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行PK亚投行:取代还是合作?

2015-09-10沈旭晖

南风窗 2015年15期
关键词:马歇尔五国亚投行

沈旭晖

莫斯科时间7月7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次理事会在金砖五国(BRICS)乌法峰会前夕举行。由于时值沸沸扬扬的希腊全民公投两天之后,俄财长对媒体表示,金砖银行将在年底前开始为首批项目融资,但暂不会向希腊等机制外国家投资;俄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更透露,不会考虑希腊加入金砖银行,甚至长远来看也是如此。

相比仅有5个成员的金砖银行,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声势浩大,目前已有50国正式签署了盟约,预计今年年内南非签署后,金砖五国都将被囊括在内。这不禁引发疑问:“金砖体系”(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等)的功能和战略意义,是否已被亚投行覆盖,还是说,两者能够分工合作?

在2013年3月第五届金砖峰会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同意成立金砖银行,并于翌年7月第六届峰会上签署文件,同意以1000亿美元资本创建银行(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并设立初始规模1000亿美元的应急外汇储备库,两者运作互相独立。

至于亚投行方面,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10月出访印尼时,已经向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倡议建立;翌年10月,共21个亚洲国家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连同因政府换届而稍晚签署的印尼,共22国)。可见,金砖银行的提出比亚投行早,但在实际推进中却又不温不火,被亚投行抢了风头。

这部分是由于,金砖银行在一些表面设置上,刻意营造了成员国的均等分工和参与,杜绝一国独大。例如,五国各出资2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任行长由印度提名,于今年5月确定由印度私人银行家卡马特(K. V. Kamath)出任,任期为5年,往后由巴西、俄罗斯、南非、中国轮值;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董事会主席则交由巴西安排;而非洲区域中心设于南非。

至于应急储备安排,五国投票权与出资额挂钩。中国出资410亿美元,享有最多的39.95%投票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南非则有5.75%,但为有效兼顾各国诉求,也设置了5%基本投票权,由五国均分。中国虽然GDP比德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四国之和还多,但谈不上能控制金砖体系。所以并不奇怪的是,在本届金砖峰会前的7月1日,中国在金砖五国中最后一个走完金砖银行的立法程序。

据报道,金砖银行首任管理层(行长1正4副)将于7月中旬赴上海浦东就任。金砖银行成立后,主要将围绕银行的启动运营开展工作,包括与中国政府签订东道国协议,确定人事政策和招募人员等,预计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启动运营。

6月29日,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中的50国代表正式签署“基本大法”,明确了亚投行的股本以及投票权、决策机制、总部选址(北京)等核心要素。尽管有7个国家(菲律宾、丹麦、科威特、马来西亚、波兰、南非、泰国)未能第一时间签署,但亚投行从去年10月仅有21国签署备忘录到预计今年底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已经算是比较快了。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除了令西欧参与国(除了西德)在计划结束前,国民经济普遍回复到战前水平,也让美国得以消化本土产能,令美元升格为全球货币,奠定了其后20年美国与西欧各自的高速经济增长。马歇尔计划还让美国展现经济实力,成为战后全球霸主,并通过援助跟苏联闹翻的南斯拉夫,进一步深化了冷战格局。对接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逐步消除了西欧各国的关税和贸易壁垒,提供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条件;整个冷战时期,西欧始终是美国臂膀。

而今中国主导创建的亚投行,核心经济功能是让中国资本得以外输,并加快人民币在区内流通。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令整个西欧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通过亚投行在“一带一路”大兴土木,也可让东南亚、中亚、中东不少国家变成自己的“粉丝”。何况当美国和日本已表态无意加盟亚投行,类似苏联等国被排斥于马歇尔计划之外、形成阵营对衡的效应,也可能重演。据《南华早报》报道,包括申银万国、兴业银行等金融公司均发出报告,认为中国应参考马歇尔计划,以“确立符合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和货币体系”。

至于“金砖体系”,虽然也发挥跨国基建投资的功能,但其更多是代表新兴经济体对传统经济强国(如所谓“七大工业国”)的经济攻势。发明“金砖四国”一词的美国高盛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其后也创造过其他词汇,例如“薄荷四国”(MINT,即墨西哥、印度、尼日利亚、土耳其)等,大抵都是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描述。“金砖国家”这概念本身来自对新兴经济力量的描述,所以它潜在代表的并不止这五国,还在广义上包括其他新兴经济体,而它们都有着改变传统经济强权主导的世界秩序的需要。与金砖行的全球色彩相比,亚投行旨在投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其影响至少在起步阶段主要限于亚洲地区。

对于亚投行和金砖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1日指出,不存在一方主导而另一方次要的问题,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为全球增长和发展作出各自的贡献。

更准确地说,根据官方说法,亚投行和金砖行虽然都以跨国基建投资为创建主旨,但前者至少在创建初期,将集中为亚洲国家或地区提供投资或援助资金;后者则除了相对没有既定的投资地域局限,还是金砖体系底下的一条臂膀,并有一笔应急储备作为配合支援。也有中国财经媒体披露,金砖行的候选项目已基本确定,将专注体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而非单纯的基建投资,这样可以区分于亚投行。至于两者的其他差异,还可从它们的不同功能、不同支点划分。

中国在金砖银行并没有明显的主导地位,而其余四国也不时引入自己的议程考虑,期望借体系获利。早前传俄罗斯表态支持希腊加入金砖银行,消息第一时间就被“金砖”概念创始人奥尼尔评为“愚人节笑话”,后来更被俄财长西卢安诺夫否认,但俄罗斯借金砖银行项目拉拢希腊,也不是没有可能。有趣的是,金砖国家全数加入亚投行,参与投资亚洲基建,而它们本身也不乏国内基建项目需要寻找支援,加入亚投行只是其增加可影响资源比率的杠杆罢了。

比较金砖体系与亚投行的差别,关键不仅是体系下的金砖银行,还在于那笔应急储备。金砖体系的正式成员目前只有5个,相比亚投行的庞大阵容,更能“集中应付”成员国可能面对的金融风险;成员国的经济、基建发展因此可以更加进取,以便创造机会,改变传统上由欧美控制的全球格局。有国内学者认为,金砖行在全球层面对应于IMF及世界银行,而亚投行则在区域层面对应亚洲开发银行。但实际上,金砖行的全球作用尚未显现出来(金砖应急储备对应IMF的作用更明显),而亚投行的影响不会止步于亚洲。

换句话说,金砖体系和亚投行加在一起,才是对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IMF及世界银行的超越。有了这背景,金砖体系和亚投行是不会整合的,只会各自发展合作,尽管它们的宏观目标是相通的。

猜你喜欢

马歇尔五国亚投行
前四个月我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7.3%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图解“亚投行”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关于亚投行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
为你早起
二战时的美国“军事设计师”——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