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报纸与网络新闻标题的区别

2015-09-10章翠翠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报新浪网新闻标题

章翠翠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2005年到2012年的新闻标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传者的写作趋向、媒体的呈现以及受众的感官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网媒与纸媒标题的区别。较为新颖的是,文中加入了传者的政治色彩、标题的字形(包括字号、字体、颜色和字数)和媒介使用,以及受众的感官影响等方面。希望通过对报纸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区别探究,来对报纸和网络标题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报纸网络新闻标题区别

关于“报纸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区别”,以前已有很多人探讨,在知网上能够查询到的相关论文有五篇。探讨的结果主要围绕标题功能、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阐述。在功能方面,两者的区别主要分为一个是报道新闻事实,一个是吸引受众注意;在形式方面,主要有单行和多行、字数长短、语法完整性、标题整齐性、题文是否分离;在内容方面,主要有题文相符原则、内容概括完整性、实题和虚题、对事实的表述方面以及时效性等。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百度搜索新闻榜,在《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上从2005年到2012年每一年抽取10个重大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在中国主要报纸公信力调查中,《中国青年报》连续10年位居前3名。在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中,新浪在门户和博客两大大领域的用户年到达率指标中高居榜首。选择这两个新闻标题来源,主要依据他们的读者对象都是青少年,在标题制作中,读者对象是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中对比的类别包括:标题种类(包括实题、虚题、虚实结合和单一型标题、复合型标题)、字数多少、对仗与否、字号、颜色、字体、表达方式(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题文关系(题文相符和题文不符)以及语法是否完整。

较之以前的探讨分类相比,本文主要从传者的写作趋向、媒体的呈现以及受众的感官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加入了传者的政治色彩、标题的字形(包括字号、字体、颜色和字数)和媒介使用,以及受众的感官影响等方面。

一、传者的写作趋向

传播者的写作,包含着自身的价值倾向,传者的写作趋向包括两个方面:

1、政治色彩

报纸,作为传统新闻业的主要代表,较之网络,其政治色彩更为浓烈。这里的浓烈,可以在对正面政治人物和反面政治人物的报道中窥其一二。

(1)对正面政治人物的报道。在这一方面,报纸的报道比网络的报道更为热情,在字数上、字号上和内容上所费笔墨更多,制作也更精细。

如对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讲话事件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的标题中用了171个字来报道:

主题:胡锦涛参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展览

副题:胡锦涛强调,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抓住机遇,奋发图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而新浪网仅用了21个字作为标题: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全文)

(2)对反面政治人物的报道。在这一方面,报纸制作中都更趋向于缩小反面人物的影响,而网络则对有新闻价值的反面材料报道得更为精细。

如对周久耕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在版面的右上角用极小的一块版面报道,其字号、字体和字数与相邻的新闻相比,差别较大,如图1所示。

相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的报道则开放得多,其标题是“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双开,直接点明周久耕作为天价烟局长

的结果,而且还多图展示这一过程。

2、功能取向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报纸的传者更侧重于报道新闻事实,对标题的制作会更加精细,对不雅新闻要素会处理得更为隐晦,多用复合型标题,字数也较多,更直观地表达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也方便读者迅速选择新闻进而阅读。

而网络的传者,更多的侧重于吸引受众,对受众注意力的把握更为热衷,因而会把新闻中最有“看头”的部分放在标题中,但这种“看头”并不好把握,为了尽可能的吸引受众,所以也往往容易陷入“腥、星、性”的新闻标题之中。

如对高莺莺死亡事件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的标题为:

引题:“高莺莺死亡事件”官方说法

主题:高莺莺系跳楼自杀

副题:高父涉嫌诬告陷害及作伪证被刑拘

而新浪网的标题则是:高莺莺父母涉嫌伪证被拘传内裤精斑系高父所有

二、媒体呈现

标题的媒体呈现,包括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

1、形式方面

标题形式方面,即标题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这里主要包括单一型和复合型标题、标题字形、标题整齐性以及标题的媒介使用等方面。

就所选8年的中国青年报的统计数据看,它的复合型标题占了52.2%,而引主副完全式标题就占了10%;而根据新浪网的统计数据看,它的复合型标题只占2.5%,而单一型标题以97.5%占绝对优势。

在字形上,报纸的标题字号更大;复合型标题中其主标多为黑体,副标多为宋体,而单一型标题其字体多为宋体;标题颜色绝大多数是黑色;在字数上,报纸标题比网络新闻标题的字数更多,内容更为详实。而网络的标题字号在首页面内基本为5号字,多为宋体,颜色并不单一为黑色。另外,其字数多集中在0到20之间,较报纸的标题字数更少,且往往标题只会突出新闻精华,所以信息量较之报纸更少。图2、图3分别是《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统计数据中的字数散点图(纵轴代表字数,横轴代表标题序号)。

2、内容方面

新闻标题的内容方面,包括实题虚题方面、题文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信息量、创新性、以及语法完整性。

在实题虚题方面,据所选8年的的统计数据看,《中国青年报》的实题标题占了66.3%,虚实结合的标题占了30%,而新浪网的实题占了87.5%,虚实结合的标题只占12.5%。可以看出,报纸的复合型标题占多数,其虚实结合的标题也较多。而网络的新闻标题,实题占绝大多数,虚实结合的标题不占优势。

题文方面,包括题目和文章的位置以及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主要分为题文相对和题文分离,题文相符和题文不符。报纸是题文相对,标题和文章对应,看到标题若感兴趣就可以直接看新闻,属于新闻顺读;且报纸的题文关系较之网络更为相符,夸大其词的新闻标题较少。网络的标题和文章不在同一个页面,属于题文分离,如果对一个标题感兴趣,可以通过超链接来跳转到另一个页面来阅读新闻内容,属于新闻导读;另外,新闻夸张的标题较之报纸更多。

在修辞手法上,报纸标题应用更广泛,也更熟练,能够灵活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文学色彩浓厚。而网络新闻标题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上较少,其标题多为直击精髓。

如对于2008年4月28日山东列车相撞事故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的标题运用拟人手法,文学色彩更为浓厚:

主题:灾难在睡梦中袭来

副题:——“4·28”胶济铁路重大事故现场目击记

而新浪网的标题则更为直接:山东发生旅客列车相撞事故

在表达方法上,统计发现网络新闻的标题多运用记叙方式,而传统媒体表达方法多样化,不但记叙,还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看法,态度鲜明。

在创新上,纸媒的新闻标题,绝大部分是出自本报社人员之手,创新性高。

作为网媒,在2010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回答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商业网站不是新闻单位,由于其没有合法采访和首发新闻的资质,经批准的也只有转发新闻的职能,没有自采新闻职能,因此这类网站一律不发放新闻记者证。”所以,我国的网站,并没有新闻的采访权,只有转发权。网络媒体在对新闻进行转发时,其标题往往一块转发过来,如果报纸新闻是复合型标题,那么转发的标题就是原来标题的主题。因此,网媒的标题创新性不高。

据《中国青年报》的统计数据看,该报的语法完整程度近98%,而新浪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它标题的语法完整程度为82%。可以看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法完整性高于网络。

三、受众的感官影响

阅读新闻标题,受众的感官也同时被调动起来。

报纸的新闻标题,主要有文字构成,所以报纸的新闻标题多是刺激受众的眼睛。而网络的新闻标题,媒介使用更为多样化,文字、图片、视频都占有一定比例,因此,网络的新闻标题不仅刺激受众的眼睛,也能刺激受众的耳朵。

标题是新闻的精髓所在,也是新闻之眼,在整个新闻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都在致力于写出最适合自身的标题。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优秀的新闻标题,不仅可以广泛吸引受众目光,还可以准确告知新闻信息。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制作的新闻标题更为精细,复合型标题居多,虚实结合为主,文学性高,语法精准,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作为新兴媒体,网媒的标题制作更贴合受众,更加口语化,实题为主,直指新闻精要所在。

报纸和网媒因为种种原因,存在差别,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有其广泛的受众群,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说法。如何更好的发展,需要双方的相互学习,各取所需。就报纸而言,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标题的深度性,内容的准确简明,排版整齐匀称等,还应学习网媒对政治事件的灵活应变,使版面更加活泼,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网媒在标题制作时,内容更为简明,让人一目了然,且多媒体展现新闻标题,引人注目,在发展上应保持自身优势,并学习报纸的专业性,对标题的准确把握,做到题文一致,提升自身格调。

参考文献

①戴振雯:《当代新闻写作教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2373.htm[OL].2013-5

③盖伊·塔奇曼:《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8

④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⑤崔博远,《网络新闻标题之我见》[J].《新闻采编》,2012(1)

⑥陈燕,《报纸新闻标题之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报新浪网新闻标题
建设性新闻的文本建构与内容生产
智珠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平静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新浪网副总裁谈移动直播如何带来媒体弯道超车新机会
《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
秋是第二个春
中国青年报