最初的惊喜来自飞越雪山的时刻,一连串的世界著名高峰呈现眼前:珠穆朗玛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洛子峰以及不丹的第二高峰——珠穆拉里雪峰等。一座座雪峰在阳光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云海在周遭翻腾,蓝色的天幕深邃纯净,令人窒息的美霎时直逼心底。

从机场到不丹首都廷布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沿途绵绵的青山郁郁葱葱,一些色彩艳丽的民居散落山间,盘山公路不宽但平整,蜿蜒盘旋在翠绿的海洋里,若隐若现。忽然,一种熟悉的感觉悄然升起,这不就是西藏吗?这森林,这民居,这寺庙,这海拔都与西藏的林芝如出一辙,甚至连他们的图腾也是龙!司机和导游也是典型的中国人长相。

一上车,导游就告诉我们不丹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地方,只是参观各地的宗堡和寺庙,可能会令我们失望。此话一出,众人皆感意外,谁不夸赞自己的家乡好呢?导游的话非但没有浇灭我的热情,反而令我更充满期待,在清新的空气和浓浓的绿意中,我们奔向玲珑精致的首都延布。

书写不丹岁月的宗堡和寺庙

普纳卡宗堡

正如导游所言,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游走在几乎相同的宗堡和寺庙里,扎西却宗、同萨宗、加卡宗、普纳卡宗、哈阿宗……每到一处必有一个宗。不丹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既是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也是喇嘛上师的驻锡地,地方的宗教与行政中心各占一半。

作为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宗教给不丹的文化和历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宗堡是一个他们将世俗与信仰完美地结合,庞大庄严,气度不凡,夺人眼球。不丹所有宗堡的建筑风格一致,白色为主墙体色,棕红色点缀墙的上下两部分,夹杂黄色、黑色等色彩,与西藏的寺庙风格相似却有些变化。西藏的宗堡一般位于山顶,不丹的宗堡有的坐落在富庶且平坦的河谷中心地带,有的踞守在交通战略要地,有的盘桓在高高的山岗上,居高临下地守卫和庇护着脚下的土地。由于不丹多森林和降雨,宗堡屋顶也舍弃了藏式平顶,出现了较大的坡行屋檐。内部更多地使用木结构,为半密闭式建筑,内部设有哨卡、碉楼,亦可用来储存物品,在抵御外敌时便于长时间据守,甚至还有密道从堡外引入泉水。

著名的扎西却宗是我们走进的第一个宗堡,不丹年轻英俊的国王旺楚克五世就在这里办公。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奢华,只有高大的石砌建筑,共有7层,每层4~6米高,被近10米的高墙包围着,墙内墙外绽放的月季将这里打扮得五彩缤纷。有人说这是不丹最高峻最华丽的宗堡,也是最富有故事和传奇的地方,走在庭院中,仿佛伸手就可触碰到曾经的风风雨雨。同其他宗堡相似,其区域划分十分鲜明——南边庭院中有国王的宝座、办公室以及内政部、财政部等政府办公机构;北边是宗教机构,城堡中央那栋5层高的塔楼“乌策”则是不丹最高宗教领袖杰堪布喇嘛的宅邸。扎西却宗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是不丹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工艺最优秀的典范,整栋建筑未使用一枚钉子,也没有使用任何建筑图纸,堪称奇迹。

达洛寺

告别廷布,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口,蒙蒙细雨中108座佛塔被轻纱薄雾笼罩,默默守候那些为保卫国家捐躯的英灵。我们继续沿着公路下行,扑向深深的普纳卡河谷。在这片静谧温婉的峡谷中,另一座被称为“幸福宫”的普纳卡宗堡在等待着我们。

远远望去,葱绿的森林如温柔的大海,其间的长方形城堡如一艘停泊的巨轮,被两条河流拥抱着,左边的叫母曲,右边的叫父曲。来自喜马拉雅山的雪水日夜奔流,在宗堡前汇合,成为浩荡的普纳藏曲。在迁都廷布前,这座宗堡曾长久担任首都的角色,至今依然保有特殊的崇高地位。

1988年,旺楚克四世国王在这里举办正式婚礼,迎娶他的4位王后。由于这里海拔只有1300米,气候温和,也成为了杰堪布大喇嘛的冬宫。

最特殊的是,这里有着宗堡建筑中罕见的第三进院落——那是一座巨大的经堂,竖立着54根雄伟的柱子,通体镀金,雕刻着精湛的纹饰,整座建筑弥漫着庄重神圣的气氛。

走在这里,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安宁和幸福的气息,温暖的阳光打在白色的建筑上,紫红色的三角梅攀爬于高大的树枝上,艳丽的花朵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仿佛在演奏一曲欢快的舞曲。

位于不丹中部的同萨宗堡同样不可错过,对于现代的不丹,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19世纪中叶,不丹第一任国王的父亲晋美·朗杰凭借其强悍和勇敢成为这座城堡的主人。无疑,这座城堡为随后的旺楚克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被专门安排在宗堡对面山坡上的宾馆住宿,只为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宗堡屋顶那迷人的一刻,然而天公不作美,我们只欣赏到雾云缭绕中的同萨宗。

帕罗宗堡意为“堡垒上的珠宝堆”,始建于1645年,守卫着不丹最为富饶的河谷。帕罗宗坐落在山脚下,一座美丽的廊桥将它与外界相连。山上则是不丹的博物馆,里面的纺织博物馆陈列着不丹精美的手工织物,值得一看。

除了宗堡,不丹还有很多历史悠久、风格多样的寺庙。布姆塘是众多著名寺庙集中的地方,扎西寺有着风趣古老的壁画;库杰寺因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而成为不丹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不丹第一座寺庙降白寺也值得一看。

位于帕罗的虎穴寺(Taktshang Goemba)更是所有旅行者必须登临之地,它位于悬崖峭壁之上,高出帕罗峡谷地面900米,极为壮观。据说莲花生大师乘雌虎坐骑来此,降服了山中的妖魔鬼怪,并在高高的崖壁上结庐静修了3个月,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因此被奉为圣地。为了表达心中的虔诚与崇敬,信徒们不畏艰辛,来此绝壁上修筑了虎穴寺。

去往虎穴寺的这天,为了避开游人和烈日,我们大清早就出发,一路上经幡飘摇,溪水潺潺,林木葱茏。我们分明看见寺庙就在对面的崖壁上,近在咫尺,可峰回路转,它却又隐入山间,仿佛遥不可及。就在走得筋疲力尽想要放弃之际,它又突现眼前,令人措手不及。我们边走边拍,用了一个半小时就来到建于悬崖边的虎穴寺。虎穴寺依山而建,大小殿堂层层叠加,楼梯层层盘旋,共有5个佛殿,分别供奉不同的菩萨。这里虽然殿堂狭窄,壁画却细腻,佛像很庄严。我们不懂,只管跟着导游拜佛,倒也像模像样。

如诗如画的田园河谷

千万别忽略不丹的田园和河谷。从布姆塘出发,翻越海拔3596米的欣塘拉山口后,美丽的乌拉河谷就展现在眼前。这是布姆塘区域最美丽的河谷之一,成片的森林和高原牧场簇拥着大大小小的村庄,菜地里有忙碌的农人,偶尔有炊烟从农户家升起。我们背着相机走进村庄,走进了农家,喝着热乎乎的酥油茶,听他们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拉家常,看他们明朗的笑脸,拍几张照片,好不惬意。

普及卡山谷是大多数行色匆匆的游客根本不会光临之地,然而错过它将是旅途中最大的损失。这片山谷相当壮观,沿途均是成片的原始森林,茂密的针叶林担任主角,杜鹃、木兰、橡树、香蕉树和仙人掌轮番登场。这里也是珍稀濒危候鸟黑颈鹤的家,黑颈鹤是不丹人钟爱的鸟儿,每到秋季它们从远方飞来这里安家越冬,忧郁的鸣叫声充斥在天空中,摄人心魄。普及卡广袤的山谷里到处是成群的牛羊和马匹,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镶嵌着美丽的村庄,湛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草甸相交于天际,满眼是赏心悦目的美,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任何一户人家,最醒目的位置总挂着历代国王及王室成员的照片

行走不丹,如同穿行于画廊中,时而似一幅油画,浓烈的色彩在天地间蔓延、回旋;时而似一幅水粉画,略施粉黛,淡雅别致;雾起时,又似一幅典型的中国泼墨山水画,视野中满是浓郁的绿色。不丹的美含蓄温婉,一如山谷里的小溪,涓涓流淌,不知不觉间,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早已融入心底。

幸福的不丹人

不丹是一个宁静的国度,没有车辆的拥堵,没有人头的攒动,更没有高声的喧哗。

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人们不急不躁地生活和工作,一切缓慢而有序。早上8点开始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学生。男生身着格子布料的袍子,黑色齐膝的羊毛袜,黑色皮鞋,精神帅气;女孩子是单色的褂子配深色长裙,简单大方,整齐而不乏个性。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孩子上学放学的时段不同,因此一天之中似乎到哪里都能看见这些天使般的孩子们。看到我们,他们友好地打着招呼,投来好奇的目光,面对我们的镜头,女孩子大多羞涩,大点的男生故作淡定,小男生们则顽皮淘气。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最高的房子只有4层楼,仅在首都。建筑大都采用木材或石料,色泽艳丽或朴素淡雅,和谐地揉进周遭的色彩里。家家户户的房子如同一栋一栋的小别墅,独家独院,房前屋后花红树绿,蔬果飘香。

因为是山区,这里以梯田为主,恰逢农忙时节,男男女女在田里忙着耕田插秧,牛儿则在一旁悠闲地吃草。这里的人们执着地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机器的轰鸣,更没有为了急于收获而施加的化肥或催长剂,甚至农药,难怪这里的水稻一年只有一季,颗粒不大却清香可口。

在不丹,人人信仰佛教,内心平和,就连那些游荡的狗都不用为安全操心,闲庭信步于各个角落。而这里唯一的一座监狱由于没有犯人而年久失修,沦为废墟。

不丹全民享受免费的医疗和教育,生活简单快乐,因而大多数不丹人都很单纯,友好。他们的笑容发自内心,他们的眼睛干净清澈。记得在布姆塘的时候,我们宾馆不远处有个寺庙,悬挂大红的经幡,甚是显眼,这是藏传佛教里的红教一派,里面的喇嘛大都很年轻。我在拍摄前还是有些顾虑的,因为有些地方的喇嘛不愿意被拍摄,然而这种顾虑很快消散,这里的喇嘛们不仅乐意当模特,还带我参观寺庙,为我讲解这里的一景一物。而在得知一位朋友错失了拍摄辩经的机会时,喇嘛热情地告诉我下次辩经的时间,并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在参观宗堡时,我们除了拍摄建筑,也拍摄喇嘛和政府工作人员。所有的人,面对我们的镜头时均浅浅一笑,平静、淡然、温暖,这种不丹式的招牌笑容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为我的旅途留下最美的回忆。

除了无线网络、手机以及我们乘坐的车辆,这里的一切很难与现代挂钩。就在同行的朋友为不丹的道路不够宽敞而描绘一幅不丹的现代蓝图时,司机告诉我,他们绝不愿意太快地发展,只想拥有这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他们不想要高楼大厦,只想拥有温暖祥和的家园;他们不要麦当劳、肯德基,只想吃到简简单单却卫生可口的饭菜。不丹人甚至在老国王的提议下拆除了全国仅有的2个红绿灯,限量汽车进口,以这样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他们的家园和文化,这在日益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实属罕见和不易。

发展中的不丹

在不丹,走进任何一户人家,最醒目的位置总挂着历代国王及王室成员的照片。每次司机跟我聊起他们的国王和老国王都是一脸的骄傲和敬意,是什么令不丹王室如此受到人民的爱戴呢?

50多年前,不丹才开始建立新式小学和中学,之前的不丹人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出家为僧,在寺庙里学习藏文、数学和医疗知识。

1972年,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这位被百姓誉为“铺设幸福与民主之路”的国王,在登基后不久便提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追求“全民幸福总值的治国方针”。在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GDP)当作发展的硬指标,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时候,不丹这位年轻的国王清楚地意识到,单一强调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为百姓创造幸福的生活。特别对于不丹这样一个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而生存环境艰辛、生态脆弱的国家来说,不计代价地一味发展经济,无视环境的保护,无视全体国民心理的满足感,最终会导致国家的衰落。于是,这位心地仁慈、聪明睿智的国王经过苦苦探索,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年代,带领不丹人民真正走上了幸福之路。

在世人还在为争权夺利费尽心机的时候,这位正当年的国王不仅主动退位传位于子,还与新国王一起联手推进不丹的民主进程,于是,今天的不丹已经从世袭君主制走向民主选举制度,跟新老两代国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有国王如斯,不丹人怎能不幸福!

我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吸引我来到这里,不是寺庙,不是风景,而是这块最后的净土,这纯净的思想以及纯净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不丹寺庙国王
贪吃的国王
在不丹,用脚步丈量大地
好玩儿的国王
当当吃国王饼
不丹王国蹒跚前行的新闻传播业
国王的死敌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不丹:一尘不染的幸福王国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