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ECFA时代,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初探

2015-09-10黄琴吕春晖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驻点大陆交流

黄琴 吕春晖

【摘要】近年来,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但迟迟未果。目前大陆少有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本文拟集两岸之观点,从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意义、困境与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后ECFA时代媒体常驻机构两岸新闻

1987年台湾地区解除戒严,开放大陆探亲及出版交流,双方关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回温,迄今两岸已签署21项协议,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也达到941.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深化,但与两岸在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比,新闻交流仍举步维艰。近年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台办”)积极推动两岸媒体实现互设常驻机构,但台湾方面显得较为保守。目前,大陆少有对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此议题的研究。台湾学者张裕亮、杜圣聪和刘育岑已对此议题做过相关研究,但多站在台湾方面的价值立场分析评判,不尽详实、全面。因此,本研究拟集两岸之观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意义

1、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升华文媒体国际话语权

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两岸关系进入“后ECFA时代”。ECFA的签署要求两岸保持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两岸媒体发挥其连结作用,提供更加畅通、透明的资讯服务,以因应两岸经贸、人员往来之需求,切实发挥两岸媒体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润滑、融合作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于2011年主持“第二届海峡两岸新闻与传媒论坛”时强调,两岸媒体人共聚一堂探讨后ECFA时代如何合作,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两岸新闻界三年来的交流也为探讨合作提供一个基础。随着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在传媒领域合作的法规、政策都需要调整,使两岸新闻交流、合作更加顺畅。对两岸传媒界而言,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实现,将有利于两岸媒体壮大自身实力,扩大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效提升华文媒体国际话语权。

2、打破两岸媒体驻点采访之局限,实现媒体采访常态化

目前,台湾有20多家媒体在大陆各省市驻点采访,大陆则有5家中央媒体和5家地方媒体在台驻点采访。驻点采访作为两岸开放媒体常驻前的过渡性安排,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两岸媒体采访常态化尚未实现,长期往来两岸的媒体人在家庭、生活、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总体来说,台湾驻大陆记者的申请手续更为简便,每3个月轮流一次,每次可申请延长3个月,其间能多次进出,并且专题采访已不需申请审批,只要得到受访对象同意即可。相反,大陆记者驻台采访的申请手续就更为复杂,虽然时间也是一次3个月,最多可延长至半年,但行程、住所、班机等资讯都须向主管机关报备,非常不便。另外,目前台湾多数媒体已在大陆租屋供记者住宿之用,记者眷属亦可随行。大陆在台记者则仅能在饭店住宿,而且还无法携眷同行、租屋、买车。另外,台湾记者还可透过大陆指定的服务单位聘用大陆人从事辅助工作。从这点来看,大陆积极推动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有其务实考量。

3、增强陆媒构建台湾议题能力,因应媒体客观发展需要

张裕亮、杜圣聪指出,陆媒驻台记者无常驻,不易建立消息来源,自然无法撰写深入的对台报道,使得对台报道质量在大陆媒体刊载情形,以及传媒建构台湾议题的能力逐步下滑。过度封闭的结果,只会让台湾讯息逐渐在大陆言论市场边陲化,对台湾来说未必是好事。①对台湾方面来说,媒体的双向开放互动,一可促使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散播于对岸,以增进了解,扩大影响,化解敌意,促进交流;二可协助台湾媒体产业借由大陆的广大市场,进一步迈向全球华人及国际市场,拓展经营版图。②另外,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是因应媒体客观发展之需。目前,新华社已在境外设有180多个分支机构,中央电视台已在17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而台湾方面,除大陆外,对其他国家地区媒体在台设立记者站、办事处或分社几无设限,国际知名通讯媒体也大多在台湾设有分社,如路透社台北分社、法新社台北分社等。因此,两岸如果迟迟在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上僵持不下,实则是违背新闻发展的普遍趋势和客观需要。对两岸来说,互设媒体常驻机构是两岸媒体进行更深入合作的突破口,如报纸、电视台落地,媒体产业对接,广告合作,等等。

二、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困境

1、政治层面

陈恺璜认为,正因新闻媒体为两岸民众认识彼此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讯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且极易受到政治意识形态和宣传影响有所改变,甚至是成为政府政策、意识形态宣传之“传声筒”,故较其他文教交流如艺术、体育、宗教,更易受到政治的影响。③台湾方面认为,大陆在对台相关政策中的策略性内涵,几乎脱离不开其“统战”思维。台湾问题评论员鲁力指出,“台湾仍然显得优柔寡断,光打雷不下雨。这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台湾方面还没有从国民党的‘恐共’心结中开脱出来;二是民进党执政时对两岸新闻交流的限制政策并没有大的改变;三是台当局对‘本土意识’民意的忧虑;四是台湾官僚机构作业程序的阻滞”。④

2、新闻体制及法律法规

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新闻体制和新闻理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目前,两岸新闻体制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殊异较大。另外,有学者指出,目前大陆没有一部“新闻法”,实有碍传媒事业的发展与国际评价。微观而论,未制定“新闻法”,一方面公民的新闻自由无法保障;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滥用报道权和评论权的行为也无法得到限制。宏观而论,未制定“新闻法”,将使大陆新闻传媒迈向国际社会之路困难重重。

3、安全考量及其他

台湾方面,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陈晓宜认为,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是想借大陆记者的渗透,来台进行情搜工作,这将在政治、社会、经济上产生影响。也有观点认为,允许大陆媒体常驻台湾,甚至落地,会压缩台湾媒体产业空间,冲击台湾现有的媒体市场。此外,台湾把媒体常驻视为一项谈判筹码,与开放大陆媒体舆论环境、电视台落地、报纸杂志在对岸发行等问题互为捆绑。就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态度来说,台湾方面在互设常驻机构上较为保守,无论是记者本身,还是媒体老板,受制于高成本的限制,都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积极性,主动去大陆的媒体很多是电视台,主要进行节目如偶像剧的合作。大陆方面,目前大陆对有的台湾新闻网站进行封锁,并用电波干扰台湾电台节目播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岸讯息自由流通的管道。以上原因都严重影响了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谈判进程。

三、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措施

谢果清提出了两岸新闻交流的三个目标。第一,近程目标:协调允许两岸传媒长驻对岸,互设办事处。第二,中程目标:建设两岸传媒共同市场。第三,远程目标:在国际上共同争取华人话语权。⑤因此,如果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无法实现,也就无法开展电视落地、报刊发行、广告合作等一系列更深入的合作,更是妄谈共建媒体市场,传播华语文化,增加华语媒体话语权。体认到这一点,两岸应在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上拿出更大的诚意和自信。

1、先易后难,勿“捆绑销售”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出席“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曾表示,推进两岸媒体新闻交流和合作,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两岸媒体要求最强烈同时也相对容易做的事情做起。张裕亮、杜圣聪也认为,“两岸谈判已经逐步进入到‘深水区’,宜以循序渐进方式处理媒体互设机构,譬如先地方后中央进行试点,欢迎一些较为敢言的地方市场化传媒来台常驻,相信借由其报道,大陆民众更可以了解台湾民主价值与公民机制。俟评估其相关效益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媒体互设机构作业”。⑥因此,台湾不应该将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捆绑销售”,这种做法只能让问题复杂化,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

2、创造对等自由的信息环境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表示,他们相当关注两岸新媒体发展,已将促进两岸信息对等传播列为施政重点。台湾方面认为,两岸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是信息对等交流与自由流通。在这一点上,大陆应拿出更大的决心,创造更为对等、自由的信息环境,唯有如此,双方新闻媒体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和责任。此外,在新闻报道上,两岸新闻媒体应摆脱其他因素的干扰,发扬新闻专业精神,客观公正地报道,不偏不倚,切勿滥用媒体报道权与评论权,真正做到为两岸人民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多做事、做实事。

结语

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是应两岸政治关系缓和,经济密切合作尤其是ECFA的签署,文化交流频繁之所需。常驻机构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媒体深化交流合作,有效提升华文媒体国际话语权;打破两岸媒体驻点采访之局限,实现媒体采访常态化;增强陆媒构建台湾议题能力,因应媒体客观发展需要。但媒体常驻目前困难重重,政治意识形态和新闻体制是主要限制因素,基于法律法规、安全的考虑加大了协商难度。因此,两岸应遵循先易后难之原则,切勿“捆绑销售”,创造对等、自由的信息环境,以媒体常驻为突破口,跨出两岸新闻交流的重要一步。

两岸新闻交流除了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之外,还包括其他诸多领域,如互派人员到对岸合作媒体实习,举行媒体高峰论坛,成立两岸媒体人联谊组织等。此外,还包括加大网络新闻交流及新媒体合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二者将在增强两岸人民互信了解,促进两岸媒体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将成为研究者跳脱传统媒体继而尝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①⑥张裕亮、杜圣聪,《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之策略与影响之研究》[R].2013

②赵怡、陈嘉彰、褚瑞婷,《对于陆委会中止大陆记者驻点之分析》,http://old. npf.org.tw/PUBLICATION/EC/094/ECB-094-023.htm.

③陈恺璜,《两岸新闻采访交流之研究(1987-2009)——从驻点记者角度看两岸新闻交流》[D].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2011

④鲁力,《两岸水暖应让鸭先知》,http://202.55.1.83/news/09/08/03/LTB-1121234.htm.

⑤谢清果,《海峡两岸新闻交流政策的困境与出路展望》[J].《现代传播》,2014(3):153-15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驻点大陆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冰之大陆
利用远教站点,落实驻点干部带学
随县教育局与帮扶户“结对认亲”
2300名干部进村“串户”办实事
“一线为民”的庐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