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空一鹤排云上 娴雅端庄的鹤类

2015-09-10徐文潮

旅游纵览 2015年12期

徐文潮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少年来,每当我听到歌手朱哲琴,用她那清纯的嗓音演绎这个真实的故事时,依然会唤起我内心无法抑制的感动。在那娓娓的诉说和忧伤的歌声中,不仅多了一份对那位为救受伤的丹顶鹤而消失在沼泽里的养鹤女孩——徐秀娟的敬重,也引起无数的人们,对那些珍禽的格外关注。

湿地旁的蓑羽鹤

目前,世界上生存的鹤类共有15 种,我国就有9种,占60%。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丹顶鹤、黑颈鹤、赤颈鹤、白鹤和白头鹤;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白枕鹤、灰鹤、沙丘鹤和蓑羽鹤。尽管它们分布地域很广,但主要都集中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有6种)。

蓑羽鹤,是鹤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身长只有76厘米左右。它的体羽以灰色为主,背部有蓝色蓑羽。前颈和胸部羽毛呈黑色,颊部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分垂,状若披发。而灰鹤体型中等,体长约110厘米。全身的羽毛大部分为灰色,头顶裸皮为鲜红色,喉部及前后颈为灰黑色。

它们举止娴雅、稳重端庄。性情温顺而羞怯,胆小而机警。善奔走,常远避人类。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平原草地、草甸沼泽、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类生境中。有时也到农田地带活动,尤其是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以水生植物、谷物草籽和昆虫为食,也兼食鱼虾、蝌蚪等。它们在活动、觅食时,常有一只负责担任警戒任务,并不时地伸着长颈四下观望。一有惊扰,就会立刻鸣叫,并振翅飞翔,其他成员也会随声腾空而起。栖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收于腹部,头颈向后插进背羽间睡眠。

晴空一鹤排云上

每年3月,它们都会准时地从越冬地飞回繁殖地,产卵、繁殖。它们所筑的巢一般都比较简陋,通常就建在沼地或荒地上。可以说,鹤类是“自由恋爱”的,而且爱情也比较专一,一旦结为配偶,就不再分开。在孵卵时,雄雌两鹤会互相轮流,不像有的野生鸟类那样,只由雌性来孵化。雏鹤为早成雏,即出生不到半天就可以站立、行走,不过要几个星期后才会飞行。有意思的是,雏鹤长到一年后,即会被父母赶出本种群,到不相识的鹤群中去择偶,以防止近亲繁殖,造成种群的退化。你别说,鹤类的繁殖理念还是比较科学的。

而一过10月,天气逐渐变冷,大多数的鹤类都会携老带幼结队向南进行长途的迁移,到比较温暖的地方。例如蓑羽鹤,为了生存,每年大约有16万只要从珠穆朗玛峰顶飞过,前往印度去越冬。珠穆朗玛峰不仅是世界上的最高山峰,温度极低,气流强烈,还生活着一种更加可怕的食肉动物——金雕。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强大的天敌,身单力薄的蓑羽鹤,一次又一次地寻找机会。尽管它们多次被强大的气流逼退,尽管它们多次被金雕偷袭,但是它们始终都没有放弃心中既定的目标,依旧队形整齐,毫不畏惧地一次次地向着珠穆朗玛峰顶冲击,直至成功,令人敬佩!

觅食

飞行时,它们常成群结队地在空中按“V”字或“人”字形编队飞行,头部和颈部会向前伸直。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尽管鹤和鹳很像,特别是当它们迈开细长的腿,安静地漫步,以及它们飞行时,看上去都非常相似,但它们之间确实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正因为这些鹤类,体态秀逸,亭亭玉立,高贵而清雅;举翼投足,昂首阔步,徐缓而矜持,颇有一种“绅士”风度,浑身透着一股骄矜潇洒之气。所以,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所推崇。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讴歌鹤类的作品。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唐·白居易《池鹤》)

在高高的竹笼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那些庸俗的鸡群面前,更显得自己卓尔不凡。从表面上看,是鹤害怕低下头,会将头上那象征高贵的标志——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忧白色的羽毛会变得不太好看。而透过表层,一个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对世俗妥协的鲜活形象脱颖而出。

转眼四望,总觉得鸬鹚的毛色太污浊,而鹦鹉的叫声又太谄媚,这里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又获得不了别人欣赏,只能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

当时的白居易,官场失意,被贬为江州司马。他便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以鹤与鸡、鸬鹚、鹦鹉作对比,表达了自己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进而抒发了自己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与无奈的心情。

而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诗人朱熹所作的“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天矫千年质,飘摇万里情。九皋无枉路,从遣碧云生。”(《孤鹤思太清》)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以“孤鹤”自比,表现了一只被关入园林中的“孤鹤”,虽有漂游万里的雄心,却不能展翅飞翔的苦闷。一个“空”字,道出了“孤鹤”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字里行间不仅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孤苦心情,而且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束缚,充分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

不过,同样是描写鹤类的诗作,同样是官场失意,同样是抒发内心的情感,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却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这首诗一扫上述两诗凄苦、哀怨的诗风,紧紧抓住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加以描绘,不落俗套地把个秋景描绘得生机盎然,展现给读者的则是一幅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壮丽景象。虽然,这鹤是孤独的,但它所呈现出来的凌云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种昂扬的气势和高尚的情操。特别是此诗,是在作者被贬之后所写,就更加令人赞叹不已。正是“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唐·韦应物《赠王侍御》)

除此之外,还有像“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唐·白居易《感鹤》)和“闻道鹤书征,临流不洗耳”(唐·孟浩然《白云先生王廻见访》),表达了隐士的孤寂、落魄又希望出仕的心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欲避开那令人烦恼的人与事,却又无法回避的愁苦心境;“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唐·李欣《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诗人自比于鹤,体现了他清高自赏,不与庸俗之辈同流合污的品行。

这些诗作,不仅把鹤类的优美形态描写得传神动情、淋漓尽致,将鹤类那高洁、孤傲、俊逸的个性,都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而且还借鹤言志,以鹤抒情。既丰富了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扩大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内容。又抒发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开拓了古典诗歌的意境。

可以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鹤类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野生鸟类。它们不仅外在俊美,内涵也十分丰富,是“形美”与“神美”的统一。正因为如此,它们总是与人们美好的期望相伴,是吉祥、长寿、幸福、忠贞、优雅的象征,也是崇高人格和真善美的代表。鹤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华文明的许多领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像以鹤类为题材的邮票、火花,已成为收藏者珍藏的精品;以爱鹤姑娘徐秀娟为题材创作的电影《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及同名歌曲,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中阮艺术家刘星利用传统乐器中阮演奏的《闲云孤鹤》,则细腻地表现了在水边翩翩起舞的白鹤那份悠闲、潇洒,恰如其分地演绎出一种高雅而优美的意境。而许多企业还以鹤命名,并将鹤作为商标使用,可见对鹤类之喜爱。

此外,在我国还有众多与鹤有关的成语,如:鹤鸣之士、孤云野鹤、鹤发童颜、延颈鹤望、一琴一鹤、云中白鹤、凤鸣鹤唳、龟年鹤寿、鹤发松姿等等。就连清代的朝服,都有鹤类崇拜。“补服”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而它前后各缀有的一块“补子”,则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按照规定: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如一品文官为仙鹤补子;二品文官为锦鸡补子;三品文官为孔雀补子。故鹤也叫“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颇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味道。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日益扩大,许多森林、草原、乃至沼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造成许多野生鸟类栖息地的面积逐步缩小,以致严重地影响到了它们的生存。特别像鹤类这样的大型涉禽,它们产卵少,繁殖率较低;且身体大,目标显著,容易受到敌害的攻击和被人类捕获。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而且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如何严禁捕杀,有效保护,让它们能够很好地繁殖,留下它们那俊美的身影,这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