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柬埔寨洞里萨湖水上村落

2015-09-10葛红亮

世界博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暹粒金边湄公河

葛红亮

导语:虽然这样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每家每户尚算其乐融融的场景也都看在眼中,这里甚至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块宝地,但无疑这也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与地区国家欠发展的缩影。

此行东南亚,柬埔寨是第一站,首都金边与暹粒省首府暹粒则是一行访问与考察的两个城市。与喧闹的金边相比,暹粒显然更具吸引力,而在暹粒,相比有所耳闻的吴哥窟,洞里萨湖(Tonle Sap)的水上村落令人更为印象深刻。如果说,吴哥窟象征着柬埔寨辉煌的历史,那么洞里萨湖水上的人家及其生活水平则说明,这里似乎被当代柬埔寨甚至是东南亚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所遗忘。

在柬埔寨,洞里萨湖一直是被敬仰的对象。它给柬埔寨人带来了财富,也有着非常美丽的传说。但今天,无论是谁前往这里,相信都会为这里水上村落的发展水平感到惊诧。明天,洞里萨湖仍将滋润的柬埔寨人,但会否给这里的水上人家带来飞跃式的发展呢?这非常值得去过这里的每一个人去跟进关注。

美丽:洞里萨湖的财富及其传说

洞里萨湖,翻译作Tonle Sap Lake,意味“巨大的淡水湖”;中国元朝周达观则以“洋”称之,唤作“淡洋”,而法国人来到这就简单地称之为“大湖”。跟所有的淡水湖一样,作为东南亚地区第一大淡水湖的洞里萨湖也有着丰富的物产。借此,它成为养育着世代柬埔寨人的衣食父母。

洞里萨湖丰富的渔产与湄公河的雨季、旱季之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它的面积与流向变化也是湄公河季节性变化的缩影。湄公河之水源自我国境内青康藏高原。每到春季,青康藏高原的雪融之水便一路南下,到了东南亚,就称之作湄公河。待湄公河之水行至柬埔寨金边,由于水量巨大,但水道开始变窄,水自然而然地向洞里萨湖方向流淌。“大河涨水大湖满”,洞里萨湖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流方向,原本东南流向改作流向西北方;二是,面积的变化,巨大水量的涌入使洞里萨湖的面积大涨至1万多平方公里。当然,洞里萨湖的变化,5月至10月的印度洋季风也相当重要,这带来了丰富的降雨量。笔者此行的9月初,也正是雨季,湄公河的水看起来很浑浊,洞里萨湖当然也不例外。

旱季的洞里萨湖则又转为东南亚流向,湖水南下一路到金边再与湄公河相会,尔后由柬埔寨流向越南及进入大海。受此影响,洞里萨湖在旱季会在面积上缩小三分之二。观察洞里萨湖的雨季、旱季,我们应该发现,它与金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洞里萨湖也常被称作为“金边湖”。

洞里萨湖的面积变化之大,使人联想起它犹如一个会随着雨季、旱季呼吸的生物。事实上,洞里萨湖这样的变化也使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养分。有了这些养分,洞里萨湖就成为一个天然鱼仓。据称,湖周围有三百万以上的人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而在往返洞里萨湖的路途上,笔者也似乎一路都在“品尝”有关鱼的味道。除丰富的渔产外,洞里萨湖在旱季也为周边人民提供了肥沃的田地。当然,作为地区最大的湖泊,洞里萨湖还是一个天然的水库,它的蓄水作用对柬埔寨来说也是一笔宝贵财富。

养育柬埔寨人民的洞里萨湖自然也为人民所崇拜、景仰,而被视为洞里萨湖守护神的纳加(Naga)则是洞里萨湖美丽传说的全部。无论是在金边,抑或是暹粒,纳加无不成为酒店、饭店门口的守护神,成为桥梁、宫殿等设计的重要一项元素。纳加是一条有着七个头的蛇神,驻守在洞里萨湖湖底。传说,有一天,纳加的女儿要嫁给来自印度的王子,于是他便大嘴一张,把湖水给吸干大半,转眼间一大块肥沃的土地就呈现在眼前,而这也就成为纳加女儿婚嫁的嫁妆。如果将这个传说与现实中洞里萨湖雨季、旱季巨大的变化相联系,那么就自然不难找到柬埔寨人民崇拜纳加的原因。世代柬埔寨人传颂着这个美丽的神话,而洞里萨湖周边的人民,特别是湖面上居无定所的村落无疑对洞里萨湖的恩赐最深有体会。

惊诧:洞里萨湖水上村落的欠发展

洞里萨湖给笔者的惊诧从去的路上就开始了。当天中午时分抵达暹粒酒店,在安顿好行李后,简单吃了一份炒饭,就叫了一辆由摩托车驱动的“嘟嘟车”。车子相对安置了两排座位,最多可以坐六人。虽然这样的座位安排,小时候也在家乡(中国江苏)见过,但车子至少还是一体的,而并非如“嘟嘟车”一般,摩托车后多挂一个转作载客用的露天车厢。从酒店出来行至不到十分钟,便下来公路,走上了半石子路与泥巴路。

当然,这路并不让人惊讶。让人惊讶的是路两边的人家及生活,房子大多建在水面之上,好的就用水泥柱,差的就用木桩,而雨季的河流同样看上去相当浑浊。房子一般都有两层,建在陆地上的房子同样两层,这样的高脚屋很符合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正当一行人专注于路两边人家的时候,水面上传来了“喷”的一声,一群小孩在河边垂树上笑着,而有几个小孩已经在河水里对着我们一行人开心地笑。

一路过去,路况不是很好,摇摇晃晃,期间“嘟嘟车”司机备在车厢前端的一桶水都溅了出来。历经将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一行人到达了洞里萨湖,换坐一艘由简易柴油机装置驱动的小木船(当然是要另外付费)。洞里萨湖的惊诧之旅由此开始。

船开出去不久,就看到对面来了一艘小船,船上满上货物。笔者原本以为这是向游客兜售商品的,可没有见它停下来。正在行思的笔者不一会就找到了这些水上流动商户存在的理由:在不太宽阔的水道两旁,一户户人家在船驶出去不久后便映入眼帘。这些人家与一路过来依湖而居的人家与村落相比要更为亲近洞里萨湖,他们的家说白了就是一条船屋。船屋有些做的比较好看,也相对结实,但大多数都只是连门都没有的简单构造。一眼看过去,房子里的陈设基本看得清清楚楚,似乎也难得见上几件像样的家具。船上的男子大多光着上身,而女人有的在照看着孩子,有的躺在每家每户都有的吊床上,有的在船屋旁洗衣服,有的则已经在用湖水洗菜、准备晚饭了。在这些水上人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渔网以及紧靠着船屋、停泊在湖面的小船,而这两样都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工具,前者关乎着生计,后者关乎着出行。

水道两侧,除了一排排人家以外,还有大小不等的水上商店、水上餐厅、水上孤儿院、水上学校、医院与水上教堂等以船只的方式,停靠在水道两侧。这就意味着,这里就是一个水上村落,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大多可以在水上进行。据了解,这里的水上居民有一部分并非柬埔寨人,而是来自越南、躲避战祸的难民,他们因没有国籍上不了岸,回不来祖国,甚至连接受教育的权利都受到影响。好在这些人顺着湄公河来到了洞里萨湖,并依靠洞里萨湖的恩赐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上村落。

国家欠发展的缩影

虽然这样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每家每户尚算其乐融融的场景也都看在眼中,这里甚至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块宝地,但无疑这也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与地区国家欠发展的缩影。洞里萨湖水产丰富,无疑在未来仍将养育着这些水上人家。但未来这些村落又会如何呢,是继续这么穷下去吗?

在考察过程中,笔者看到两个不好的信息:其一,很多孩子都没有办法读书,有的是没有办法入学,有的是经济能力不允许;其二,还是教育,居然也很多年纪不到20岁的年轻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在招呼游客搭乘小船前往洞里萨湖边上的热带密林,而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应该在学校读书。不可否认,随着更多游客的到来,旅游业已经悄然在洞里萨湖得到发展,门票也从15美元涨到了20美元。但在这里,除了贫穷的水上人家、与蛇作玩伴的小女孩及乞讨“one dollar”的孩子们,来这的游客还能够留下些什么印象呢?至少笔者没有对湖水及水天相接下的夕阳留下多深刻的印象。

洞里萨湖的水上村落自然会使人联想到意大利威尼斯,但与后者作为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发展的源头相比,洞里萨湖的水上村落在灵魂上要落差很多。要改变这一切,实现洞里萨湖水上村落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关键,它是升华洞里萨湖水上文化的根本。

(本文作者供职于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暹粒金边湄公河
“镶金边”的人生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一场无关风景的心灵之旅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金边桑叶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肝保护作用研究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保持金边虎尾兰金边不消失的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