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的方法论

2015-09-10朱仲南

南风窗 2015年15期
关键词:驯兽待人接物平衡木

朱仲南

专栏里曾写一稿,谈到曾国藩的人生很讲究平衡,处事待人很周全,得体,我们不少人都可以借鉴和学习。文章发表后,有的老同志鼓励以后多写此类文稿,好让年轻人学做人做事。也有年轻的读者,包括有位博士生说,文章看了很受启发,能告知我们平衡的方法吗?云云。

平衡一定是有方法的,如同体操中的平衡术,不是谁都能走的。没练过的一上平衡木,走一两步还可以,但你叫他们转身,空翻,没有一个行的。人生如同走平衡木,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有许多学问、方法,一遇事,一介入实际,一旦与人相处,你马上就知道平衡的重要性,决不可书生意气。

360行,行行都有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会遇到待人接物的各种事,你能不讲究方式方法,能不去平衡吗?那是不可能的。有人说,驯兽和管人一样,不用平衡。其实驯兽师经常是一手拿鞭子、木棍,一手拿食物去驯兽的,这就是平衡。有人说领导训人、管人,谁敢不听?根本用不上平衡。这是愚人的话,人家不反驳领导,不顶撞,不生气,只能憋气,是因为领导的地位会影响他的进步,影响他的前途。你如果叫一个老农、小贩完全按领导的口径、语境,一字不差地去批评某个人,他会听吗?怪事。他说不定会像泰森一样,给你一记左勾拳。

平衡有千种万种方法,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算是一些基本功罢。

首先要注意的方法之一是:不受干扰,凝神静思5分钟。凡干事或参加会议、说话前均如此。环境允许的可静思,环境不允许的要抗干扰。这举动别人不易察觉,但你要养成习惯,好处无穷。这有点像乐队演奏前的“定音”。又有点像运动员的赛前思想准备,构思战术,热身。说话时,聚会时,办事时,给自己有一个范围、界限、底线,想好了才去赴会以及做事,往往会主动,会有所准备,效果自然比临时抱佛脚好。

平衡的第二种方法是“人要分众,事分轻重”。人分众是必须的,和干部一聚时可规范些,言之有理,平和,忌说教,因为他们表面“喜欢”说教,但内心都渴望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意。和知识分子一块可雅致一些,不必老谈吃喝玩乐,要有机智、哲理的判断和推理,不要粗俗。和工人在一起可热情大方,讲究义气,讲点果敢,讲点风情,不可吞吞吐吐,小里小气。和农民在一起可生动一些,随乡入俗,平等相待,不可用教书的语言聊天,也不可像干部发言“一二三四五”点论,要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话。

事要分轻重。重要的事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协力做好,做好后不要第一个去报功,更不能抢功。一旦如此,你的江湖地位会迅速下降,众人所为,切忌“抢头功”。轻微的事业不可小看,因为很难去界定事情的大小,只能认真去做。做事切记不贬人,切不可说这事谁谁不会做,不懂,我一出手,出面,马上扭转了,马上办妥等等。要邀功,一定要说“我们”,而不能只说“我”。

平衡的方法之三是凡做事、凡与人相处要学会事后“小结”。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持之以恒。笔者曾在大学当老师,喜欢并怀念当时的集体备课,海纳百川,吸取大家的智慧,加上个人的努力,心里很踏实,讲课就不会“误人子弟”。我们做人做事也如此,就不会误人误事。事后勤小结,善总结,亮点在哪,弱处在哪,弄清楚了,下一次就比较有把握了。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

平衡的方法论,不必太拘泥,太拘谨,也不要太随意,太任性,见机行事,留有余地,不咄咄逼人,不口吐木兰,不居高临下,不称兄道弟,混一堆酒肉朋友。总之,按规律办事,守规矩做人,对老一辈得体、谦和,对同辈平和、客气,对下一辈激励、鼓气、热情,这都是常识了。

网络常常有些师傅出现,教人们“不争”,说待人接物要“放下”,要敢于“舍得”,认为这是最好的平衡。这当然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意义。但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为主,没几人能做到不争的,不少人都强调“树争一张皮,人争一口气”。又有谁放得下?不少人都想不劳而获,天天搞“猜猜我是谁”的电话,很想获利发财。许多人也曾激昂地表态,说做人要“舍得”。其实,不少人说说而已,他们对名、对利,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以上谈的平衡的要点,是对凡人的,对一些高人、境界特别的人,不一定适用。方法的东西只是一种提示,一种共同的悟道。如若需要更简化的提示,切记做人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做事时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以众人心为心,必无大碍。

猜你喜欢

驯兽待人接物平衡木
海豚的自我介绍
摇晃的平衡木
汉字诗:旦
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艺术“疯狂”客戴志康:从个人情怀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木上跌落
家庭的教育与引导是塑造子女心性的大学堂
小学语文教育人格教育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平衡就是健康
第9期“成语城擂台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