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战检验

2015-09-10刘逢安

轻兵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山丹蓝军野战

刘逢安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度训练计划,解放军总参谋部从7月1日起至9月中旬,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连续组织7场“火力—2015·山丹”陆军防空兵部队跨区基地化实兵实弹演习……

参加 “火力—2015·山丹”演习的主要兵力来自解放军7大军区的7个防空兵旅(团)以及电子对抗、陆军航空兵等配属力量。陆军防空兵部队现役装备的7个系列、9种型号防空武器将全部亮相。各参演部队主要围绕防空兵部队作战任务,结合现代防空作战特点与专业“蓝军”展开对抗,重点突出指挥、射击和快速精确3个关键要素,实施全程对抗、全程检验、全程评估、全程量化,检验部队实战水平和武器装备实际效能。

此次演习首次由歼击机、直升机、干扰机和地面电子雷达力量编成“蓝军”体系,以防空兵旅(团)为主体,配属对空电子防空力量,构成“红军”联合防空体系,形成联合防空作战空地对抗态势,进行红蓝自由对抗。演习还将运用高速靶机靶弹模拟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突防飞机等空中目标,营造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条件,引导部队实现由“训练打靶”向“实战检验”转变。

7月1日凌晨4时,“火力—2015·山丹”的首场演习拉开序幕。参演的陆军第38集团军某防空旅在夜幕掩护下,沿着戈壁公路由集结地域快速向演习地域开进。车队刚一露头,指挥通信系统即遭到“蓝军”的空中侦察打击和强电磁干扰压制,车载电台等多种通讯手段瘫痪,为此旅指挥所临时启用备用频率,并采用旗语、灯光等简易通信手段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快速开进。部队虽然刚刚经过1600km的远程机动,但士气高昂,应对有序。

为考验指挥员的临机处置能力,演习情势不断变化,指挥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判断,没有人能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火力—2015·山丹”系列演习实战化的味道更浓、难度强度更大、战场环境更加贴近真实战场。演习主要在自主对抗、构设战场环境、全系统全要素检验、加大战场机动难度、提高指挥员指挥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等6个方面有所创新。

演习改变导演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组训模式,分别成立红、蓝军指挥所,导演部只明确任务、参演兵力、演练时段,放开了气象条件、飞行高度、进袭方向,由红、蓝双方自主筹划、自主侦察、自主协同、自主保障,背靠背组织演练。

演习采取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更复杂逼真的战场环境。综合运用了干扰机、无人干扰机、地面电子对抗设备设置复杂电磁环境,同时采取有人机与无人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歼-10、歼-11、直-9、米-171以及无人机等构建空中目标环境。

参演部队全建制、全系统、全要素、全火器检验,参演装备涵盖陆军现役的所有防空武器。参演部队将在临机指定射击阵地、临机抽取实弹课题、临机放飞靶机靶弹的情况下,快速占领阵地、快速射击准备、快速火力抗击、快速撤出阵地。

参演部队战场机动路线较以往单一的的高速路和国道,今年更加复杂多样,包含了省、县、乡、村各级道路,柏油、盐碱、砂石等多种路况,山区、丘陵、戈壁、沙漠等多种地形。建立数十种特情处置库,灵活组合设置,检验部队机动中临机处置能力。

演习压缩战斗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作战筹划时间压缩为12小时,加大了指挥员的指挥难度,并要求指挥员在组织战斗中演练战法、确定兵力部署及作战运用,解决指挥员不会判断形式、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等问题。

演习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强调导调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要求部队淡化输赢,通过演习演练和检验评估,真正解决好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随着一声“发现敌机!”布置在山口的陆军防空兵紧急迎战,高射炮弹在天空中炸出一朵朵火花,然而山谷间隐蔽飞行的蓝军歼击机早已迅速爬高,随着云层中传来的阵阵轰鸣,已然突破防空兵外围阵地潇洒离去……

空军航空兵某旅作为新组建部队,是全军惟一的专业航空兵蓝军,装备国产先进战机,其中有多名“金头盔”获得者。此次参加陆空实兵对抗演练,以该旅为主体构建的由歼击机、直升机、干扰机和地面电子雷达力量编成的蓝军作战体系,不仅是“演真扮像”,更是通过体系化空中突击力量检验砥砺防空兵战斗力的磨刀石和加速器。

“火力—2015·山丹”系列演习中,导演部只明确任务、参演兵力、演练时段,放开气象条件、飞行高度、进袭方向,给了这支空中蓝军充分发挥的空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晴朗的上午,阳光从东方刺目照耀着戈壁滩,参加演习的某防空旅一辆辆重装战车,沿着戈壁公路由集结地域快速向演习地域开进,突然,行进到山谷间的演习车辆接到防空指令,快速伪装隐蔽,防空兵器就地展开,向着顺光方向搜索敌机动向。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一架蓝军歼击机擦着山尖逆光进入大家的视野,机身耀眼的银光都看得一清二楚——出其不意的攻击使山谷里的兵器、人员全部损毁阵亡!“歼击机在山谷间超低空逆光飞行攻击,结合了多项高难度飞行动作,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超人的胆识,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导演部负责导调蓝军的副总导演对此次攻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歼击机双机佯攻,单机侧后方直捣火力点;歼击机打击外围防空火力,直升机超低空突防敌指挥所……演习气象地形条件复杂不仅没有阻碍攻击,反而成为突防突击有利掩护,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令红军防空兵十分头疼。

拥有先进战机和优秀飞行员的专业航空兵蓝军,过硬的飞行技术和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令人惊叹,然而对于信火一体、全要素作战的娴熟运用,则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发现蓝军直升机突击,“组织火力抗击!”红军外围火控雷达迅速锁定直升机的同时,蓝军无人干扰机已悄然临空,红军外围雷达一片雪花,只能迅速组织阵地中心远程火力捕捉无人机,蓝军无人干扰机吸引着远程火力捉迷藏,就是不进入攻击范围,红军指挥员非常恼火,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己方火力点已经完全暴露。暴雨前厚厚的云层非常不利于歼击机飞行,但是战争没有什么不可能,就在红军放松警惕之际,蓝军歼击机在远程干扰机保护之下,像一柄利剑直指红军指挥所……

这支专业蓝军被敌方火控雷达锁定会做出高难度摆脱动作,空中通话使用英语……红军指挥员感慨,尽管目前很不适应,打得非常被动,但是和这样的高手过招,值!

7月8日23时许,随着最后一列远程投送专列缓缓停靠山丹火车站,参加“火力-2015·山丹B”演习的新疆军区某防空旅远程投送装备和兵力全部抵达演习地域。当列车梯队刚刚抵达山丹火车站,正准备卸载时,突然接到演习指导组一道指令:“山丹火车站站台遭到敌机轰炸,命令你部立即实施野战卸载!”

参演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展开野战卸载。他们利用站台上的枕木和自身携带新研制的野战卸载装具,兵分两路,开始搭建临时卸载站台。不到10分钟,两条长、宽分别为30m×20m和25m×15m、30°坡度角的卸载站台搭建完毕。随即,一辆辆装备车辆沿着新搭建的站台驶离专列,开始集结。

“从搭建卸载站台到装备车辆全部驶离专列,总计用时20分钟。”现场指导演练的总部指导组成员介绍,野战卸载是今年全军跨区基地化训练演习新增的一项演练科目,主要是检验部队在野战环境下遇到突发战况快速组织铁路输送专列卸载机动的能力。“新疆军区某防空旅只用20分钟时间完成卸载,是今年跨区基地化演习开始以来野战卸载科目的最好成绩。”

信息化手段和装备提升实战水平

6个红外视频探头,360°无死角视野,探测范围可达300m,且不受烟、雾、雨、尘和光线的影响……

在“火力-2015·山丹”实兵实弹演习中,陆军第38集团军某防空旅的数台安装夜间行车辅助系统的大型特种车辆格外引人注目。这种新型夜间行车辅助系统采用高分辨率的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帮助车辆在无灯光照明的野战条件下改善目视效果,大大提高了部队在野外不同地形、不同气候条件下车辆编队行进的隐蔽性和安全指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和装备陆续应用于部队训练和演习当中,有效提升了实战化训练水平。在“火力-2015·山丹”中露脸的新型夜间行车辅助系统就是一家山东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刚刚投入陆军部队试用。

如果说夜间行车辅助系统为部队开展夜间训练提供了有效手段,而由防空兵学院研制的陆空实兵交战系统则为构建自主对抗环境推进了一大步。2015年5月,该系统经过解放军防空兵学院课题组公关完成联调联试和试用工作,并首次用于“火力-2015·山丹”实兵实弹演习当中。

陆空实兵交战系统可实时记录和判读空中、地面部队的对抗数据,战斗机的航行轨迹、何时发射导弹,地面防空兵的雷达开机时间,是否锁定空中目标……这些在以前的演习中无法人工精确判断的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并进行计算判读,不仅省去了以往复杂繁琐的数据读取处理过程,还使评估裁决变得更加客观公正,胜负一目了然。

在“火力-2015·山丹”中,国产新型高速无人机的使用给地面防空部队实施拦截增加了很多麻烦。新型无人机时速200km以上,滞空时间更长,携带负荷更大,且操控灵活,在不足300m的低空飞行时很难被雷达发现。另外,其新型材料的采用使无人机的雷达反射面与巡航导弹接近,不易被探测到;加之,这种新型无人机采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飞行速度已经接近音速,留给防空部队的拦截时间只有几十秒,战机稍纵即逝。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系统在“火力-2015·山丹”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信息化指挥手段,不仅嵌入到各种大型武器发射平台,还广泛应用于单兵侦察和分队作战之中。

在参演“火力-2015·山丹”的野战医院里,我军远程医疗会诊车已经升级换代,可以与全军各大医院进行联通,且数据传输速度更加流畅。如今,在“战场”上使用远程会诊系统已经成为常态,它可以实现信息上的互联互通,使它身后的强大医疗专家库可以随时与最前沿联通,实现后方对前方的有效指导和支援,挽回更多年轻的生命。

7月10日开始,参加“火力-2015·山丹B”演习的新疆军区某防空旅,经过72小时1600km的远程投送抵达演习地域后,随即展开战场机动演练。

10日凌晨5时,新疆参演部队编成7个行军梯队由待机地域向作战地域开进。在200km战场机动行军中,导演部连续不断给红军“找麻烦”“添乱子”,一个个“难局”“险局”“危局”,让部队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火力-2015·山丹”每场演习的战场机动阶段,导演部都将根据参演部队实际担负的作战任务,构设多组地面、空中特情,让部队在处置各种突发战况中边走边打、边走边练,逼着部队在真打实练中走近真实战场、接受实战检验。

据了解,“火力-2015·山丹”演习,参演部队战场机动中共构设了遭到敌航空航天侦察、地方车辆故障阻断行军道路、遭遇敌空中突击、化学药品沾染路段、行军梯队遭遇敌特种作战分队袭扰、预备指挥所被敌地面定位等20多组特情。通过这些特情的处理处置和战斗组织,主要检验部队作战筹划、作战指挥、战场生存、战场保障能力。

综观“火力-2015·山丹”演习战场机动,尽管新疆参演部队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两个多小时抵达指定地域展开作战部署,但机动途中通讯不畅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总部指导组的参谋人员下午2时10分到指挥所呼叫旅指挥员,一个多小时无人应答。动中不通的问题依然是困扰部队行动的老问题。

7月16日,“火力-2015·山丹”演习进入实弹检验阶段,参加演习的新疆军区某防空旅利用3种防空武器,昼夜抗击新型高速靶机靶弹。其共发射5枚红旗—7B型防空导弹、组织3个高炮分队集火射击,取得白天击毁“敌机”3架、夜间击毁击伤“敌机”2架的战绩。

“火力-2015·山丹”系列演习,首次运用由总参某研究所研制的多种型号高速靶机靶弹模拟空中目标。这些靶机靶弹的突出特点是重量轻、速度快、造价高,有的靶机靶弹时速达700km,相当于三代战机的飞行速度。导演部根据参演部队武器装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发射相应速度的靶机靶弹,确保部队在逼真的战场环境中提升实战能力。

演习加大了夜间实弹射击的分量和比重,参演部队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在夜间接受实弹检验。夜战夜训曾是我军的传统和优势,但前些年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纵观19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绝大多数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都是在夜晚。只有高度重视夜战夜训,让我们的传统和优势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训练效能和作战效能,才能赢得未来战场的主动。” 今年年初,总参谋部在2015年的全军军事训练指示中明确提出加强夜战夜训的要求,正在编修的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也将夜战夜训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强化规范。按照全军军事训练指示的部署要求,全军性的夜战夜训热潮正在蓬勃兴起,夜战夜训已成为我军军事训练的一种新常态。

在“敌人”猛烈的空中火力打击下,30名官兵“受伤失去战斗力”,其中7名“伤势严重”。“红军”野战医疗队迅即派出医疗救护人员和战地救护车前接伤员,将其一一分类后,就地进行早期救治和专科治疗。

在“火力-2015·山丹”实兵实弹演习中,我军战役卫勤支援力量首次直接支援保障兵种部队作战,独立进行考核评分,为探索我军战役卫勤力量直接支援作战编配模式,完善卫勤综合保障能力积累了经验。

战役卫勤保障力量指在战役进程中组织伤病防治,维护军队成员健康,恢复伤病员战斗力的机构,一般称为野战医院。由于战役具有参战力量众多、战场空间广阔、持续时间长、作战样式多变等特点,卫勤保障的难度更大,卫勤组织指挥要求更高。

参加“火力-2015·山丹”的战役卫勤保障的解放军264医院,根据战场需求进行作战模块化编组,组成多个野战医疗队,伴随陆军第38集团军防空旅遂行作战保障任务,重点检验野战医疗队应急处置各种战场紧急突发情况和批量救治伤员的能力。同时,空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成野外防疫队,对战场水源进行检测监测,对群发传染病开展防控,并对感染区域进行洗消。

野战医疗队伴随作战全程进行演练,在经历道路被毁、敌人远程火炮袭击、化学袭击、小股敌特袭击等9个科目之后到达指定地域,迅速开设出一个具备日接收能力150名伤员,可以开展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具备重症监护能力和远程会诊能力的野战医疗所。在批量接收30名伤员的演练科目中,野战医疗队迅速前出,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分类,使用野战X光车、便携式B超仪检伤验伤和进行抗休克抢救,使用手术方舱成功开展动物脾切除、肠吻合手术。与此同时,野战防疫队派出防疫军医检测战场水源采样,对某营同时出现发热现象的多名士兵进行传染病调查和隔离。

在逼真的战场环境下开展演练,要求军队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临床技术,还要有相当的战场防护与生存能力。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病救人,还需要进行伪装、警卫,甚至作战训练,才能满足战争需要。“演习中暴露出战场运输能力不足、医护人员战斗体能偏弱等问题,今后会进一步提高我军卫勤综合保障能力。”演习指挥组官员如是说。

编辑/王晓西

更正 本刊2015年7(下)期《列日库尔提乌斯博物馆(长枪篇)》一文中,第25页右上图图注应为“1850~1860年代的军用枪支“;第26页右下图中,应为莫辛-纳干M1891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应为蒙德拉贡M1908自动步枪、应为恩菲尔德MKⅢ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应为伯格曼MP18冲锋枪、应为卢格半自动手枪,原文中EDWARD W VERY信号枪在此图中并未出现;第27页右下图中,应为AK47突击步枪,应为FN FAL自动步枪、应为米尼米轻机枪、应为伯莱塔92F手枪,应为M16A1自动步枪,原文中P90冲锋枪、5.7mm“五·七”手枪、F2000突击步枪在此图中并未出现。由于小编的失误,本文出现多处错误,谨向读者致歉!

猜你喜欢

山丹蓝军野战
山丹马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全面启动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你不懂“蓝军”
大兴安岭地区山丹种子萌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丹烙画在农村小学的传承和发展
走进山丹军马场,在焉支山下策马扬鞭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新蓝军,新气象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