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查:成就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有哪些

2015-09-10

人民论坛 2015年34期
关键词:全球性实力大国

重要发现

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前三项关键支撑

71.05%受访者认为“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是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标准;94.56%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性大国,中国、俄罗斯紧随其后

80.1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塑造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6日

调查方式:在人民论坛网推出网络调查问卷,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同时在北京、宁夏、山东、河北等人民论坛理论调研点发放纸质问卷。

样本总数:5515份,其中网络问卷3978份,纸质问卷1537份。

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中国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步伐。当今时代,全球大国究竟有何标准?需要什么样的责任承担和支撑方式?这些都是当前中国亟待思考的重大问题。基于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了解公众对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的认知状况,探究全球性大国背后的支撑因素,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优势与不足。

何为全球性大国

五个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力”、“经济实力”、“文化认同度”、“军事实力”;美国、中国、俄罗斯是中国公众认可度最高的三大全球性大国

当被问及“在您看来,全球性大国有哪些标准”时,“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科技发达,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经济实力强,经济总量规模名列世界前茅”、“文化认同度高,价值观具有全球传播力”、“军事实力强大,拥有先进武器”、“政治文明优势突出”位列前六位,得票率分别是71.05%、68.42%、62.11%、54.71%、46.47%和40.42%。“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等则得票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6.58%和21.56%。在“您认为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是全球性大国”的调查中,美国以94.56%的得票率高居榜首,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紧随其后,得票率分别为90.17%、86.54%、62.28%和53.31%。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第一,全球性大国必须大而强,在某种意义上,强更重要。在公众看来,一国是否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是否发达,成为判断其是否是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标准;而物理意义上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因素,虽很重要却已退居相对次要的位置。

第二,全球性大国必须软硬兼备,软实力、硬实力同样重要。硬实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例如,德国在二战废墟中能够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力量。经济上,“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经济总量的增大以至于产生对国际经济的巨大影响。经济持续较高速增长是大国经济形成的重要证据”。军事上,纵观公众心中的几个全球性大国,无一不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特别是美国,其“军事支出占全球总额的37%,是中国的四倍多,在陆地、海上、空中和太空均占据主导地位”。在软实力方面,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能否被认同,政治文明是否具有突出优势,关系到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与博弈中所处的位置,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全球性大国必须内外兼修,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一位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个国家在国际重大事项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是其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只有在国际重大事项上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维护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真正有所作为。”

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关键支撑有哪些

前三项关键支撑:“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

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已获得国内民众普遍认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2014年,中国GDP总量已近英国的4倍,德国的3倍和日本的2倍多。中国军事实力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其高科技装备占全军的比重虽少于欧美国家,但综合战斗力毫不逊色。中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版图辽阔。横跨欧亚、东接西太平洋、西接中亚,在亚洲大陆的地缘政治优势明显。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亿,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十大关键支撑主要体现在: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占比90.3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占比85.25%);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占比83.47%);具有大国发展战略与大国思维(占比80.12%);军事强大,拥有核武器等现代化军事装备(占比78.62%);政治文明优势突出(占比75.81%);开放程度高,倡导“命运共同体”(占比69.33%);地大物博(占比62.67%);地缘安全,长期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占比58.33%);人口众多(占比40.26%)。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国内政治稳定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最关键的支撑因素之一。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老布什时谈道,“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可见,中国发展的必须条件是稳定。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始终把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致力于维护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也是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是成为全球性大国支撑因素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在国际舞台建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获得全球性大国认同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面对全球挑战”,正在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呼吁,无疑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支撑,也是世界欢迎一个崛起的大国的重要理由。

在“您是否认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0-5分,分值越高,认同度越好)”调查中,高达22.22%的调查者选择了5分、27.78%的调查者选择了4分、38.89%的调查者选择了3分,仅有7.51%、3.60%的调查者选择了2分和1分。同时,在“您是否认同中国已经成功塑造了负责任大国形象?(0-5分,分值越高,认同度越好)”调查中,17.51%的调查者选择了5分、32.62%的调查者选择了4分、30.04%的调查者选择了3分,仅有16.21%、3.62%的调查者选择了2分和1分。由此可见,中国已在亚洲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成为“亚洲地区性大国”,且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直以来,中国都在全球事务中积极承担责任,不仅积极配合联合国的有关行动,而且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上率先垂范,出钱出力。这些都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上承担应有责任的最好体现。

第三,经济实力是打造全球性大国的坚强后盾。当前,在各国经济都面临困难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经济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增长动力源很多,发展后劲很足,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这也是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强,前景看好”的重要原因。

第四,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大国思维和大国战略是中国展现作为全球性大国应有之义。不同于西方大国,中国没有通过暴力侵略建立殖民地,而是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外交文化,那就是追求和平、求同存异、和谐共赢,这即是当代中国的大国思维和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以开放心态,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体系建设。

中国崛起还有哪些短板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占比48.75%)、“法治体系仍不健全,法治现代化有待发展”(占比42.71%)、“中华文化传播力和认同度还不太高”(占比35.63%)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三大短板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支撑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

在“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它的突出优势有哪些”的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科技水平发达,掌握世界一流的高精尖技术”是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最突出优势,排名首位,占比90.27%;“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军事实力强大”分别位列二至四位,投票率分别为87.57%、86.22%、80.31%。“优越的地缘安全环境”(占比78.76%)、“在国际事务中拥有重大影响力”(占比47.51%)、“拥有政治文化与制度优势”(占比69.42%)、“优越的国内资源条件”(占比52.71%)也是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不能忽视的优势。

毋庸置疑,拥有高科技、世界一流的高精尖技术使美国能够成为真正重量级的超级大国。美国实行开放的移民政策,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吸引了世界各地高端人才。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安全环境,它东临大西洋,西衔太平洋,北倚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南靠相对落后的墨西哥,长期处于“弱邻国状态”,无强敌入侵之虞。加之“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军事实力强大”的软硬实力等结合共同构成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五大支撑因素。

面对当今国家社会纷繁复杂、势力倾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势不可挡,但中国与世界强国相较,还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距。在“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有哪些短板,请选择您最认同的选项”的问题调查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占比48.75%)、“法治体系仍不健全,法治现代化有待发展”(占比42.71%)、“中华文化传播力和认同度还不太高”(占比35.6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占比24.06%)、“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占比23.85%)、“与周边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存在不安全因素”(占比22.53%)、“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大”(占比20.94%)、“中国外交的世界影响力还需加强”(占比18.13%),位列前几位。从调查结果看出,中国的短板还有很多,自身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正视。

除此之外,中国还应当注重打造对外传播话语软实力。当被问及“您是否认同西方社会对中国迅速崛起充满疑虑和担忧(0-5分,分值越高,认同度越好)”时,44.44%的调查者选择了5分、27.78%的调查者选择了4分、22.22%的调查者选择了3分,仅有14.02%、5.56%的调查者选择了2分和1分。当前,随着中国的崛起,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此颇有疑虑,“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论调。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消除国际偏见,纠正曲解误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推进大国软实力建设的首要之意。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高骊 刘瑞一)

责编/申唯佳(见习) 美编/李祥峰

【资料链接】

中美资源实力对比

在2000—2014年间,中美的经济资源相对差距从2.79倍缩小为0.97倍;自然资源从1.69倍缩小为0.93倍;资本资源从9.67倍缩小为1.26倍;知识技术资源从7.01倍缩小为0.83倍;政府资源从2.58倍缩小为1.08倍;军事资源从2.09倍缩小为1.23倍;国际资源从6.21倍缩小为1.21倍;而人力资源始终大大高于美国,2014年相当于美国的3.3倍,这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追赶在加速。

上述数据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胡鞍钢提供,郑云峰博士协助计算,计算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库。

猜你喜欢

全球性实力大国
民族地区幼儿园空间的全球化与民族性判读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论中国式英语的发展趋势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